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黴菌

毛黴菌

毛黴菌(mucor)又叫黑霉、長毛霉。毛黴菌是接合菌亞門接合菌綱毛霉目毛霉科真菌中的一個大屬。以孢囊孢子和接合孢子繁殖。毛霉在土壤、糞便、禾草及空氣等環境中存在。在高溫、高濕度以及通風不良的條件下生長良好。毛黴菌病(mucormycosis)由毛黴菌引起。毛黴菌絲初期白色,後灰白色至黑色,這說明孢子囊大量成熟。毛黴菌絲體每日可延伸3厘米左右,生產速度明顯高於香菇菌絲。在菌種生長過程中培養料及接種用具消毒滅菌不徹底,或工作人員操作時沒嚴格按無菌操作要求,或菌種瓶、菌種袋的棉花塞受潮均可造成污染。

外形特徵

菌絲無隔、多核、分枝狀,在基物內外能廣泛蔓延,無假根或匍匐菌絲。不產生定形菌落。菌絲體上直接生出單生、總狀分枝或假軸狀分枝的孢囊梗。各分枝頂端著生球形孢子囊,內有形狀各異的囊軸,但無囊托。囊內產大量球形、橢圓形、壁薄、光滑的孢囊孢子。孢子成熟後孢子囊即破裂並釋放孢子。有性生殖借異宗配合或同宗配合,形成一個接合孢子。某些種產生厚垣孢子。毛黴菌絲初期白色,後灰白色至黑色,這說明孢子囊大量成熟。毛黴菌絲體每日可延伸3厘米左右,生產速度明顯高於香菇菌絲。

分布及用途

毛霉的用途很廣,常出現在酒藥中,能糖化澱粉並能生成少量乙醇,產生蛋白酶,有分解大豆蛋白的能力,我國多用來做豆腐乳、豆豉。許多毛霉能產生草酸、乳酸、琥珀酸及甘油等,有的毛霉能產生脂肪酶、果膠酶、凝乳酶等。常用的毛霉主要有魯氏毛霉和總狀毛霉。腐生,廣泛分布於酒麴、植物殘體、腐敗有機物、動物糞便和土壤中。有重要工業套用,如利用其澱粉酶制曲、釀酒;利用其蛋白酶以釀製腐乳、豆豉等。代表種如總狀毛霉(M. racemosus )、高大毛霉(M. mucedo)、魯氏毛霉(M.rouxianus)等。

引起疾病

由毛黴菌(mucor)引起的疾病,主要菌種為絲生毛黴菌 (M.corymbifer)可侵犯血管壁,引起血栓,組織壞死。多繼發於糖尿病或其他慢性消耗病,病呈急性;症狀嚴重者可以致死。依據臨床表現分1.腦型毛黴菌病系毛黴菌從鼻腔,副鼻竇沿小血管到達腦部,引成血栓及壞死。2.肺毛黴菌病主要表現為支氣管肺炎,亦有肺梗塞及血栓形成。3.胃腸道毛黴菌病,多見於迴腸末端、盲腸及結腸、食道及胃亦可累及。

疾病檢驗

取病變組織直接鏡檢,可見無隔菌絲,與麴黴菌比較,菌絲較粗大,分枝少,孢子亦不多,標本接種於沙保氏培養基上生長的菌落,開始為白色,以後漸變灰黑色,菌絲體可長出孢子柄,末端生有孢子囊孢子,有時偶可看到接合孢子。治療可用二性黴素B,有時並結合外科切除或引流。

藥物污染

2009年香港瑪麗醫院多名血癌和淋巴癌病人因感染毛黴菌死亡。由歐化藥業在港生產、專治痛風及尿酸過多的藥物別嘌醇懷疑受污染,毛黴菌含量超標100倍。

肺毛霉病

英文名:pulmonary mucormycosis別名:肺毛黴菌病;毛霉病;毛黴菌病;藻菌病;接合菌病;phycomycosis;zygomycosis;mucormycosis

概述:本病是由毛霉科幾種可能致病菌所引起,常侵犯血管壁及血管腔,引起炎症及血栓為特徵,常與糖尿病並發。近年來多見於燒傷患者中。

病因:能引起肺毛霉病的真菌屬於接合菌亞門,毛霉綱,毛霉目,毛霉科,偶由毛霉目中的其他科,如被孢霉科、小克銀漢霉科、科克霉科、瓶霉科等引起。其中毛霉科中的根霉屬、毛霉屬、犁頭霉屬是引起肺毛霉病的最常見的3類真菌;而3類中又以根霉屬所致的最為常見,特別是少根根霉和米根霉。

特點

毛黴菌常生活在有機物上。成熟孢子在空氣中散播,溫濕度適宜時在有機物上萌發菌絲,尤其是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其生長迅速。在菌種生長過程中培養料及接種用具消毒滅菌不徹底,或工作人員操作時沒嚴格按無菌操作要求,或菌種瓶、菌種袋的棉花塞受潮均可造成污染。栽培室長期處於通風不良的狀態,發生率高。

毛黴菌病

毛黴菌病(mucormycosis)由毛黴菌引起。與其他真菌病之多呈慢性經過不同,毛黴菌病多表現為急性炎症,發展很快,常引起廣泛播散,並常侵襲血管引起血栓形成和梗死。尤其是腦毛黴菌病可在短期內造成死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