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朝陽花

水朝陽花

水朝陽花,中藥名。為菊科植物水朝陽Inula helianthus-aquatica C. Y. Wu ex Ling的花。分布於甘肅、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具有祛風降氣,消痰行水,解毒之功效。用於感冒頭痛,胸悶咳喘,腹水,暴赤火眼,風火牙痛,乳癰。

基本信息

別名

旋覆花《滇南本草》、水旋復、水葵花、金佛花《雲南中草藥》。

入藥部位

花。

性味

味苦、鹹,性微溫。

功效

祛風降氣,消痰行水,解毒。

主治

用於感冒頭痛,胸悶咳喘,腹水,暴赤火眼,風火牙痛,乳癰。

相關配伍

1、治單腹脹:旋覆花、鯉魚。將魚腸去淨,藥入魚內,煎服。小便利,腫脹即消。

2、治暴赤火眼:旋覆花一錢、枳殼一錢、白菊三錢,黃連一錢,白蒺藜三錢。水煎服之。

3、治風火牙疼:二三月采旋覆花為末,搽牙根上,良久,去其痰涎,疼立止。

4、治乳岩,乳癰,吹乳腫疼:旋覆花一錢,蒲公英一錢,甘草節八分,白芷一錢,青皮一錢。水酒為引,水煎服。(1-4方出自《滇南本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包煎),3-12g。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摘,曬乾。

形態特性

水朝陽又名:水朝陽旋覆花,水朝陽花(雲南),水朝陽草(滇南本草),水葵花、野葵花(雲南)。多年生草本。根狀莖長,常有具鱗片狀葉和頂芽的細匍枝,莖下部也常有不定根。莖直立,高30-80厘米,基部徑達7毫米,有細溝,被薄柔毛,頂部被較密的毛,雜有腺點,上部有多少開展的傘房狀長分枝或短花序枝,稀不分枝,節間長1-4厘米。葉卵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4-10厘米,寬1.4-4厘米;下部葉常漸狹成柄狀,在花期節萎;中部以上葉無柄,基部圓形或楔形,或有小耳,半抱莖,邊緣有細密的尖鋸齒,頂端尖或漸尖,上面無毛,下面有黃色腺點,脈上有短柔毛;中脈和7-8對側脈在下面稍高起,網脈多少明顯。頭狀花序單生於莖端或枝端,徑2.5-4.5厘米。總苞半球形,徑1-1.5厘米,長7-9毫米;總苞片多層,多少等長;外層線形,上部葉質,並有短柔毛,但最外層上部常葉狀且較內層稍長;內層線狀披針形,背面無毛,邊緣寬膜質,有緣毛。舌狀花較總苞長2-3倍,舌片黃色,線形,長約1.5厘米;管狀花花冠長3毫米,有披針形裂片,裂片有腺點;冠毛污白色,較管狀花花冠稍短,有10個或稍多的微糙毛。瘦果圓柱形,有10條深溝,無毛。花期6-10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低山濕潤坡地、林中溪岸、稻田或河流旁。分布於甘肅、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藥材性狀

頭狀花序呈扁球形,直徑1-2cm,總苞半球形,總苞片多層,外層條形,長約9mm,被短柔毛,內層條狀披針形,長6-6.5mm,邊緣寬膜質,有緣毛。舌狀花較總苞長2-3倍,舌片黃色,條形,長約1.5cm;管狀花黃色,花冠長約3mm,冠毛污白色,較管狀花稍短,有10個或稍多的微糙毛。微具菊花的香氣,味微苦。

藥理作用

鎮咳、抗炎作用。

相關論述

《雲南中草藥》:“止咳平喘,軟堅消痰,散結止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