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碘羥喹

氯碘羥喹本品為米黃色或褐黃色疏鬆粉末;似有特異臭,無味;遇光易變質。與喹碘仿相似,副作用較多見。

簡介

拼音名:LudianQiangkui

英文名:Clioquinol

C9H5ClINO305.50

本品為5-氯-7-碘-8-羥基喹啉。按乾燥品計算,含碘(I)應為38.0%~42.0%;含氯(Cl)應為11.0%~12.4%。

性狀

本品為米黃色或褐黃色疏鬆粉末;似有特異臭,無味;遇光易變質。

本品在沸無水乙醇中微溶,在水或乙醇中不溶;在熱冰醋酸中溶解。

熔點本品的熔點(附錄ⅥC)為173~179℃,熔融時同時分解。

鑑別

(1)取本品0.5g,加硫酸5ml,加熱,即發生碘的紫色蒸氣,遇潤濕的碘化鉀澱粉試紙,即顯藍紫色。

(2)取本品的沸乙醇溶液,加三氯化鐵試液1滴,即顯暗綠色。 

(3)本品的紅外光吸收圖譜應與對照的圖譜(光譜集506圖)一致。

檢查

游離碘與碘化物取本品1.0g,加水20ml,振搖30秒鐘,放置5分鐘,濾過,取濾液10ml,加1mol/L硫酸溶液1ml,再加氯仿2ml,振搖,放置,氯仿層無紫色出現(游離碘);上述溶液中加1mol/L硫酸溶液5ml與重鉻酸鉀試液1ml,振搖15秒鐘,放置,氯仿層中出現的顏色與對照液[取碘化鉀溶液(1→6000)2.0ml,加水稀釋至10ml,加1mol/L硫酸溶液6ml與重鉻酸鉀試液1ml,加氯仿2ml,振搖15秒鐘,放置]比較,不得更深(碘化物0.05%)。

乾燥失重取本品,置五氧化二磷乾燥器中減壓乾燥至恆重,減失重量不得過0.5%(附錄ⅧL)。

熾灼殘渣不得過0.3%(附錄ⅧN)。

含量測定

取本品約40mg,精密稱定,照氧瓶燃燒法(附錄ⅦC)進行有機破壞,以氫氧化鈉溶液(1→100)100ml與二氧化硫飽和溶液2ml為吸收液,待生成的煙霧完全吸收後,轉移至燒杯中,用緩衝液(取醋酸鈉13.61g,加水50ml使溶解,再加冰醋酸6ml,加水至100ml)分4次洗滌燃燒瓶,每次5ml,洗液併入燒杯中,加丙酮25ml與聚乙二醇4000少許,照電位滴定法(附錄ⅦA),用銀-玻璃電極,以硝酸銀滴定液(0.1mol/L)滴定,第一次突躍點為碘的消耗量,第二次突躍點為氯的消耗量。每1ml硝酸銀滴定液(0.1mol/L)相當於12.69mg的I,相當於3.545mg的Cl。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一日3-4次,一次0.25-0.5g,連服10日。小兒一次每公斤體重5m-10mg。
禁用慎用:嚴重肝腎功能不良,甲狀腺腫大及對碘過敏敏者慎用。

不良反應

可引起胃腸道反應:噁心,嘔吐,食欲不振,腹脹,腹瀉。肌肉無力。個別病例周圍神經炎。可有心肌損害,低血壓(血壓下降)。周圍循環衰竭,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應立即停藥。防止出現心肌炎,死亡。本品排泄慢,可蓄積中毒,不宜長期服用。
每天用此藥2.0g時,可發生急性中毒,表現為精神錯亂、幻覺、朦朧狀態、記憶障礙、腦電波異常、食欲不振、噯氣、嘔吐等。較長時期用藥,可發生慢性或亞急性神經中毒,臨床上最為多見的是亞急性脊髓-視神經神經病(SMON),其各種症狀主要由於脊髓神經、視神經及其他周圍神經病變所造成。此藥引起SMON時可伴有綠舌、綠便甚至綠尿,這是由於此藥與鐵絡合之故。日本成年SMON患者常伴有腹痛、腹瀉、腹部脹滿等症狀,但在小兒和歐美國家的患者,很少伴有這種腹部症狀。此藥的神經毒性也可只限於某一種神經,如只表現為運動障礙、或感覺障礙,或視力障礙。

抗寄生蟲病藥物盤點

抗瘧藥是用於預防或治療瘧疾的藥物。瘧疾是由瘧原蟲引發的一種寄生蟲傳染病,致病瘧原蟲主要有間日瘧原蟲、三日瘧原蟲、和惡性瘧原蟲,分別引起間日瘧、三日瘧和惡性瘧。

抗阿米巴病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