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螅屬

水螅屬

水螅蟲綱水螅蟲科的1屬,通稱水螅。螅體呈圓筒狀;柔軟;不成群體;無水母世代。具有再生能力,如果切成數段,每段都能再生為一個新個體,也可以嫁接不同來源的2段,經過調整而變為一個新個體。廣布於淡水湖泊、河流、池沼中,其中褐水螅為世界廣布種。

基本信息

簡介

水螅屬水螅屬

水螅蟲綱水螅蟲科的1屬,通稱水螅。螅體呈圓筒狀;柔軟;不成群體;無水母世代。約有14種,廣布於淡水湖泊、河流、池沼中,其中褐水螅為世界廣布種。體長由幾毫米至15毫米;呈白色、粉紅色、綠色或褐色。體底端稱足或基盤,為附著器官,能分泌粘液。當遇到外界或內部刺激時,均可引起基盤的滑動或翻筋斗式運動。有的種類基盤能分泌氣泡形成氣囊,使水螅自底層懸浮於水面;體另一端為口,周圍有5~6條細長的觸手。觸手上有成堆的刺細胞。各條觸手能單獨動作,具有行動、捕食和禦敵的功能。水螅的食物為小型甲殼動物(如枝角類,劍水蚤)和小魚(圖1)。

水螅屬

水螅的生殖方法有兩種:①無性生殖,常出現在春、夏兩季,由身體長出芽體,芽體逐漸長大後脫離母體,附著發育成另一個新水螅;②有性生殖,多數為雌雄同體。在夏、秋季之間產生性器官。精巢通常位於近口端,呈錐狀,生殖細胞經成熟分裂生出多數精子;卵巢位於同體近基盤一端,呈球狀,每個卵巢中只有一粒卵,成熟後凸出體表。雌雄同體的種類,也須經異體受精。通常精子離開母體,游至另一個體的卵巢受精,經過多次卵裂,發育成原腸胚。原腸胚外有二重膜包裹,外層為角質殼,呈刺狀或盔狀,內層為膠質膜(圖2)。

以後脫離母體,沉入池底。它能經受乾旱和冰冷的惡劣環境,待冬季過後,破殼而出,發育為新的水螅體。

此外,水螅具有再生能力,如果切成數段,每段都能再生為一個新個體,也可以嫁接不同來源的2段,經過調整而變為一個新個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