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冬季管理技術

秋冬季節正處於親魚性腺發育早期,這個階段親魚培育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明年親魚的懷卵量多少,同時也決定著翌年春季親魚人工繁殖的成敗,因此加強親魚的秋冬季培育十分重要。其關鍵技術是:

1. 看水施肥

鰱、鱅魚以浮游生物為食,通過施肥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以滿足親魚性腺發育需要。餌料充足,性腺發育就好,因此看水施肥是養好鰱、鱅親色的關鍵。特別是在人冬之前要加強施肥(一般每周每667M2施肥500 KG左右),使水色變濃。如果入冬前水質不肥,一入冬季,寒霜冷流就會使水色驟然變淡, 這樣就達不到肥水養鰱、鱅魚的目的。同時入冬後還應補施少量肥料, 施肥時應遵循“少量多次,不斷補充”的原則。施肥一定要施腐熟肥,不要施生肥,最好堆肥漚水。值得注意的是秋季下雷陣雨和天氣悶熱低氣壓時,要嚴格控制施肥數量,儘可能不施肥,以免造成親魚泛池。總之,在秋冬季要儘可能使親他積蓄充足的營養,以保證開春時親魚卵巢的正常發育。鰱、鱅魚親魚培育主要抓好秋冬季正常施肥,冬季施足有機肥,要以鰱魚為主的親魚池施人糞約占70%,畜糞約占30%;鰍魚池以施牛糞為主,約占70%,人糞占30%。

2. 合理投餌

由於草、青魚與鰱、鱅魚食性不同,因此其培育方法上也有區別,合理投餌是培育好草魚親伙的關鍵。秋冬季節由於水溫降低,草魚攝食強度逐漸下降,青料來源亦相對不足,這段時間應以投餵豆餅、麥麩、玉米等精料為主,加強培育。為促進親魚攝食並很好消化,精、青料應分開時間投喂,一般早上投餵青飼料,占親魚體重的30%一50%,下午投精料,占親魚體重的2%-3%。進入冬季後,精料的投餵量減少。一般在水溫較高時隔天投喂,水溫較低時,則3天投餵一次。青魚以投餵螺、蚌、肉為主,輔以少量豆餅等精飼料,但要以吃地為度。

3. 適時注水

加注新水,保持池水清新,是促使親魚性腺發育的技術措施之一。同時,秋冬季節加深水位有保持水溫的作用,一般加注新水應根據季節、氣溫、水質肥瘦和親魚攝食情況來靈活掌握。秋冬季節一般每隔15-20天沖水一次,每次沖水3一5小時,使水位升高20cm左右, 但應注意,鰱、鱅親魚池沖水應當少一些。

4. 及時防病

魚病防治應遵循“無病先防,有病早治”的方針,一般每隔15大左右對食場進行消毒一次, 如用漂白粉消毒,其用量為0.5一0.75KG。同時應定期清除食場殘餌、殘渣。加強巡塘,發現魚病及時診治。 (本文已被瀏覽 214 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