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浪彈

氣浪彈、雲爆彈、溫壓彈和空氣燃料彈都是一種東西的不同叫法:溫壓的英文是thermobaric,是希臘語thermos-“熱”,與baric-“壓力”的合成詞,描述了這種武器的特性。而燃料空氣炸藥的英文是fuel air explosive(FAE),則描述了其起爆條件——揮發性爆炸物和空氣。至於雲爆彈和氣浪彈則是根據其爆炸過程起的中文名字。

原理

只要是溫壓彈(或叫雲爆彈、氣浪彈、空氣燃料彈),都會產生負壓效應。因為這種彈藥作用時會大量消耗目標區的氧氣,自然使該區的氣壓低於大氣壓形成負壓區。
生活中與溫壓彈產生負壓原理最接近的就是拔火罐了,通過燃燒或者加熱方式使罐內產生負壓,然後扣在身上。由於血液壓強大於罐內氣壓,於是血液向外湧出,淤積在皮膚表面。
溫壓彈的作用空間就好比火罐,引爆易燃性混合氣體就好比點燃或加熱火罐產生負壓。如果人在這個“罐子”里,自然就會在負壓作用下熱血上涌,全身爆裂身亡啦!

在軍事的具體實例

1975年4月25日,5架編隊飛行的美制大型C-130運輸機,飛抵越南南部的春祿地區上空。“投彈!”領航的機長下達命令。紅色信號燈亮了,報警器發出轟鳴聲,機尾的艙門洞開。士兵們忙碌著,將120枚炸彈扔了下來……
天空中先出現一個個降落傘。降落傘下吊著一個啤酒桶樣的東西,桶的下端伸出一根觸桿,徐徐降落。當觸桿碰到地面時,“啤酒桶”突然發生爆炸。令人奇怪的是,它不像普通炸彈那樣形成許多碎片向外飛迸,而是在其周圍立刻形成了一團“雲霧”,這雲霧的形狀像一塊圓形蛋糕。許多降落傘下的“桶”都變成了“雲霧”,聯成一片大的“雲團”。剎時,“雲團”轟然一聲,發生爆炸,周圍的工事倒塌,人員傷亡,其慘景目不忍睹……
第二天的報紙上登出了這次轟炸的經過和記者的見聞:
“越南士兵的屍體堆積在一起,但屍體上似乎看不到傷痕……”
“據當事人回憶,炸彈沒有驚人的呼嘯聲,彈片也不多見,曾經看到雲霧遮地……”
“死者屍體完整。工事內的死者幾乎抓破自己的喉嚨,好像有窒息的感覺……”
這是世界上首次使用燃料空氣炸彈的經過,這種炸彈是美國70年代推出的新式武器。這種炸彈又叫“氣浪彈”、“雲爆彈”、“窒息彈”、“吸氧武器”、“真空彈”等。

作戰效果

我們知道,煤礦里的粉塵和空氣混合在一起是一種危險的易燃易爆物質。許多煤礦的事故都是由於粉塵爆炸造成的。燃料空氣炸彈正是利用了這個原理。
在那隨降落傘落下的“啤酒桶”式的金屬容器里,裝著幾十公斤液體燃料——環氧乙烷。在圓桶的中央有一個用普通炸藥製成的藥柱,那觸桿下端連著一個引信。當觸桿觸到目標時,引信將炸藥引爆,把幾十公斤環氧乙烷拋撒開來,形成一團“雲霧”狀的東西。在炸藥爆炸的同時還有兩枚引爆管也拋了出來。當“雲霧”形成並略微穩定後,引爆管再度起爆,將“雲霧”引爆,這段時間只有125毫秒。“雲霧”爆炸形成強烈的衝擊波,足以破壞工事、車輛和各種軍用設施。“雲霧”無孔不入,可以從視窗或通風管道進入地下設施,因而地下人員和設備有時也不能倖免。“雲霧”爆炸是空氣中的氧與燃料液滴發生化學反應所致。爆炸後,空氣中的氧被大量消耗,據估計氧氣濃度可以降到原來的 1/5。
試想,人員位於其中,焉有不感到窒息之理?此武器的爆炸力和同等重量的炸彈相比,要大3~5倍。有人估計,100顆燃料空氣炸彈的破壞力相當於一顆1,000噸的核武器。因為它不是依靠彈片,而是直接靠爆炸形成的衝擊波來破壞目標,作用面很大,又稱為“面武器”。

氣浪彈的優勢

這種武器用來快速掃雷效果很好。因為它可以整個用“雲霧”覆蓋雷場,將地雷一舉引爆;它可以對付飛機和軍艦,有人甚至還構想用它來攔截飛彈。試想,如果有一座城市高空形成可爆炸的“雲層”,哪個飛彈能鑽得進來?當然,這些構想至今還沒有完全實現。

氣浪彈的劣勢

目前。燃料空氣炸彈的“氣浪”壓力還不高,因而它只能對付人員、武器、通訊設備、簡易工事等“軟目標”,對像坦克這樣的“硬”目標,則無能為力。
另外,氣候、風力等環境因素對它的影響也很大,有時會出現“瞎火”現象。對它的研究、改進工作正在緊張地進行中。

氣浪彈的進展

氣浪彈——21世紀取代核恐怖的新恐怖 1992年6月,在戒備森嚴的美國俄亥俄州軍用武器試驗場上,正進行新武器的試驗。只見一架“阿帕奇”武裝直升機低空快速掠過,向地面投去3枚炸彈,伴著爆炸轟鳴的剎那間,產生的一片幽靈般的雲霧迅速流向前沿陣地和坑道。數秒鐘後,雲霧突然起爆,引發陣地前沿地雷的一連串爆炸。這種能引發突然起爆的具有強大殺傷力雲霧的炸彈被軍方人士稱為“21世紀取代核恐怖的新恐怖”——氣浪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