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瓣黃耆

毛瓣黃耆

毛瓣黃耆(學名:Astragalus lasiopetalus)是豆科黃芪屬的植物。分布於西伯利亞、阿爾泰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生長於海拔1,000米至2,000米的地區,多生在河旁濕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信息

命名來源

毛瓣黃耆AstragaluslasiopetalusBunge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42(1)卷
134.毛瓣黃耆(植物研究)圖版52:1-10
AstragaluslasiopetalusBungeInd.Sem.H.Dorp.7:1839.1841;Ledeb.Fl.Ross.1:651.1842;BungeinMem.Acad.Sci.St.Peterab.VII.15(1):40.1869;Gontsch.inKom.Fl.USSR12:113.1946;Golosk,inPavl.Φπ.Казахст.5:122.t.15(4).1961;Y.C.HoinBull.Bot.Res.1(3):121.1981;中國沙漠植物志2:254.圖版90.(6-10).1987.

形態特徵

毛瓣黃耆毛瓣黃耆

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被白色長柔毛。莖常短縮,稀近無莖。奇數羽狀複葉,具21-31片小葉,長15-25厘米;葉柄較短;托葉離生,膜質,長圓狀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1-1.5厘米,下面被開展的白色柔毛;小葉橢圓狀卵形,長15-35毫米,寬9-20毫米,先端鈍圓,基部近圓形,上面無毛,下面被白色伏貼柔毛,具短柄。總狀花序生8-14花,密集呈球形或卵形;總花梗腋生,長1-3厘米;苞片披針形,白色,膜質,長8-12毫米,下面被白色柔毛;花梗長2-3毫米;花萼鍾狀,長12-15毫米,密被白色長柔毛;萼齒披針形,長為萼筒長的1.5-2倍;花冠黃色,旗瓣狹卵形,中部稍縊縮,長15-20毫米,外面上部密被柔毛,具短瓣柄,翼瓣長13-16毫米,瓣片長圓形,上部被柔毛,基部具短耳,瓣柄長約為瓣片的1/2,龍骨瓣長9-11毫米,瓣片半圓形,頂部被柔毛,瓣柄與瓣片近等長;雄蕊花絲基部被毛;子房狹卵形,密被白色長柔毛,近無柄。莢果卵形,長15-20毫米,膨脹,果瓣革質,密被白色柔毛,近假2室,果頸不顯;種子腎形,長約3毫米。花果期5-8月。

分布與生境

產新疆北部(和布克賽爾縣)。生於河旁濕地。西伯利亞、阿爾泰也有分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