水體生物污染

水體生物污染 (biological pollution of water bodies) 致病微生物、寄生蟲和某些昆蟲等生物進入水體,或某些藻類大量繁殖,使水質惡化,直接或間接危害人類健康或影響漁業生產。

水體生物污染

正文

致病微生物、寄生蟲和某些昆蟲等生物進入水體,或某些藻類大量繁殖,使水質惡化,直接或間接危害人類健康或影響漁業生產。
污染物種類和危害 污染水體的生物種類繁多,主要有細菌、鉤端螺鏇體、病毒、寄生蟲、昆蟲等。
細菌 在自然界清潔水體中,1毫升水中的細菌總數在100個以下,而受到嚴重污染的水體可達100萬個以上。污染水體的細菌,主要是腸道細菌(大腸菌群、糞鏈球菌、梭狀芽孢桿菌等)和病原菌。比較起來,病原菌的危害性更大。污染水體的病原菌主要有:
① 沙門氏菌屬:沙門氏菌(salmonella)病患者的糞便、畜欄糞污和屠宰場污水都含有沙門氏菌。水產養殖場受污染後,在水產品中也可檢出沙門氏菌。在污染水體中經常可檢出的沙門氏菌有鼠傷寒沙門氏菌 (S.typhimurium)、腸炎沙門氏菌(S.enteritidis)、乙型副傷寒沙門氏菌(S.paratуphi B)、傷寒沙門氏菌(S.tynhi)、豬霍亂沙門氏菌(S.choleraesuis)、嬰兒沙門氏菌 (S.infantis)、 德比沙門氏菌 (S.derbу)、都柏林沙門氏菌(S.dublin)等。在臨床上除傷寒和副傷寒分別由傷寒沙門氏菌和副傷寒沙門氏菌引起外,急性胃腸炎、腹瀉與腹痛等病症也是由其他一些沙門氏菌引起的。細菌性食物中毒通常也是由沙門氏菌屬細菌引起的。
② 志賀氏菌屬:一般只存在於菌痢患者和短時帶菌者的糞便中,有時在污水中捕得的魚體內也可檢出,但在家畜的糞便中一般很少發現。志賀氏菌病主要通過食物或接觸傳染,如飲用水源受到污染,可引起水型痢疾暴發流行。引起痢疾的志賀氏菌主要是弗氏志賀氏菌(Shigellaflexneri)和宋內氏志賀氏菌 (Sh.sonnei),此外,還有痢疾志賀氏菌(Sh.dуsenteriae)和鮑氏志賀氏菌(Sh.boуdii)。
③ 霍亂弧菌和El Tor弧菌:可引起霍亂和副霍亂疾病,這是通過飲水傳播的一種烈性傳染病。
④ 致病性大腸桿菌:糞便中存在的某些血清型大腸桿菌可引起水瀉、嘔吐等症狀,這種大腸桿菌通稱為致病性大腸桿菌。有些大腸桿菌產生的腸毒素,能引起強烈腹瀉,此種大腸桿菌又稱產腸毒素大腸桿菌。
⑤ 結核桿菌:水中結核桿菌主要來自醫院或療養院排放的污水。牛欄污水和肉類加工廠污水中還可經常檢出牛結核分支桿菌(Mуcobacteriumbovis),此菌也能使人致病。
鉤端螺鏇體 存在於已受感染的動物如豬、馬、牛、狗、鼠的尿液內,可以水為媒介,通過破損的皮膚或黏膜侵入人體,引起出血性鉤端螺鏇體病。病原性鉤端螺鏇體對外界環境因素的抵抗力較一般細菌弱。
病毒 存在於人的腸道,並可通過糞便污染水體。主要病毒有:脊髓灰質炎病毒(poliovirus)、柯薩奇病毒(Coxsackievirus)和人腸細胞病變孤兒病毒(Echovirus)等腸道病毒,以及腺病毒(Adenovirus)、呼腸孤病毒(Reovirus)和肝炎病毒等。
對於病毒性傳染病的水型暴發流行,研究較多的是傳染性肝炎。流行病學調查證明,在世界各地傳播的傳染性肝炎,主要是水體受污染引起的。
脊髓灰質炎也可通過飲用水傳播,但主要是接觸傳播。糞便中的柯薩奇病毒和人腸細胞病變孤兒病毒污染水體侵入人體後,可在咽部和腸道黏膜細胞內繁殖,進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引起脊髓灰質炎、無菌性腦膜炎、出疹性發熱病、急性心肌炎和心包炎、流行性肌痛、上呼吸道感染、皰疹性咽峽炎和嬰兒腹瀉等。游泳後發生的咽喉炎和結膜炎多由腺病毒所引起。最近有人認為嬰兒和兒童的胃腸炎與通過水傳播的呼腸孤病毒有關。
寄生蟲 通過污染的水體和土壤以及中間宿主等途徑傳播的寄生蟲,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 溶組織阿米巴:是阿米巴痢疾的病原體,又稱痢疾變形蟲。它在人體內可呈現三種形態,即小滋養體、大滋養體和包囊。滋養體自人體排出後,很快死亡,而包囊對外界抵抗力很強。飲用水主要依靠絮凝、沉澱和過濾等處理過程除去包囊。阿米巴痢疾的主要傳播途徑是含有包囊的糞便污染的食物和飲用水。
② 麥地那龍線蟲:寄生於人及犬、馬、牛、猴等動物的內臟和皮下組織中。其幼蟲自人和其他動物體排出進入水體後,可被中間宿主──劍水蚤吞食,在劍水蚤內發育、蛻皮,被人誤食後,幼蟲就從劍水蚤體逸出,鑽入人的腸壁,引起噁心、嘔吐、腹瀉、呼吸困難、眩暈和蕁麻疹等症狀。
③ 蘭伯氏賈第蟲(Giardia lamblia):是一種有鞭毛的腸道原蟲,經口進入人體後,可引起慢性腹瀉、腹痛、腹脹、疲乏等症狀,但症狀不明顯。
④ 血吸蟲:血吸蟲卵隨病人糞便排入水體,在適宜的條件下生存數小時後,蟲卵中的毛蚴即可破卵而出,然後鑽入釘螺體內生成尾蚴。尾蚴能鑽入人體皮膚或黏膜,引起感染。血吸蟲病目前仍然是一種流行較廣的寄生蟲病。
⑤ 其他寄生蟲:腸道寄生蟲如鉤蟲、蛔蟲、鞭蟲、薑片蟲、蟯蟲、豬肉絛蟲、牛肉絛蟲、短膜殼絛蟲、細粒棘球絛蟲等的蟲卵,也可通過糞便污染土壤、水體、食物等,進入人體可引起相應的疾病。
昆蟲 有一些在其生活史的某一階段生活在水中的昆蟲,可以通過水體傳染疾病。這類昆蟲主要有:
① 蚊蟲:蚊蟲的卵必須在水中才能孵化成孑孓。在受到生活污水污染而又靜止不動的水體中,特別容易孳生蚊蟲。由蚊蟲傳播的瘧疾目前仍然是一種流行較廣的疾病。
② 蚋:蚋的卵生於水中,附著於水草、石頭或沉於水底。卵在水中發育為幼蟲、蛹,然後變為成蟲。蚋除了叮咬和騷擾人畜外,還傳播蟠尾絲蟲病(Onchocercosis)。
③舌蠅:生活周期與水有密切聯繫,是傳播岡比錐蟲(Trуpanosoma gambiense dotton)的中間寄主。
其他生物 有些生物雖然不能直接影響人體健康,但是可以改變水的感官性狀,惡化水質。例如使水質產生異臭、異味,或妨礙水的處理和分配。這些生物包括軟體動物、櫛蝦、線蟲和藻類等。
藻類污染已引起人們的關注。赤潮和水華的出現,就是藻類過分生長的結果。赤潮和水華可使水體中的魚類等生物因缺氧而死亡。
防治措施 防治水體生物污染的主要措施有:①加強污水的處理,主要是加強醫院、畜牧場、屠宰場、禽蛋廠這些部門的污水處理。這類污水只有達到安全排放標準後才許排放。②加強對飲用水的處理,保證所供給的生活飲用水符合水質標準。對農村分散式給水,通過煮沸或加漂白粉等方式殺滅水中的病原體。
參考書目
 R.Mitchell,Water Pollution Microbiologу,Vol.Ⅱ,John Wiley & Sons,New York,1978.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