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紋

水紋

水紋,也屬於紋身的一種,它是一張紙上映了有一個很美的圖案,把這張紙貼在身上,再用水把紙打濕,接著把紙拿掉,紙上的圖案就映在身上了,這種也叫紋身。

基本信息

簡介

水紋也屬於紋身的一種,它是一張紙上映了有一個很美的圖案,把這張紙貼在身上,再用水把紙打濕,接著把紙拿掉,

..
紙上的圖案就映在身上了,這種也叫紋身

波曲紋(水波紋)
青銅器上的裝飾紋樣之一。是龍蛇體軀變形的帶狀圖案。構圖寬闊縈迴,猶如海浪起伏,飾於大器上,氣勢非常宏偉。其波曲的空間常填以迴環紋,故也稱“環帶紋”。盛行於西周中、後期。起初此類紋飾尚有龍紋體軀的特點,後因工藝的變形而成為連續波曲狀。著名的重器和大克鼎、虢季子白盤等均施此類紋飾,完全取代了西周初期獸面紋的地位。
青銅器中的自然物象多以變異的手段來表現,最常見的是雲雷紋、渦紋和水波紋,這種紋飾曾被普遍用作填滿所要裝飾的環形裝飾帶及大面積的“地子”上,又被稱為“地紋”。這種“變異現象”不僅表現出由原始先民傳承而來的企圖藉助想像來超越現實的思維方式,也表現出奴隸時代由社會等級、權力意識激發出的幻想。立體式的、浮雕式的饕餮紋、夔紋等,襯托以線刻的雲雷紋等各種底紋,構成繁密複雜的圖案。強烈的宗教情感在青銅器上凸現,神秘詭異,氣勢逼人。

古典紋飾

水波紋,即“水紋”,又稱“波浪紋”、“波狀紋”等,是一種傳統的陶瓷器裝飾紋樣,形似水流動的形態。專門表現海水波濤的,習慣上稱作
..
“海水紋”或“海濤紋”。著意表現水的漩渦的,習慣上稱作“漩紋”或“漩渦紋”。水波紋的表現技法主要有刻劃、彩繪、拍印、模印等。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代早期,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陶器就已出現刻划水波紋。新石器時代中晚期,水波紋被廣泛採用。商周灰陶器和印紋硬陶器上也有水波紋裝飾。戰國秦漢時代彩繪陶和原始青瓷上,水波紋成為主要紋飾。東漢、三國及西晉青瓷上,仍流行水波紋。東晉南北朝時期,水波紋未見採用。隋代起,水波紋作為陶瓷器邊飾出現。宋、元、明、清各代,水波紋又大量興起。
有作為主題紋樣的,例如宋代吉州窯瓷器上的白地褐彩海水紋。更普遍的是作為底紋與其他紋樣結合組成新紋樣,例如宋代定窯、耀州窯的落花流水紋、海水游魚紋,饒有情趣。元、明、清瓷器上的海水紋屢見不鮮,白龍、綠龍、青花龍在海濤迭起的托襯下,氣勢奪人,表現了盛世的張狂、帝王的威嚴、征服者的得意。

象徵性

在我國古代文化藝術寶庫中,傳統圖案紋樣豐富多彩,璀璨奪目。它既代表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社會的發展進步,也是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的巨大財富。五、六千年以前,我們祖先創造彩陶文化,其後的各個時代都曾產生過許多的工藝品,如:青銅器、陶瓷、絲綢、漆器、金銀錯、玉雕、牙雕、磚石雕刻、刺繡、編織、蠟染等等。從那些變幻無窮、淳樸渾厚的各類裝飾圖案紋樣里,我們可以看出各個時代的工藝技術水平和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文化傳統。這些是我們研究民族發展史、民族美學、民族心理學、民風民俗學等極有價值的依據,同時,也構成了發展現代工藝美術的重要先導。許多傳統圖案經久不衰,至今仍在沿用,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為此,我們在進行學習時,不可忽視從中國古代傳統圖案中汲取寶貴的營養。
荷池 水紋 微波荷池 水紋 微波

1、新石器時期,勞動者創造了彩陶藝術,不僅造型別致,而且紋樣獨特,實用美觀,藝術之光生生不息。主要紋樣有:魚紋、鹿紋、狗紋、人面紋、花卉紋、網紋、水紋、海貝紋、編織紋、火焰紋及曆象日月星紋等。先民們把生活中和自然界的可視物象,按照自己的理解,巧妙地組織運用到各種器皿器物上,形成了莊重大方、自然諧調的裝飾花紋,開創了一代風格。
2、商、周奴隸社會時期,青銅藝術為其魁首。無論是造型多樣的食器、酒器、樂器等,還是各種紀念性陳設器皿,都裝飾著精美的花紋圖案。有的還直接借用動物形象作造型,如大象尊、四羊尊等。常用的裝飾紋樣有:饕餮紋、夔龍紋、夔鳳紋、蟬紋、玉帶紋、重環紋、鱗紋、乳丁紋、竅曲紋、雲雷紋、渦紋、冏紋四瓣花紋及象形文字紋。圖案適應鑄銅工藝製作要求,多為非常工整的陽紋或陰紋圖案。紋樣精細,組織嚴緊,具有神奇感。考古學者稱之謂“燦爛的青銅藝術”。
3、戰國、秦漢時代,鐵器興起,金銀錯和漆器等新展起來,營造業大興,磚石雕刻也興旺起來。裝飾圖案的題材更為廣泛,較之以前有巨大突破。主要裝飾紋樣有:怪獸紋、蟠螭紋、虺紋、龍鳳紋、各種動物(鹿、馬、牛、羊、虎、雁、魚……)紋及四神紋等。“四神紋”也秒“四靈紋”,由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龜、蛇)四種動物形象作標誌。青龍為我國傳說中的東方之神,朱雀為南方之神,白虎為西方之神,玄武為北方之神,它們標誌了四個方向。又標誌了四種顏色:青龍—表色;朱雀—赤色;白虎—白色;玄武—黑色。此外,人物紋空前繁多,突出的是漢畫象石、畫象磚、瓦當,題材直接反映了人類生活、生產、戰爭的場面。筆簡意繁,以少勝多,為以後各代的裝飾開闢了新途徑。
4、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社會動盪不安,佛教藝術興旺起來。圖案同樣也受到了宗教的影響,這時期的題材、內容許多都與佛經故事有關。常用的紋樣有:忍冬草(即金銀花,也稱:寶花,四季常青不枯,取其吉祥之意)、蓮花紋(別名“芙蓉”、“鞭蕖”等,取其出污泥而不染和“守—莖—花之節”之意,是美德的象徵)、玉鳥紋(玉鳥也稱迦陵頻迦,吉祥鳥,傳說人是玉鳥脫生出來的,故而圖案中常有人面獸身之圖像)、鹿紋(亦曰“天鹿”、“白鹿”,祥瑞的象徵)。人物圖案中出現了“飛天”仙人形象,表達了美好的理想,人的力量。
..

5、隋、唐、五代,處於封建社會中期,對外文化交流增多,工藝美術的門類也空前發展。絕妙的唐三彩、宋瓷、絲綢、金銀製品等等上的裝飾圖案也出現了繁花似錦的局面。唐代紋樣豐盛飽滿,富麗豪華。宋代紋樣秀麗,靈巧。常用的紋樣有:卷草紋、寶相花(以蓮花和牡丹相結合的圖案,採用了完美的理想化的構成方法)、海石榴、花鳥紋、華蓋紋、聯珠紋、綬帶紋、人物紋等。荷花和牡丹花非常之多。此外還有茱萸(中藥)紋、柿蒂紋、幾何紋等。裝飾手法有寫實的、誇張變形的,並採用了花中套花,葉中套花,果中套花等理想化的方式,構成巧妙、氣韻生動,敷彩絢麗,唐、宋是我國傳統圖案發展的重要歷史時期。
6、元、明、清封建社會末期圖案,保留了民族特點,吸取了外國工藝之長,花色品種,裝飾風格產生了變革。景泰藍就是當時的新工藝,瓷器、織錦、磚雕、木雕等也較前有了很大進步,裝飾題材增加了很多。動物圖案常見的有獅子、孔雀、蝙蝠、鹿、鷺鷥、羊、鶴、鷹、錦雞及神奇的麒麟。花卉果實題材有梅花、荷花、菊花、牡丹花、蘭花、牽牛花、竹子、松樹、靈芝、桃、石榴、枇杷、梨、杏、葡萄等。相互借用和結合的理想化的手法也更為廣泛多變。如禽鳥與花卉組合,昆蟲與花卉組合等,強化了裝飾情趣。此外,尚有器物形象構成的圖案也甚為流行,如:古玩、金石、陶瓷器、鍾、鼎、杯、盤、壺、碗、瓶、書畫等,具有典雅之風,稱為“博古紋”。還有用八種佛教用供器組成的“八吉祥”(也稱佛八寶),用道教持物組成的“道八寶”等等。這個時期的圖案多為吉祥圖案,套用範圍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廣泛程度。日用品、服飾、建築、商品上處處可見。
我國古代傳統圖案紋樣來源大致可分三個部分。其一,來自民間工藝:陶瓷、刺繡、窗花、藍印花布,蠟染、剪紙、雕刻、編織等,這是勞動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發揮創造的,一般比較樸實、粗獷、鄉土氣息濃郁。其二來自宗教藝術,如宗教傳說和神話傳說,廟宇、石窟中的壁畫、藻井、龕楣、塑像服飾、基座、建築、雕刻以及各種供器裝飾。最典型的敦煌圖案,是佛教傳統圖案的精華部分。它是我國的能工巧匠吸收外來文化所發揮創造的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這些圖案構圖嚴謹,富於理想。其三是來源於封建帝王、王公貴族、富豪商賈等所占用的陳設品、日用品、服飾、首飾、建築……這些工藝品圖案是為了滿足奢侈者的物質生活和空虛的精神生活而精心設計的,並沒有專門的作坊由專人監督製作的,所以圖案非常精細,色彩富麗豪華。除了如前所說的那些傳統圖案外,相當一部分是福、壽、祿及文人字畫、詩歌為題材的裝飾圖案。多數採用了“米”字格和“九宮”格等格律形式。以上三部分紋樣,組成了我國傳統圖案的主流。
中國古代傳統圖案紋樣經過世世代代藝人的努力創造,形成了具有中華民族風格的完整的藝術體系。儘管服務對象有所不同,題材內容也各有差異,但不可否認是出自勞動者之手。在最典型的那些喻意和諧音吉祥圖案里,往往寄託著最美好的理想,即使在那些直接服務於宗教或封建統治階級的圖案里,其間仍然程度不同的閃爍著民族精神的光輝,顯示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驚人的智慧和創造才能。
7、深入生活與學習遺產
我們似乎是生活在到處都能見到木雕藝術和木活細作的環境之中,從木作門窗、硬木家具、架子床、十景櫥櫃到鑲嵌掛屏、杌凳、几案、托架……都離不開精美的造型、雕花設計與款式布局的處理,以及榫卯斗拼的結構製作施工。特別是在明式家具中所深蘊著的典雅的審美精神。正如我國已故著名的明式家具研究專家楊耀先生所出指出的:“我國明式家具造型簡炬輕巧,而不笨重沉悶。線條流暢活潑,而不呆板粗劣。雕刻恰當有趣,而不是繁瑣無目的的。我們從明式家具上見到簡美的雕刻圖案中,發現它引用了銅器、玉器、陶器以及建築上多種花紋。這些花紋一旦被採用到家具上,都具有較精煉的發揮,足以表明我國木雕技術到了明代已經有了進一步發展。”
圖案源於生活,生活是圖案創作的源泉,這是圖案創作的客觀規律,這是一個根本點,忽視這一點,圖案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創新,不可能產生為民眾喜聞樂見的圖案設計,而失去生命力。
“要認真向遺產學習,這是學習圖案入門的第一把鑰匙。”(雷圭元《基礎圖案》),圖案藝術是我們祖國傳統藝術中最古老的藝術之一。原始社會的彩陶,奴隸社會的青銅器,封建社會的金銀器、漆器、絲織、雕刻等等,是近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我們祖國文化藝術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研究、借鑑優秀的圖案遺產,對於掌握圖案的創作規律、熟悉圖案的形式美的法則、密切圖案與生活、生產的聯繫,無不具有重要的啟發和參考價值。同時,學習優秀的圖案遺產,增強我們的愛國主義和民族自豪感,提高藝術修養,促進圖案題材、形式、風格的多樣化,在“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精神指導下,創作具有民族風格,又有時代精神的圖案,促進我國圖案藝術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