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硝柳胺

氯硝柳胺,藥品的一種,本品為淡黃色粉末,無味。臨床上用以驅除牛肉絛蟲、豬肉絛蟲和短膜殼絛蟲等。

基本信息

理化性質

性狀:本品為淡黃色粉末;無味。

本品在乙醇、氯仿或乙醚中微溶,在水中幾乎不溶。熔點228一232℃。

功能主治

本品口服不易吸收,在腸中保持高濃度,可殺死絛蟲的頭節和近段,臨床上用以驅除牛肉絛蟲、豬肉絛蟲和短膜殼絛蟲,效力比檳榔南瓜子顯著。又用作滅螺劑,在百萬分之0.2一0.5的濃度時,能殺滅釘螺及血吸蟲尾蚴、毛蚴,用量為體表面積1g/m2。

本品對溫血動物及植物無害,唯對魚類有毒。本品還可製成塗敷劑,用於下水前塗於皮膚以預防急性血吸蟲感染和稻田皮炎。

主要用以治療牛肉絛蟲、豬肉絛蟲、短膜殼絛蟲等感染。

藥效特性

氯硝柳胺是一種殺鰻劑(Iampricide),也是一種滅螺劑(molluscicide),它可影響蟲體的呼吸和糖類代謝活動,能殺死很多種蝸牛絛蟲、牛肉絛蟲(Taeniasaginata)、豬肉絛蟲(Taeniasolium)和尾蚴(Cercariae)。它很可能通過抑制蟲體對氧氣的攝取從而打亂其呼吸程式。在農業上主要用於殺滅稻田中的福壽螺(又稱大瓶螺、蘋果螺,英文Pomaceacanaliculata)。同時在公共衛生防治方面,用於殺滅蝸牛(血吸蟲的中間宿主)。

氯硝柳胺能在水中迅速產生代謝變化,作用時間不長。它也用於商業養魚溏,可以在魚溏換新水之前殺死和清除不想要的魚。氯硝柳胺對於魚類毒性很大,但在水中只有很短的半衰期,使用這種殺魚劑之後只需要過幾天就可以放入新魚。 

用法用量

1、抗牛絛蟲及豬絛蟲 口服(宜嚼碎吞服),1次1g,隔1小時1次,共2次。
2、抗短膜殼絛蟲 第1日一次1g,隔1小時1次,共2次,第2日起1次1g,連服6一8日。
3、宜在早晨空腹服用,服藥時,應將藥片充分咬碎後吞下,並應儘量少喝水,使藥物能在十二指腸上部達到較高濃度。第2次服藥後2小時需服硫酸鎂導瀉。

注意事項

1、有輕微頭暈、胸悶、腹部不適或腹痛、發熱、瘙癢等。

2、可與甲氧氯普胺(滅吐靈)合服,以防止節片被消化散出的蟲卵因嘔吐逆流入胃及十二指腸而引起囊蟲病。

3、宜在早晨空腹服用,服時應充分嚼碎。第二次服藥後2小時需服硫酸鎂導瀉。

不良反應

偶有噁心嘔吐、腹部不適、頭暈、乏力、發熱、瘙癢等。

儲存條件

置於通風、陰涼處,密閉保存

製劑規格

片劑:0.5g。

類別

抗蠕蟲藥。

生產企業

安徽三發製藥有限公司。

驅腸蟲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