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瘤粉虱

分布與危害

高氏瘤粉虱屬於同翅目粉虱科,1971年首次發現於印度,國內已知分布於江西、福建、廣西。福建省報導該蟲主要為害柑桔、茉莉,已知寄主植物還有九里香、楊桃、桅子花等。高氏瘤粉虱在茉莉花上以若蟲和成蟲群集葉背刺吸汁液為害,造成葉片裉綠變黃,植株生長不良,嚴重時導致枝梢枯萎。同時分泌蜜露,易誘發煤煙病。

形態特徵

卵呈香蕉形,長0.14~0.15毫米、寬0.06~0.08毫米。卵基部有卵柄插入植物葉片組織內,初產時乳白色,後變為淡黃色,孵化前呈橙紅色。
若蟲共3齡,蟲體呈扁平橢圓形,淡黃綠色。頭部眼點明顯,桔紅色。腹末背面具瓶形孔及半圓形舌狀器。1齡若蟲3對胸足較發達,體周圍有12對剛毛;2齡若蟲胸足退化,體周圍剛毛10對;3齡若蟲體周圍剛毛只有3對。
蛹(擬)體扁平橢圓形,黃綠色,體長0.58~0.62毫米、寬0.27~0.32毫米。背面可見2根刺毛、紅色腎形複眼及白色翅芽。有的腹背前端中央處有一對黑斑。
成蟲雌蟲體長0.96~1.07毫米、寬0.24毫米,雄蟲體長0.86~0.89毫米、寬0.20毫米。蟲體白色,翅2對,其上覆有白色蠟粉,靜止時翅呈屋脊狀摺疊。足跗節2節,具爪1對。

發生規律

高氏瘤粉虱在廣西未見研究報導,在福建省福州地區年可發生8~10代,世代重疊明顯,以卵和若蟲過冬,但無明顯越冬現象。在28℃條件下,各蟲態歷期分別為,卵期11~13天,若蟲期11~15天,蛹期7~9天,成蟲壽命5~15天。
成蟲喜群集在植株上部嫩葉背面取食、產卵,受驚憂時常短距離飛翔。成蟲有一定的趨光性,喜濕,高溫條件下活躍。行兩性生殖或孤雌生殖。卵散產於葉背,初孵若蟲可在葉背四處爬行,二齡後便固定不動。常有數十頭甚至百頭若蟲群集在一張葉上為害。該蟲發生高峰期為4~6月和9~10月。

防治方法

保護天敵該蟲的捕食性天敵有草嶺、瓢蟲、捕食蟎、蜘蛛等;寄生性天敵主要有蚜小蜂。各類天敵對害蟲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因而在茉莉花田噴藥治蟲時,應當儘量避免使用高毒化學農藥。
藥劑防治在低齡若蟲盛發期選用吡蟲啉、撲虱靈等對同翅目害蟲高效的藥劑噴殺。花農用於防治雙紋須歧角螟的蟲蟎光和花蛆淨對高氏瘤粉虱的成蟲有很好的殺傷力,且對天敵較安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