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柱

民族團結柱

民族團結柱是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周年國慶的慶典背景之一。共56根,寓意著平等、團結、和諧的56個民族。民族團結柱於2009年12月3日撤離天安門廣場。現立於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民族團結柱以天安門城樓為中心,分東、西兩面,呈南北延伸,每邊各二十八根。民族團結柱上端為金色的蓮花瓣和卷草紋圖案,柱底是金色的蓮花瓣底座,整體以紅色和金色為主調。民族團結柱當初安裝在天安門時並未打樁固定,因此搬遷工程也不會對民族柱和廣場地面產生損壞,僅需將柱子拆分,然後搬運至新地點再組裝即可。

背景

民族團結柱是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周年國慶的慶典背景之一。每根民族團結柱最底端的圓盤底座主要是水泥結構,柱身裡面有鋼筋支撐,外層是玻璃鋼材質。

民族團結柱民族團結柱

柱頭和柱底選用的是人民大會堂柱體

的造型,為蓮花瓣和浮雕卷草紋圖案。每根民族團結柱身上雕刻著一對身著節日盛裝載歌載舞的青年男女,共同歡慶新中國成立60周年。柱子寓意著平等、團結、和諧的56個民族。柱頭和柱子底座採用了人民大會堂東側廊柱的式樣,寓意著國家權力來自人民代表大會,五十六個民族共同建設民主政治、共同享有當家做主的權利。

建築構想

顏色

民族團結柱的正面民族裝飾民族團結柱最打眼的要算“中國紅”的柱身和金燦燦的柱頂及底座了。考慮到民族團結柱要永久矗立,必須選用一種能防紫外線、抗老化、防雨淋的漆。最終汽車漆就成為了首選。計算下來,一根柱子所用的汽車漆能噴7輛普通小轎車。 在民族團結柱的正面,每個民族都會出現兩個身穿節日盛裝、載歌載舞的青年男女,每個民族服飾的顏色至少都超過了10種。為這些民族服飾上色,需要經過調色、噴塗、晾乾、再噴塗等多道工序。因為一旦工藝不到位,人物身上的漆就可能會褶皺或是起皮,影響整根民族團結柱的觀賞效果。故製作方特意選派了專業彩繪技師進行製作。

裝飾

民族團結柱民族團結柱

民族形象設計參考了50年大慶時發行的民族郵票。民族團結柱分為柱頭、柱身、柱礎三個部分。民族團結柱上端為金色的蓮花瓣和卷草紋圖案,柱底是金色的蓮花瓣底座,整體以紅色和金色為主調。民族柱後面對應的是本民族的介紹和代表性的圖騰。柱頭和柱礎採用了人民大會堂東側門柱的圖案元素,寓意56個民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人,建設民主政治、共同享有當家做主的權利;柱身部分載歌載舞和吉祥的圖案表達出56個民族

,共同歡慶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心情和對中國美好明天的祝福。

每一根民族團結柱代表著不同的民族。柱子中離天安門最近的柱子代表的是漢族,其他還有回族、維吾爾族、彝族、布依族、滿族、瑤族、土家族、哈薩克族、黎族、佤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最引人矚目的是柱身,正面刻畫一對相應民族的青年男女,穿著五顏六色的節日盛裝歌舞相伴的情景。而背面是金色的各民族代表圖案,如代表漢族的龍圖案、代表回族的清真寺圖案等。

排序

我國各民族名稱的正規排序是根據1991年8月30日,國家技術監督局批准的《中國各民族名稱的羅馬字母拼法和代碼》(GB33041)。根據規定,該標準適用於文獻工作、拼音電報、國際通訊、出版、新聞報導、信息處理和交換等方面。

《中國各民族名稱的羅馬字母拼法和代碼》中,各民族名稱採用經國家認定的民族名稱。該標準共有3個表:第一種按漢字筆數排列,第二種按羅馬字母順序排列,第三種按數字代碼順序排列。前兩種更多地使用在便於檢索的工具書類,第三種普遍用於社會公眾活動及展示場合。天安門廣場“民族團結柱”採用的就是“按數字代碼順序排列”

在中國56個民族大致有三種排序方式,拼音、筆畫和國家標準。此次廣場民族團結柱是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中國各民族名稱的羅馬字母拼寫法和代碼》進行排序的。民族團結柱以天安門城樓為中心,分東、西兩面,呈南北延伸,每邊各二十八根。56根民族團結柱將分別佇立於廣場的東、西側路。根據標準,東西兩側交替排列。即東側路擺放1號漢族、3號回族、5號維吾爾族民族團結柱……西側擺放2號蒙古族、4號藏族、6號苗族民族團結柱等。

新中國60大慶時的具體擺放方法

天安門廣場東側

東一根: 01漢族Han

漢族漢族

東二根: 03回族Hui

東三根: 05維吾爾族Uygur

東四根: 07彝族Yi

東五根: 09布依族Buyei

東六根: 11滿族Man

東七根: 13瑤族Yao

東八根: 15土家族Tujia

東九根: 17哈薩克族Kazak

東十根: 19黎族Li

東十一根:21佤族Va

東十二根:23高山族Gaoshan

東十三根:25水族Sui

東十四根:27納西族Naxi

東十五根:29柯爾克孜族Kirgiz

東十六根:31達斡爾族Daur

東十七根:33羌族Qiang

珞巴族珞巴族

東十八根:35撒拉族Salar

東十九根:37仡佬族Gelao

東二十根:39阿昌族Achang

東二十一根:41塔吉克族Tajik

東二十二根:43烏孜別克族Uzbek

東二十三根:45鄂溫克族Ewenki

東二十四根:47保全族Bonan

東二十五根:49京族Gin

東二十六根:51獨龍族Derung

東二十七根:53赫哲族Hezhen

東二十八根:55珞巴族Lhoba

天安門廣場西側

西一根: 02蒙古族Mongol

蒙古族蒙古族

西二根: 04藏族Zang

西三根: 06苗族Miao

西四根: 08壯族Zhuang

西五根: 10朝鮮族Chosen

西六根: 12侗族Dong

西七根: 14白族Bai

西八根: 16哈尼族Hani

西九根: 18傣族Dai

西十根: 20傈僳族Lisu

西十一根:22畲族She

西十二根:24拉祜族Lahu

西十三根:26東鄉族Dongxiang

西十四根:28景頗族Jingpo

西十五根:30土族Tu

西十六根:32仫佬族Mulao

基諾族基諾族

西十七根:34布朗族Blang

西十八根:36毛南族Maonan

西十九根:38錫伯族Xibe

西二十根:40普米族Pumi

西二十一根:42怒族Nu

西二十二根:44俄羅斯族Russ

西二十三根:46德昂族Deang

西二十四根:48裕固族Yugur

西二十五根:50塔塔爾族Tatar

西二十六根:52鄂倫春族Oroqen

西二十七根:54門巴族Monba

西二十八根:56基諾族Jino

相關報導

56根民族團結柱將永久矗立天安門廣場

56個民族團結柱56個民族團結柱

核心提示:4日,首都國慶60周年民眾遊行指揮部藝術總監、導演組負責人陳蔚透露,為60周年國慶大典而豎立起來的56根民族團結柱很有可能將永久矗立在天安門廣場上。據悉,56根民族團結柱是繼1977年毛主席紀念堂落成後天安門廣場的又一組“新”建築。

中國新聞網10月5日報導 昨天(4日),首都國慶60周年民眾遊行指揮部藝術總監、導演組負責人陳蔚向本報記者透露,為60周年國慶大典而豎立起來的56根民族團結柱很有可能將永久矗立在天安門廣場上。

人民網10月7日報導 在新中國成立六十年大慶的日子裡,天安門廣場樹立起56根民族團結柱,成為節日期間最為亮麗的風景之一。今天,民族團結柱的策劃人和設計者、北奧大型文化體育活動有限公司總經理路建康向記者說,作為民族團結的象徵,56根民族團結柱將繼續屹立在天安門廣場。

據了解,每根民族團結柱高13.6米、重達26噸,間距為5.91米,填補了人民大會堂與國家博物館中間的間隔。在今年的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國慶大典上,這些亮麗穩固的民族團結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而且突破了以往天安門廣場慶典活動的平面布局,豐富了大典的背景層次。

陳蔚表示,民族團結柱的承重和抗風能力非常強,據稱,這些柱子能抗瞬間十一級大風,還安裝了避雷針。它們將在天安門廣場上永久矗立。”

新華網北京11月24日,記者24日從北京奧林匹克公園管委會獲悉,今年國慶期間矗立在天安門廣場東西兩側的56根民族團結柱年底前將正式落戶北京奧林匹克公園,與“鳥巢”“水立方”為伴。

奧林匹克公園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目前已為民族團結柱設計了三套落戶方案備選,地點分別為民族大道、景觀大道和森林公園。管委會還將對方案進行論證,參考專家意見後,再形成一套可行性方案上報北京市政府相關府門。

由於民族團結柱的重量和整體跨度比較大,僅一個團結柱的底座就重約20噸。因此在設計團結柱未來展示區的時候,既要與奧林匹克公園整體環境協調,也要充分考慮園區下方捷運隧道的承重力問題。

負責民族團結柱施工的北京住總鋼結構公司負責人表示,民族團結柱柱體本身設計就是可裝可卸的,最終搬遷的時間確定後,他們將在夜間為團結柱“搬家”,不會對周邊交通造成影響。民族團結柱當初安裝在天安門時並未打樁固定,因此搬遷工程也不會對民族柱和廣場地面產生損壞,僅需將柱子拆分,然後搬運至新地點再組裝即可。

撤出天安門廣場

在天安門廣場東西兩側矗立了兩個半月的五十六根民族團結柱,十二月二日夜間靜悄悄地集體撤離廣場,一如它們進駐時一樣。

影響及意義

九月十四日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前夕,五十六根民族團結柱分批進駐天安門廣場。它們分列於廣場東西兩側,坐落在人民大會堂與國家博物館中間。國慶大典上,高大亮麗的民族團結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更向世界無聲但驕傲地宣示:擁有五十六個民族的中國,在從古老中央帝國向現代國家轉型的歷史過程中,沒有四分五裂、兵戎相見,而是始終保持著國家統一,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這種團結不僅是地理疆域上的,更滲透到文化和精神層面中。五十六根民族團結柱中,有三根分別代表蒙、漢、滿族。這三個民族曾經連續書寫了北京八百五十多年的建都史。

中國人對民族團結的重視,從這五十六根民族團結柱的設計和構造便可見一斑:每根柱子高十三點六米,重二十六噸,柱體採用水泥和鋼結構作支架,玻璃鋼外包,並安裝重達二十一噸的水泥底座,可以抵抗十一級強風,還安裝了避雷針。

民族團結柱分為柱頭、柱身、柱礎三個部分。柱頭上有金色的蓮花瓣和卷草紋圖案,柱礎是金色的蓮花瓣底座。柱頭和柱礎部分採用了人民大會堂東側門柱的圖案元素,寓意著五十六個民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人,共同享有當家作主的權利;柱體周身採用醒目的“中國紅”作外裝飾,每根柱子外立面上都精心雕刻出一對身穿節日盛裝、載歌載舞的民族青年男女。與舞蹈人物相對應的一面柱體上用金色雕刻出了該民族的圖騰紋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