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業務服務自動化

氣象業務服務自動化指的是套用電子技術、空間技術、遙感技術、數據處理和通信傳輸技術,形成一個氣象業務和服務相結合的綜合的自動化系統。

氣象業務服務自動化

正文

套用電子技術、空間技術、遙感技術、數據處理和通信傳輸技術,形成一個氣象業務和服務相結合的綜合的自動化系統。氣象業務服務自動化的發展過程,和大氣科學的發展以及新技術的套用有密切的關係。20世紀50年代以來,由於電子計算機在數值天氣預報中的套用獲得成功,加之社會對氣象服務的需求,促使氣象業務服務體系朝著加強集中指導和分別服務的方向變革。它主要是將分散在各氣象台的填圖、大尺度天氣形勢的分析、預報等工作集中由國家氣象中心擔負,其分析預報工作的成品,通過電傳、傳真線路分發給各級氣象台,作為預報服務的指導材料。分布在各地的氣象台站可直接在此基礎上進行地方性和專業性的預報服務,從而避免了重複對大尺度天氣形勢的分析工作,提高了服務的質量和效率。60年代後期到70年代中期,許多新的科技成果在氣象業務中的套用,特別是電子計算機在氣象業務技術各部門的廣泛使用,促進了自動化的進一步發展。如氣象衛星和各種遙感探測手段(見大氣遙感)的探測體系的形成、數值天氣預報的科學技術水平和自動化程度的進一步提高、由計算機控制的數位化高速傳輸自動通信系統的進一步發展等,使大氣探測、資料加工(見氣象資料處理)、氣象通信傳輸(見氣象情報傳輸)、天氣分析預報和分發服務等各個業務環節均由計算機控制,在線上作業,組成一個綜合的全盤自動化業務服務系統成為可能。
近年來,一些國家已發展和建立了某些單項氣象業務服務的自動化系統,有的已投入業務使用。如日本的“氣象資料自動收集系統”(AMeDAs),是把全國1300多個進行單項或多項地面氣象要素觀測的自動氣象站,組成一個中小尺度天氣系統的警戒監視網系統,由計算機控制,主要通過電話線路實現對每個站定時和非定時的資料收集、檢驗、糾誤、數據轉換、存儲、加工整編和向各使用單位分發服務。在天氣預報業務方面,美國和日本的國家氣象中心、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的數值天氣預報業務,均已實現氣象資料的輸入、處理、客觀分析、預報模式輸出等各個程式的自動化在線上作業。70年代以來,美國、日本、聯邦德國、英國等在發展自動化高速數字傳輸的氣象通信系統方面有明顯進展。如美國在閉環式氣象信息數據、圖象傳輸網路中,把全國各氣象中心和大部分預報台用 2400比特/秒的高速雙向傳送環路連線起來。環路上控制中心和預報台所在的節點均由計算機控制,各級氣象台站向國家氣象中心傳送的資料、國家氣象中心向下分發的預報和圖象等的指導材料、台站之間互相需要的信息,均可在環路上相互傳送,作到資料收集、分發、服務傳遞的一體化。美國把氣象業務的各個部分組成綜合的全盤自動化系統,稱為全國業務服務自動化,簡稱“阿弗斯”(AFOS),它從1972年著手籌建,於80年代投入業務使用。每個包括在“阿弗斯”系統內的預報台都實現計算機化並且按照業務需要,配備數量不等的設備。科學技術在不斷發展,在設計和實現氣象業務服務自動化過程中會不斷出現許多新問題,加之各國國情不同,要求不一,因此還沒有一個通用的全盤自動化系統的模型。各國都在探索如何最合理地實現符合各自氣象業務發展道路的自動化技術體系。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