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市

蒙自市

蒙自建縣於1276年(元朝)。明清時期,蒙自是雲南與越南貿易的樞紐。1885年,中法戰爭後,法國取得對越南的保護權,並開放廣西龍州和雲南蒙自2處通商口岸。1889年8月24日在東門外南湖畔正式成立蒙自海關。1910年,法國修築的滇越鐵路全線通車。1940年,日軍侵占越南,滇越鐵路中斷,蒙自外貿頓時衰落,此後,蒙自便衰落下去。2003年11月18日,紅河州政府從箇舊市遷至蒙自縣。2010年,經國務院批准,撤銷蒙自縣,設立蒙自市(縣級)。全市總面積2228平方千米,總人口38.79萬人(2006年),有漢、彝、苗、壯等民族。

基本信息

概況

簡介

蒙自市蒙自市

蒙自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蒙自是雲南省紅河州州府駐地,地處珠江紅河分水嶺兩側,北回歸線橫貫縣境,國土面積2228平方公里,轄7鎮4鄉、86個村(居)委會、15個城市社區居委會、691個自然村、992個村民小組,共有漢、彝、苗、壯、回等19種民族,總人口40萬人。近年來,蒙自先後榮獲"全國文明縣城"、"國家衛生縣城"、"全國雙擁模範縣"、"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全國體育先進縣"、"中國西部縣域經濟百強縣"、"中國西部最具特色城市"、"省級園林縣城"等榮譽稱號。
蒙自,這座美麗的城市,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邁向厚積薄發、科學發展的新征程,計畫用20年左右的時間,在昆(明)河(內)國際經濟走廊節點上建成一座人口上百萬,最適宜人居、創業的中國滇南面向東南亞的現代化開放城市。

設立

2010年9月10日,民政部《關於雲南省撤銷蒙自縣設立蒙自市的批覆》(民函[2010]219號),經國務院批准,同意雲南省撤銷蒙自縣設立蒙自市。隨後,《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撤銷蒙自縣設立蒙自市的通知》(雲政發[2010]158號),《中共紅河州委關於蒙自撤縣設市有關事項的批覆》(紅復[2010]26號)及《紅河州人民政府關於撤銷蒙自縣設立蒙自市的通知》(紅政發[2010]88號)有關檔案,同意撤銷蒙自縣,設立蒙自市(縣級),以原蒙自縣的行政區域為蒙自市的行政區域,市人民政府駐地文瀾鎮天馬路西延線,轄文瀾、新安所、雨過鋪、草壩、芷村、鳴鷲、冷泉7鎮以及老寨、期路白、水田、西北勒4鄉。蒙自市市機關、市直單位、各鄉鎮將於2011年1月1日啟用新的公牌、印鑑、檔案版頭。

歷史沿革

聞一多紀念牌聞一多紀念牌

蒙自已有上萬年人類繁衍活動史、2100多年建縣史。“蒙自”,一說以縣西壩子邊緣目則山而得名,漢語訛為蒙自。一說目則為昧則目音轉,系蠻語,意為山竹。一說系苗語“苗族之家”之意。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置賁古縣,屬益州郡所轄24縣之一。東漢屬益州益州郡賁古縣,三國蜀漢屬益州興古郡賁古縣,兩晉至南朝梁屬寧州興古郡賁古縣。北朝周屬南寧州。隋屬南寧州總管府。唐初屬劍南道戎州,唐南詔國屬通海都督府轄地,宋大理國屬秀山郡目則。元憲宗七年(1257)置蒙自千戶,屬阿僰萬戶;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改置蒙自縣至今。,隸屬臨安廣西元江宣慰司臨安路。明為蒙自縣,隸屬臨安府。

清初沿明制,為蒙自縣,隸屬臨安府。雍正八年(1730)7月,臨安府屬迤東道;乾隆三十一年(1766)10月,臨安府屬迤南道;中法戰爭(1883~1885年)結束後,光緒十三年(1887)10月,為適應對外通商需要,清廷與法國在北京簽訂《中法續議商務專條》,指定開廣西龍州和雲南蒙自為通商處所,蒙自成為中法之間的“約開商埠”。同年,清廷在蒙自設分巡臨安開廣道,下轄臨安府(今建水縣一帶)、開化府和廣南府(均屬今文山州一帶),兼管即將正式開關的蒙自海關關務。由此,蒙自成為雲南近代史上的滇東南軍事、政治中心。光緒十五年(1889),蒙自海關落成並正式開關,這是近代雲南第一個海關,也是近代中國21大海關之一。
民國初年屬蒙自道,為道尹駐地。民國18年(1929),廢道後直屬雲南省。民國31年(1942),屬雲南省第三行政督察區(駐建水縣)。民國37年(1948),屬雲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區(駐建水縣)。
1950年1月16日,蒙自解放,蒙自縣人民政府隸蒙自專區專區行政公署駐蒙自。1957年11月18日,蒙自專區與紅河哈尼族自治區(駐地在今元陽縣)合併成立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府駐蒙自。1958年7月,紅河州人民委員會由蒙自縣遷往箇舊市。1958年10月20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81次會議決定:撤銷蒙自縣,將原蒙自縣全部地區劃歸箇舊市。
1960年9月13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103次會議通過:恢復原併入箇舊市並撤銷的蒙自縣建制,其行政區域仍照原撤併前不變,蒙自縣由箇舊市領導。同年,開遠縣草壩公社劃歸蒙自縣。1961年2月14日,國務院批覆:將原由箇舊領導的蒙自縣劃歸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直接領導。1992年11月26日,蒙自縣被列為省級經濟開發區。同年12月18日,被列為國家級對外開放縣。1999年2月5日,被列為省級農業產業化試驗示範區。2001年,州級行政機關搬遷蒙自奠基儀式在開發區舉行。2003年1月29日,國務院批覆同意將紅河州政府駐地由箇舊市遷移至蒙自縣。同年7月11日,雲南省政府滇南中心城市現場辦公會研究決定,建設以蒙自為核心的個(舊)開(遠)蒙(自)——滇南中心城市。
2010年9月10日,國家民政部民函(2010)219號的批文《關於撤銷蒙自縣設立蒙自市的批覆》作為函件傳送給了蒙自縣有關部門,正式批准撤銷蒙自縣設立蒙自市。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1月底,蒙自市轄7鎮2鄉2民族鄉:文瀾鎮、草壩鎮、雨過鋪鎮、新安所鎮、芷村鎮、鳴鷲苗族鎮、冷泉鎮、水田鄉、西北勒鄉、期路白苗族鄉、老寨苗族鄉。縣政府駐文瀾鎮。
1997年,蒙自縣轄5個鎮、9個鄉:文瀾鎮新安所鎮芷村鎮雨過鋪鎮、草壩鎮、西北勒鄉鳴鷲苗族鄉、老寨苗族鄉、十里舖鄉、多法勒壯族鄉、紅寨鄉、冷泉鄉、期路白苗族鄉、水田鄉。縣政府駐文瀾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蒙自縣總人口340051人,其中:文瀾鎮74587人,草壩鎮36437人,雨過鋪鎮22116人,新安所鎮34719人,芷村鎮32990人,多法勒壯族鄉25046人,期路白苗族鄉15679人,老寨苗族鄉11155人,鳴鷲苗族鄉16843人,十里舖鄉18707人,紅寨鄉16305人,冷泉鄉20488人,水田鄉6424人,西北勒鄉8555人。
2002年,蒙自縣轄10鎮4鄉,84個村委會、11個社區,689個自然村。
2003年4月25日,雲政復[2003]33號:撤銷蒙自縣文瀾鎮、紅寨鎮、十里舖鎮、多法勤鎮,設立文瀾鎮。

自然資源

蒙自市地處珠江與紅河分水嶺兩側,海拔最高處2567.8米、最低處146米,北回歸線橫貫縣境,氣候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類型,年均氣溫18.6℃,年均降雨815.8毫米,全年無霜期337天,年均日照2234小時。蒙自壩是雲南省六大壩子之一、紅河州乃至滇南最大壩子,壩區面積占全縣國土面積的24%,高於全省壩區面積比重18個百分點。全縣可耕地110.45萬畝,人均3.34畝。境內水資源總量12.15億立方米,可開發利用量2.12億立方米,城市日供水現狀6萬噸、中遠期規劃16萬噸,壩區水利化程度達75%。優越的自然環境,非常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和現代特色農業深度開發。同時,孕育了銀、錫、鉛、鋅、銅、煤、大理石等豐富礦藏,其中蒙自縣白牛廠銀多金屬礦已探明為我國目前最大銀礦。

基礎建設

蒙自市蒙自市

蒙自地處南盤江和紅河兩大水系分水嶺,無入境水,全市年平均降雨量816毫米,加之地處岩溶地區,土壤保水力差,降雨稍不及時,就會出現旱象,為全省有名的乾壩子。在上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蒙自經過40多年的水利建設,已建成中型水庫4座,小(一)型水庫2座,小(二)型水庫23座,總庫容達1.6億立方米,興利庫容為1.2億立方米,乾旱缺水的面貌得到改善。
近年來,蒙自抓住中央一系列擴大內需、增加投資、大力推進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等機遇,加快推進全市以小水窖、小壩塘、小水池、小水溝、小泵站為主的“五小水利”工程建設。僅在“十一五”期間,全市共完成投資3922.74萬元,建成6876項“五小水利”工程,增加蓄水量42.6萬立方米,改善灌溉面積1萬畝,解決了11個鄉鎮、47個村委會、161個自然村、92951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是水利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改善民眾生存環境、生產和生活條件的重要措施。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一五”期間,蒙自大興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抓緊推進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水利固定資產投資達到了4.28億元,新增防滲渠道359.37千米、疏浚河道154.35千米,清淤渠道1182.35千米,新增灌溉面積35800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8400畝,新增高穩產農田(地)41000畝,基本農田有44600畝;完成了長橋海、小新寨、響水河水庫的除險加固工程;完成納瓦寨片、五里沖水庫余家寨灰土寨片乾支渠防滲工程;完成新安所瞭望台節水灌溉工程、嘉銘河治理工程,完成波赫支渠項目,完成犁江河、砂拉河入庫段加固工程。上述工程的實施並投入使用,有效解決了山區民眾飲水困難問題,改善了部分農田的灌溉問題,特別在自去年以來遭受的特大旱災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經濟發展

蒙自縣是全國最大的石榴連片種植生產區,種植石榴歷史悠久,據傳蒙自石榴源於伊朗。至今,蒙自石榴種植歷史已有800多年,經過多年的篩選培育,蒙自石榴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優勢。
近年來,蒙自縣大力實施“產業強縣”戰略,積極引導、扶持廣大農民發展果品產業,促使果品產業不斷擴大規模,目前以甜石榴為主的園林水果面積達到20萬多畝。同時,該縣狠抓甜石榴質量提高,積極實施優果工程和標準化管理,引進、示範、推廣新技術、新品種,石榴總產值突破億元大關。在此基礎上,該縣通過多種途徑向外推介自己的產品,使蒙自甜石榴知名度和美譽度迅速提高,1993年蒙自石榴曾獲雲南省優質水果殊榮,1999年參加中國’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獲世博會蔬菜水果類大獎,2001年和2002年榮獲全國石榴主
產區科技協作優質果品獎,2002年,蒙自石榴被評為省名特優新水果,農業部南亞熱作物名優水果石榴基地,蒙自石榴市場被農業部定為全國水果定點批發市場,2003年獲得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綠色無公害產品認真,拿到了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2004年,蒙自石榴綜合標準通過國家備案實施。這次,經過國家林業局評審,認為蒙自縣是聞名全國的石榴生產大縣,種植歷史悠久,生態環境優越,已初步形成基地化、產業化的格局。蒙自甜石榴品質優良,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從而授予蒙自縣“中國石榴之鄉”榮譽稱號。
現在,全縣石榴種植面積已增至9.5萬畝,占全縣園林水果總面積48%,品種主要有甜綠籽、甜沙籽、甜白花等十多個品種,良種率達80%。發展石榴種植業,使農戶嘗到甜頭,成為廣大農民增加經濟收入、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成為全縣農業經濟的支柱產業。據了解,僅石榴一項,主產區年人均收入達到2000多元,占年人均總收入約九成。

產業和產品

蒙自市蒙自市

農業產業和農產品
近年來,蒙自縣緊緊圍繞農民增收主題,著力實施種植業“8512”工程和畜牧業“十百千”工程,逐步形成了以優質稻、烤菸、甘蔗、水果、蔬菜、蠶桑、畜牧等為主的特色農業產業。
蒙自甜石榴:蒙自種植石榴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目前,全縣種植面積9.5萬畝,產量10餘萬噸,產值達2億元。3萬畝連片種植的石榴園,形成了生態觀光旅遊景區。
蒙自甜石榴外形美觀、皮薄、個大、籽粒大、核小且軟、汁多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維生素C含量高,營養豐富,且成熟早、上市早,在國內市場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因此,蒙自甜石榴1993年被評為雲南省優質水果;1996年蒙自縣被雲南省政府批准為“九五”水果(石榴)商品基地縣;1999年獲世博會蔬菜水果類最高獎;2002年被農業部批准為南亞熱作名優水果石榴基地;2003年獲得了國家進出口檢驗檢疫局認證的原產地標記註冊證書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綠色無公害產品認證;2004年12月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名特優經濟林之鄉—中國石榴之鄉”;萬畝石榴園被列為國家級農業旅遊示範區和中國十大知名農業旅遊示範點。2005年9月在昆明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被評為銀獎,同年11月,116株蒙自石榴樹移栽於釣魚台國賓館。
蒙自大枇杷:蒙自種植枇杷歷史悠久,氣候適宜枇杷的生長,成熟早,枇杷具有果大、肉厚、味甜、汁多、產量高等特點,具有清肺和胃,降氣化痰之功效,是重要的保健果品,是蒙自特色水果之一。目前,全縣種植枇杷3.14萬畝,產量2300多噸。預計,到2008年,全縣大枇杷將發展到5萬畝,進入盛果期,年產鮮果可達4萬噸。
蒙自小紅棗:小紅棗是蒙自水果產業中的三大果品之一,。具有營養豐富,含糖量高,肉厚、口感好等特點,適宜加工,耐儲運。2005年9月在昆明國際農業博覽會上獲優質水果獎。目前,全縣小紅棗種植面積2.2萬畝,產量2100噸。
蒙自優質稻:蒙自種植優質稻起步早,1996年起引進13個品種進行試種、篩選和技術研究,其中採用“三圃制”對優質常規稻“雲恢290”和“滇屯502”進行原種繁殖。經田間試驗,“雲恢290”純度達99.99%,“滇屯502”田檢達一級種標準,經提純復壯後的“雲恢290”原種抗性增強,品質優越。目前,全縣種植優質稻發展到5.1萬畝,平均單產557.6公斤,總產2844.54萬公斤,年生產優質大米1706.72公斤。

工業產業及產品

蒙自現有縣屬工業企業77家,中央、省、州、市屬工業企業22家;規模以上企業12家。2005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2.42億元。工業產業有礦產冶金、化工、建築建材、食品加工、製糖、印刷、醫藥、機械製造等22個門類。工業產品有鉛、錳礦、原煤、白銀、電池、白糖、膠鞋、清酒及化肥、輕工機械等200多種。工業產品銷往全國,部分產品出口到歐美亞三大洲的10個國家和地區。
紅河鋼鐵有限公司:位於紅河工業園區,占地近2000畝,總投資14.2億元。一期工程50萬噸鋼項目已於2005年2月建成投產,二期工程從2005年3月啟動,2006年全部建成投產後,可形成年產100萬噸鋼的產能,實現產值35億元,利稅5億元。
蒙自礦冶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1996年11月11日,是一家集資源勘查、採礦、選礦、冶煉於一體的大型礦冶企業,公司擁有資產4.5億元。與中南大學共同組建了“科技產業化基地”,首開雲南民營企業省院省校合作共建科技-產業績效平台先河。目前,已形成年出礦60萬噸,日處理原礦4000噸,年冶煉高純鉛2.5萬噸、粗銀60噸的生產能力及與之配套的安全、環保工程。主要產品有錫精礦、鋅精礦、鉛鋅礦、鉛錠、白銀、銻錠等,2007年,公司將形成年產50噸電銦的生產能力,淨增產值6億元。
地方土特產
蒙自過橋米線:蒙自是雲南過橋米線的發源地。蒙自過橋米線始於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據民間傳說,在蒙自縣城南湖之中有一個小島,島上綠樹成蔭,風景如畫,環境十分幽靜。縣城內有一姓楊的書生為了赴京趕考,苦於城裡人聲喧譁,就到這裡刻苦讀書。為使丈夫安心學習,他那勤勞賢惠的妻子每日堅持為他送飯,但因離家較遠,途中還要過一座橋才能到達小島,等飯菜送到時已涼了。一日,妻子把家裡一隻肥母雞宰殺燉熟後,把雞切成塊連同米線盛人裝雞湯的罐內,急忙給丈夫送去,豈知走至湖橋時因疲勞過度暈倒在地,送到醒來時,已不知過了多久,她連忙爬起來奔向丈夫讀書處,待到丈夫面前,揭開蓋子,見罐內雞湯仍十分燙手,原來是雞油將湯覆蓋保溫之故。她從中得到啟發,後來常變化著花樣把肉片、生魚片等來入湯中和米線一起入罐送給丈夫吃,丈夫深受感動,刻苦攻讀,終於金榜題名。後人聽說也如法炮製,過橋米線因此得名。
蒙自過橋米線以“菊花過橋米線”為最佳,其配料考究,調味齊全,製作精細,湯味香醇。其製作首先是煨湯,故入豬骨、豬肉、雞鴨等渾料煨煮。煨煮時火功要考究,先用旺火.
將沫打淨後用中火,爾後再用文火。其次是氽湯的肉片要精而全,可用雞脯、豬脊片、豬腰片、豬肝片、鮮魚片(烏魚最佳)等。再次是配料製作,配料製作要注意色美味鮮,主要有鮮菊花、草牙、豆腐皮、豌豆培、豌豆尖、韭菜、蔥花、芫荽、姜沫、地椒、還有芝麻、辣椒油、胡椒粉、味素等。食用時,先用大湯碗放入味素、胡椒、雞油(豬油也可)等、然後將沸湯舀人碗內,油脂即上浮,將熱汽蓋住。看似冷湯,實為滾燙。爾後將生肉片或鵪鶉蛋這類不易速熟的食物投入湯碗中稍作刪燙,再下全生或半生的鮮菜及配料,最後把上等、韌性較好的米線摻入,米線可邊吃邊加。此時,碗內粉白的肉片、金黃的菊花、白嫩的魚片,潔白的草芽、碧綠的蔥花、紅亮的椒油渾為一體,五顏六色使人饞涎欲滴。
蒙自過橋米線由於風味獨特,很受民眾歡迎,並廣為流傳。如今,過橋米線普及到了省內外許多地方,深受中外顧客的青睬。過橋米線經過歷史演繹,由於各地配料及製作工藝不同,味道也各異,所下燙之料從沿海一帶的生猛海鮮,到雲南的山珍,無所不有。
蒙自年糕:是雲南省傳統的名特食品之一。據傳,蒙自年糕產生於清康熙年間,至今已有300餘年的歷史。民國初年,新安所人熊兆林製作的年糕頗負盛名,縣城江星齋製作的年糕也頗有名氣。1982年和1983年,曾被評為“省優”產品;1990年,獲中國婦女兒童用品40周年博覽會銅獎。
蒙自年糕是以優質糯米為原料,洗淨後磨成粉狀,配以紅糖(或白糖)、火腿、芝麻、玫瑰、花生米等輔料調成濃糊,盛入小碗薰蒸至150℃,成形出籠,冷卻後從碗中取出即可出廠。年糕形呈半球狀,每個約重500克,外表光滑,色澤油潤,糕質細膩,糍實柔韌,入口香甜。切成薄片用油煎炸後食用,外酥內糯,尤為香甜可口。具有表面光滑、晶瑩油潤、品質細膩、味香清甜、柔韌適口、久食不膩等特點。

經濟概貌

2005年優質常規稻已發展到5.1萬畝,提前3年完成了發展到5萬畝的計畫。據測產調查,平均單產為557.6千克,總產量2844.54萬千克。按現行市場綜合價每千克2.40元計算,畝產值達1338.24元,比一般雜交稻畝增值225.24元,總產值6826.90萬元,新增純收入1149.04萬元。2006年已種植優質稻5.17萬畝。

2005年預計農村經濟總收入72350萬元,比2000年增長20874萬元,增40.55%。其中農業收入36902萬元,漁業收入410萬元,分別比2000年增9368萬元和76萬元。農民人均所得1946元,比2000年的1399元增547元。
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從總體上改善了農產品的供求狀況,農產品市場供應充裕,為產業結構調整和構建和諧社會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農業對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進步的支撐作用顯著增強。

特色農業

蒙自縣被授予“中國石榴之鄉”稱號蒙自縣被授予“中國石榴之鄉”稱號

蒙自甜石榴以新安所、大新寨一帶的為最佳。據傳,蒙自新安所、大新寨的甜石榴,是從伊朗阿富汗引進種植的,迄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
蒙自甜石榴不僅籽粒晶瑩似瑪瑙,而且營養價值較高,可食部分占籽粒的71%至87%。蒙自甜石榴除鮮食為主外,可製藥、制果酒和果汁,用途廣泛。蒙自甜石榴在當地果農的長期栽培實踐中,培育出甜綠子、甜沙子、甜白花等3個國內上乘品種。其中,以甜綠子為最優,其個頭大如碗,籽實飽滿,肉厚核小,晶瑩如珠,汁多蜜甜。綠子石榴和沙子石榴同是農曆七八月間成熟。白花石榴的成熟期稍晚一些,大約農曆八九月間成熟。
歷史上,蒙自甜石榴遠銷香港、河內、海防等地。建國後,長期運銷昆明、箇舊、開遠等地的市場,少部分也曾遠銷香港、深圳、廣州、天津等地。
1987年,蒙自甜石榴的種植曾贏得世界銀行貸款的支持,當年種植石榴4000多畝,種植範圍由新安所擴展到紅寨、多法勒等地。1990年,全縣石榴種植面積達7000多畝,1994年增至2萬餘畝。新植的幼樹已陸續掛果,產量逐年增加。

新農村建設

蒙自市蒙自市

在新農村建設中,蒙自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的工作目標,努力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民科技含量、加大農業投入上下功夫,使全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蒙自縣新安所鎮小紅寨村是一個漢、苗、壯、彝多民族雜居的村寨。10年前這裡的80多戶村民還過著十分貧苦的日子,村上連一間像樣的樓房也沒有。可如今的小紅寨已不是往日的模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漂亮的樓房和一條條寬闊的鄉村水泥道路。去年,全村年人均純收入就高達8000多元。其實,小紅寨村只蒙自縣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中取得實效的一個縮影,像這樣的村寨蒙自縣還有很多。
在新農村建設中,蒙自縣首先是加強對新農村建設的領導和出台促進新農村建設的相關配套政策;其次是加大對新農村建設的投入和認真落實各項支農惠農的優惠政策。通過認真細緻的開展工作,使全縣的農業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顯著的改善。目前,全縣已完成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資3000多萬元,完成了縣境內長橋海等三個水庫的除險加固工程,新建煙區水利管網60多公里,水池90多個,小水窖600多個;還投資了5000多萬元對全縣的鄉村公路和村容村貌道路進行了新建。目前已完成了350多公里的鄉村公路和村容村貌道路建設,極大的改善了農村落後的交通狀況。同時,全縣的農業產業在不斷的做優做強,鄉村社會建設在不斷的完善,村容村貌得到了明顯的改善,社會風氣在不斷的好轉,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斷的得到提高,鄉風社風煥然一新,整個農村的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社會事業

教育文化

2011年末蒙自市有普通高等院校1所,在校學生16085人,專任教師626人;中等專業學校2所,在校學生12053人,專任教師279人;普通中學在校學生21640人,專任教師1291人;國小在校學生34938人,專任教師1868人;幼稚園在園幼兒15295人。
2011年蒙自市廣播人口覆蓋率達95.37%,電視人口覆蓋率97.53%。

生活水平

2011年,蒙自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為4876元,比上年增長17.8%。蒙自市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32725元,比上年增長20.76%

社會保障

2011年末蒙自市有2.87萬名職工參加養老保險;參加醫療保險的在職職工為9.63萬人;參加失業保險的職工為3.15萬人。

能源安全

2011年蒙自市能源消費總量215.52萬噸標準煤(等價熱值),較2010年增長8.77%。單位GDP能耗為2.4397噸標準煤/萬元,比2010年下降4.34%,2011年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6人。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07人。

交通

蒙自市是中國西南內陸通向東南半島地區的咽喉,處於輻射國內西南地區和東南亞國家兩大“扇面”的交匯點和昆(明)河(內)國際經濟走廊的中心節點,滇越鐵路和泛亞鐵路(昆明—新加坡)縱貫境內,昆(明)河(口)(國道326線)和廣(西)臨(滄)(國道323線)兩大高速公路在蒙自縱橫交匯,紅河蒙自機場正在建設之中,現代鐵路、公路、空運、水運條件齊備。

旅遊景點

南湖
南湖位於蒙自市中心,總面積41萬平方米。最初這裡是雨水匯合成的小澤,又名草湖。明代將其開掘成湖,在湖中堆積成三座土山,以神話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仙山命名。
碧色寨
碧色寨景區位於蒙自市中心北面10公里處,除滇越鐵路通過外,還有蒙(自)草(壩)公路經過。北回歸線穿境而過,西臨滇東南明珠湖泊——長橋海,周圍居民點為碧色寨村。碧色寨車站是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當時雲南鐵路交通的樞紐,有“小香港”之稱。截止到2013年碧色寨片區基本保持1910年通車時原貌,有歷史建築30餘處。
緣獅洞
緣獅洞位於蒙自市鳴鷲鄉靈鷲村靜靈山的懸崖峭壁間,俗稱觀音洞。從山腳到洞口有100多級石階,洞口高約10米,寬約4米,掛有琳琅滿目的牌匾。洞內鐘乳石千姿百態,異彩紛呈,有清初石窟造像20多尊,過去曾有“滇南第一洞天”之美譽。
龍寶洞
龍寶洞在蒙自市南20公里五里沖水庫。石灰岩溶洞,深約500餘米,由三個廳堂組成,洞內景色有石瀑布和石梯田。
觀音殿
觀音殿位於蒙自市東與攀枝花村毗鄰的布衣透壯族村二龍山。1938年西南聯大教授浦江清,湯用彤,錢穆等同游二龍山,登玉皇閣,對寺院有詳細記錄。現玉皇閣已傾祀,存閣後觀音殿,已重建山門,大殿。
蒙自租界址
蒙自租界址位於蒙自市中心。中法戰爭之後,根據1878年簽訂的《中法續議商務專條》,蒙自開為商埠,城區東門外闢為租界址。蒙自海關,法領事署隨即建立,法,英,意,日,德,美,希臘七國設領事。洋行,銀行,鐵路局,監獄,教堂,酒店等相繼建立,計30餘處。於1889年開關後,帝國主義列強對我國恣意掠奪。
馬鹿洞舊石器時代遺址
馬鹿洞舊石器時代遺址在蒙自市南7公里黃家山麓,為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洞坐東朝西。1989年進行發掘,洞內文化層堆積厚5米,出土人類頭骨,牙齒化石,打制石器,角製品等,並存人類用火遺蹟,經測定距今約10000餘年,馬鹿洞舊石器時代遺址是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物保護單位。
玉皇閣
玉皇閣又名通明閣。位於蒙自市區城承恩街口東側,始建於明萬曆六年(1578年)。由玉皇閣及東西兩閣組成,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閣坐南朝北,三重檐歇山頂,通高約20米,面闊,進深各19。1米,梁架斗拱用材粗大,,閣記憶體明永曆五年(1651年)《常住通明閣碑》及清康熙二十六年(1627年)《重建通明閣碑記》。東西兩閣位於玉皇閣兩側,清雍正十二年(1731年)建,重檐歇山頂,通高12米,面闊,進深各12米,具清代早期建築風格,三閣鼎立為蒙自城區最早的一組建築。玉皇閣是蒙自市文物保護單位。
諸天寺
諸天寺在蒙自市新安鎮南屯街西北隅,始建於明嘉靖初(1522年)。寺內銅鐘年款為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清嘉慶,道光年間重建。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現存山門,中殿,後殿,兩廂等建築。中後殿皆單檐歇山頂,中殿具清初建築風格,後殿斗拱裝飾精巧,寺內有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常住田碑》及雍正,乾隆間的《斷案碑》記寺院始末。諸天寺是蒙自市文物保護單位。
聞一多先生舊居
聞一多先生舊居在蒙自市中心南湖旁原希臘哥臚士洋行二樓。抗日戰爭期間,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南遷昆明後,1938年春在蒙自設文法學院。截止到2013年已開闢為聞一多先生事跡和西南聯大分校史略陳列室。聞一多先生舊居是蒙自市文物保護單位。
西南聯大蒙自分校舊址
抗日戰爭期間,西南聯合大學遷至雲南,其中文法學院設在滇南重鎮蒙自,朱自清,聞一多,馮友蘭等著名教授均在蒙自任教,西南聯大文法學院在蒙自的校舍,包括蒙自租界址的蒙自海關,法國臨時署和哥臚士洋行和武廟街周柏齋的住宅"頤樓"等處。其中頤樓有名聽鳳樓,既是聯大的女生宿舍,又是蒙自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築,占地約2300平方米,主體建築是一單檐硬山頂三層樓房,院中古榕成蔭,典雅幽靜。西南聯大蒙自分校舊址是蒙自市文物保護單位。
王喆墓
王喆墓在蒙自市新安鎮南1公里黃栗樹坡。圓形圍石封土墓,墓高1米,徑3米,碑坊式墓碑,清乾隆三十年(1766年)立。王喆,字二吉,一字梁溪,蒙自新安所人,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貢生,早年科舉失意,在本鄉教書育人,成績顯著,其門人王諾,尹宗梁,楊潞,王錫圭等皆以文學成名,著有《王喆詩集》傳世。王喆墓是蒙自市文物保護單位。
鄧學先墓
鄧學先墓位於蒙自市新安所鎮南1公里任家坡。圓形圍石封土墓,高1米,徑3米,碑坊式墓碑,高1.08米,寬85厘米。鄧學先(1801~1831年),字典於,號虹橋,清道光二年(1822年)舉人。虹橋善詩文,有《抱其書屋詩集》收入《雲南叢書》,後人有集《虹橋遺詩補》一卷。鄧學先墓是蒙自市文物保護單位。

名優特產

蒙自年糕
蒙自年糕是雲南省傳統的名特食品之一。具有表面光滑,晶瑩油潤,品質細膩,味香清甜,柔韌適口,久食不膩等特點。至今已享有300多年的盛譽蒙自年糕製作工藝精細,選料認真,以上等糯米為原料,把其水磨成漿後,摻入紅糖或白糖、芝麻、玫瑰、花生仁、火腿等物混合拌勻後,定量注入用整張鮮豆腐皮墊底的碗中,經過攝氏150度高溫蒸熟、冷卻後經塗油加印即可上市出售。
蒙自石榴
蒙自石榴,原產波斯(伊朗)一帶,約在公元前二世紀時傳入中國。其名分別有丹若、沃丹、金罌、安石榴等。據說: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從塗林安石國得種歸來種植栽培,故唐代元稹有“何年安石國,萬里貢榴花,迢遞河源道,因依漢使槎”之詩句,石榴也因此名為安石榴。雲南蒙自大約有70多個品種,分為觀賞和食用兩大類。
土八碗
涼拌雞、扣雞、扣肉、蹄花青筍、生爆油炸肉、扣蛋卷、粉蒸肉、三絲炒麵,每一個大海碗裡,除了上面蓋滿的肉類之外,下面還藏了各種蔬菜,八個葷菜下面就是八個蔬菜,可謂是葷素搭配合理的健康菜。這些普通的菜餚做成功夫菜餚之後,就成為耙、爛、淡、燙的紅河名菜。

文化

九月的石榴,猶如姑娘粉紅潤澤的面龐,美麗動人;九月的石榴,猶如晶瑩璀璨的寶貝,讓人愛不釋手;九月的石榴,更像我們今天的日子,火紅甜蜜。
“中國蒙自石榴節”將在金色的九月為社會各界人士提供一個商品交易、招商引資、學術交流的洽談平台,“中國蒙自石榴節”將在碩果纍纍的九月與您共同採摘生活事業雙豐收的甜蜜果實。
今年“中國蒙自石榴節”舉辦時間定於9月8日至9月12日舉行。石榴節期間將舉行“石榴仙子”選美大賽,評選後的“石榴仙子”最終將成為引領遊客觀賞石榴園的導遊小姐。節日期間,還將舉辦豐富多彩的趣味活動,包括剝石榴“快手王”比賽、背石榴比賽、吃石榴比賽及石榴知識競賽等;外地遊客還可到萬畝石榴園觀光、栽種愛心石榴樹等。與此相呼應,同時還將舉辦“滇南之鄉魅力蒙自”文學筆會、洞經音樂演奏、文藝體育展演等。

榮譽

日前,蒙自縣經推薦和專家評審,國家林業局中國名特優經濟林之鄉專家委員會授予雲南省蒙自縣“中國石榴之鄉”榮譽稱號。據悉,這是全國唯一獲此殊榮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