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村鎮

毛村鎮

毛村鎮位於江西省上饒市廣豐縣東部丘陵地帶,東北界管村,北接社後,東南靠嵩峰,西連五都,西南鄰泉波,總面積39.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占總面積16.7%,林地占50.8%,水域占5.8%,道路、村莊和其他占26.7%。鎮駐地八都距廣豐縣24公里。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毛村鎮黃煙
毛村鎮歷為菸葉主要產地,烏岩山的黃煙,曾廣豐縣聞名。
毛村鎮毛村鎮
毛村鎮原為全縣6個老區特困鄉之一,1994年脫貧。明、清時期屬永平鄉八都。民國三十八年(1949)稱羅城鄉,轄13保、145甲。解放初期屬第二區。1950年4月,稱八都鄉,屬羅城區。1951年2月,劃分為八都、毛村、後溪、山岩、楊塢、烏岩、百花7個小鄉,屬柱石區。1952年2月,屬九區。1956年合併為毛村、楊塢、翻身鄉。1957年4月,屬羅城區。1958年11月三鄉合併成立新華人民公社。1959年3月又合併為毛村人民公社。1961年9月至1964年5月,曾分設為毛村、楊塢人民公社。1967年3月兩社合併仍稱毛村人民公社。1968年併入紅衛人民公社。1972年12月,毛村人民公社重新析出。1984年9月撤社設鄉。1995年12月,撤鄉設鎮。

行政區劃

毛村鎮原設毛村、翻身、鄭家際、後溪、楊塢山岩、烏岩、八都、百花9個行政村、129個村民小組,共有96個自然村,總戶數4860戶、19482人。2002年10月撤銷烏岩林場。2002年末,毛村鎮共有8個行政村,有總戶數4900戶,總人口19598人。

基礎設施

毛村鎮毛村鎮城鎮
毛村鎮駐地八都,是江西省建設廳新建小集鎮的樣板之一,現已建成新街4條:羅城路寬20米、長500米;中洲街寬20米、長500米;中盛街寬16米、長300米;中昌街寬16米、長200米。所有新街全部澆築水泥路面,下水道總長2000米。已建成臨街店面141間,建築面積3.1萬餘平方米,年營業額370萬元。設有自動電話端局2個,交換機容量1532門,毛村鎮已安裝程控電話1050部。八都設有墟場,農曆三、六、九為墟日,年交易額約400餘萬元。 廣豐至十都公路經過毛村鎮,每天有客車往來,交通便利。鎮設有文化站、電視差轉台、有線電視站,有線電視終端用戶1202戶。有中學1所,教職工61人,在校學生1750人;國小9所,教職工134人,在校學生2451人。鎮衛生院1所,病床8張,醫務人員18人;村衛生所20所,鄉醫26人。

經濟發展

毛村鎮油菜種植
2000年毛村鎮有耕地面積656公頃,其中水田618公頃,糧食總產量2000年6613噸,2002年6170噸。經濟作物主要有菸葉、油菜子,菸葉產量160噸。2000年毛村鎮農業總產值1601萬元,工業總產值429萬元,民營企業總產值370萬元。毛村鎮財政收入11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80元。2002年毛村鎮農業產值1270萬元,工業總產值500萬元,民營企業130個,產值483萬元,上交稅利5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廣豐縣元邦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2002年上交稅利100萬元。毛村鎮財政收入134.3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

開放型經濟是毛村鎮解放思想的重頭戲。2003年以來,毛村鎮以開放型經濟為重點,進一步強化招商引資責任機制,建立健全招商引資考核獎懲制度,形成上下互動、鎮村聯動、全民參與的招商引資工作格局。同時注重發揮毛村鎮外出成功人士的作用,以情招商、以商招商,取得重大突破。上海尚新化工有限公司廣豐分公司上海巧東化工有限公司廣豐分公司分別投資500萬元,當年實現利稅分別達到760584元和678195元。今年以來,廣豐縣盛大投資諮詢有限公司已納稅900萬元,上海巧東化工有限公司廣豐分公司已納稅120萬元。在經濟工作中,毛村鎮十分注重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進一步引導民眾大力發展規模種植業、規模養殖業、加工業、工貿商貿業,讓毛村鎮更多的民眾從事民營經濟。,毛村鎮已培育納稅額過100萬元的民營企業3家,過50萬元的民營企業5家,過10萬元的企業10家。開放型經濟與民營經濟的崛起,促進了毛村鎮經濟跨越式發展,財政收入不斷躍上新台階:2001年60.23萬元、2005年95.6萬元、2006年124.2萬元、2007年329.7萬元;2008年至11月20日止已完成1546.4萬元,是2007年全年財政收入的近5倍。

城鎮建設

毛村鎮毛村鎮養殖
毛村鎮地處廣豐縣東南部的羅城片以山區為主,有嵩峰泉波、社後、毛村、杉溪等鄉鎮,片區人口達15萬多人,而毛村鎮就處在這個片區的中心地帶,自古以來就是周邊鄉鎮農產品的集散地。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毛村鎮以打造片區商貿中心為目標,不斷加大集鎮基礎設施建設,增強人居、商貿、飲食、服務功能,推進集鎮文明程度,提高集鎮輻射功能。毛村鎮千方百計籌集資金70多萬元,建起了總面積達5000多平方米的集貿市場,設定固定攤位200多個,可容納1萬多人趕集做生意。毛村鎮又投資50多萬元,在集貿市場附近的河面上,建起了一座連線新、舊鎮區的橋樑,修起了具有城市風格的沿河路。集貿市場的建設,有力地強化了毛村鎮的商貿功能,鎮區土地價值不斷攀升,連周邊鄉鎮的不少農民也紛紛到毛村鎮置地建房。

毛村鎮鎮區面積已由原來的0.5平方公里擴大到1.5平方公里,鎮區人口達5000多人。鎮區里,店鋪林立,商品豐富,市場繁榮,生意興隆。據統計,鎮區內光400平方米左右的超市就有5家,家俬店有8家,家用電器店有6家,其它如美容店、窗簾店電動車店機車店、建材店等等,所涉及的行業、種類與縣城差不多。毛村鎮把大力實施“2233”工程作為新農村建設中的一出重頭戲來抓實抓好。在毛村鎮各村居興建大小自來水廠18家,毛村鎮自來水普及率達92%,受益農民達1.9萬;對鎮村公廁以及農戶私廁進行了改造,改造普及率達60%。由於集鎮下水道的完善以及鎮村自來水普及率的提高,現在毛村農民新建的房子大部分都建起了水沖式廁所,農戶衛生狀況大大改善。

環境治理

毛村鎮毛村鎮
環境衛生問題一直是困擾新農村建設的一大難題,“髒、亂、差”常常成為一些農村集鎮的頑症,地處羅城片區中心地帶、人流量較大的毛村鎮也不例外。2003年,毛村鎮新一屆領導班子到任後,把整治集鎮環境衛生擺上了重要議事日程,投資15萬元興建了一個可以使用15年的垃圾填埋場;投資50多萬元新建、改造了新、舊鎮區下水道近2000米,徹底改變了鎮區污水四溢的面貌;成立了環衛所,投入5萬多元資金添置了垃圾桶、運輸車等環衛設施,通過保潔權拍賣,有效解決了環衛資金問題,鎮政府不但不用掏一分錢搞衛生,環衛所每年還要向鎮政府上交6000元錢,但鎮裡並未將這筆資金移作他用,而是全部用於更新添置環衛設施,以保證鎮裡環衛工作的長效機制。這些措施,有效地解決了鎮區的“髒、亂、差”問題,逐步改變了廣大居民的衛生習慣,亂扔雜物、亂倒垃圾現象大大減少。種植樟樹楊樹等風景樹3000多棵;投資20多萬元,在鎮區安裝路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