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鄉[蒙自縣]

水田鄉[蒙自縣]
水田鄉[蒙自縣]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水田鄉位於蒙自縣西南部山區,距縣城34公里。海拔200─2122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立體氣候征明顯,乾濕季節分明。年降雨量1200--1600毫米;南部河谷低海拔地區年均氣溫19.8℃,北部高海拔地區年平均氣溫15.4℃。

基本信息

地理

(圖)主要經濟作物主要經濟作物

海拔200─2122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立體氣候征明顯,乾濕季節分明。年降雨量1200--1600毫米;南部河谷低海拔地區年均氣溫19.8℃,北部高海拔地區年平均氣溫15.4℃。海拔800米以下熱區土地總面積25030畝,適宜種植香蕉荔枝等熱帶經濟林果;有草場14.3萬畝,適宜飼養山羊黃牛森林覆蓋面積6.6萬畝,覆蓋率24.1%。

境內有銻礦無煙煤大理石花崗岩等礦產資源;水利資源豐富,可建發電廠;分布有紅河多歧蘇鐵、董棕、彬、鑼等珍貴植物;中國二級企業綠水河電廠位於其境內,開闢了熱帶雨林觀光旅遊風景區。

沿革

水田鄉位於蒙自鄉南部山區,以駐地水田村四周皆水田得名,清末明初屬南區團保局轄地,1932年屬蒙自鄉第三區,建國後屬冷泉鎮,1966由冷泉公社析出設水田公社,1984年設水田區,後改為水田鄉。東與屏邊苗族自治鄉接壤,西南兩面與箇舊市蠻耗鎮相連,隔紅河與金平、元陽兩鄉遙遙相望,北靠蒙自鄉冷泉鎮。是雲南省506個扶貧攻堅鄉之一。全鄉1633戶農戶,7209人,有漢、彝、苗、壯、哈尼5種少數民族,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72.6%。

資源

(圖)水田鄉[蒙自縣]水田鄉[蒙自縣]

文化資源

一、右營都司。為蒙自縣文物保護單位,在水田鄉政府駐地背後的馬剪子山頂,距鄉城56公里,為中法戰爭軍事設施。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雲貴總督岑毓英,巡撫張嵩凱奏請移駐蒙自之右營都司,分防搖頭,水田,蒿枝地一帶,建司署於水田。城堡扼通向曼耗要道(蒙蠻茶馬古道),占地約10000平方米,現殘存城牆約200米,城外有壕溝,堡記憶體營房牆基,堡外原建有武廟,存碑一通。1983年公布為蒙自縣文物保護單位。

二、茶馬古道。翻開水田鄉的地圖,在水田鄉政府駐地的西南方向有一個搖頭村。在水田提起搖頭,當地人都不說搖頭村,而是叫搖頭街,這得從水田的古驛路(茶馬古道)說起,蒙蠻茶馬古道是滇南通向越南的古代交通工具。經蠻耗至金平勐拉入越南境,全程約210公里。其中蒙自段約60公里。古道路面寬1.2-2.2米,用石塊鋪就,現存涼水井,冷泉,水田,搖頭,曼耗等路段,冷泉,搖頭曾設驛站。清光緒十六年至宣統元年(1890-1909年)是蒙自馬幫的極盛時期,古道上至今仍遺留數寸深的馬蹄印。當時,蒙自經濟盛極一時,在滇越鐵路未開通以前,蒙自的商業物品已經很豐富,商品琳琅滿目,當時進入紅河州內地的商品都從越南經河口沿紅河,由水路抵達蠻耗口岸,再用大量的馬幫沿茶馬古驛道源源不斷地轉運到蒙自。茶馬古驛道是蒙自到蠻耗的必經之道,古有山間鈴響馬幫來的熱鬧,它承載了盛極一時的蒙自的繁華。隨著滇越鐵路的開通,古越道越來越冷清,已經基本廢棄不用,但那些深嵌在石頭上的馬蹄印始終記載著那一段歷史。著名電影《山間鈴響馬幫來》曾到水田古驛道拍攝取景。

自然資源

一、出水洞。位於水田鄉斜坡村委會灣田村的西方,約5公里處。洞外是約200-300米高,80-100米寬的絕崖,洞口就在這絕壁腳上,洞高約50-60米,寬15-20米左右,洞內石鐘乳千奇百怪。出水洞不遠處還有猴子岩、大黑山等原始森林保護較完善的生態資源。

二、董棕、蘇鐵自然保護區。在水田鄉境內的阿打波、涼水溝、沙馬枯的董棕坡一帶是董棕、蘇鐵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古木森嚴、繁茂;古藤怪誕、奇異;董棕挺拔、秀美;鳥鳴清脆、悅耳;飛禽走獸種類繁多;到了初春,在臨近山上漫山遍野粉紅粉紅的野櫻桃花的陪襯下,實是一幅美妙絕輪的風景。

三、水田鄉海撥高差大,立體氣候明顯,熱區資源豐富,有新培植的香蕉、龍眼等熱帶作物產業。

建設

水田鄉配合縣上修通蒙蠻公路,修建了魯嘎、灣田、嘎馬底的三條鄉村公路,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標,修通了蔗區公路及通往部分村組的公路,擁有公路總里程92.7公里,現有機動車36輛,運輸總量7.5萬噸,開通至縣城營運客車(4班/天)。社會經濟發展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大力整治生態環境,完成農田地改造4100畝,建農用水窯260口,沼氣池605口,退耕還林2488.5畝。開通程控電話和移動通信,裝機68部。

民俗

水田鄉是漢、苗、彝族混居地,每年正月初一到初七都會在花場上舉行採花山節,到時人們盡情跳起“三步落”、進行鬥牛比賽,賽歌(唱山歌)等等豐富多彩的節目,如果遇見了中意的女孩子,還可以“拖”來做媳婦。

彝族聚居地區,在以前還存在姑娘、小伙對歌的風俗,當姑娘、小伙遇到中意的對方,就會唱起山歌,如果姑娘唱輸了,就跟小伙子回去,結為夫妻。

文化

全鄉建有文化活動室、圖書室、老年活動室各1個,有業餘文娛宣傳隊5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教育培訓業發展成效顯著。經過多年的探索、積累、發展,該鄉教育培訓業現已初步形成以九年義務教育為主體,以綠證培訓職業技能教育培訓為核心,以文化藝術特長培訓和幼兒教育為補充的教育培訓格局。

發展

水田鄉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風光旖旎的自然山水文化和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豐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文化資源,為水田鄉發展文化產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水田鄉黨委、政府十分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以建設文化名鄉為目標,充分發揮文化資源優勢,狠抓文化產業發展,初步形成了門類比較齊全的文化產業群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