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都

八都又名龍城,一代偉人毛澤東的祖籍,地處吉水、永豐、峽江三縣交界處,是吉水縣的北大門,現轄21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總面積190平方公里,人口3.5萬人,其中墟鎮人口1.5萬人,墟鎮建成面積2.61平方公里,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八都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盛產杉、松、樟、櫟和毛竹等森林資源,煤碳、石灰石、白泥矽石等礦產資源也儲量豐富。八都鎮地處吳江市西南,瀕臨太湖,與湖州的小鎮南潯接壤,境內318國道和頔塘運河平行通過,水陸交通便利,自然條件優越,素有"魚米之鄉"之稱。

概況

位於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境北部偏東,地處吉水、永豐、峽江三縣交界處,是吉水縣的北大門,現轄21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總面積190平方公里,人口3.5萬人,其中墟鎮人口1.5萬人,墟鎮建成面積2.61平方公里,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

八都又名龍城,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鎮,昔日她以毛澤東祖籍享譽國內外,今天她以現代化的雄姿展示在世人面前。星移斗轉,她始終保持著龍騰虎躍的風采。

現狀

八都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交通四通八達。 105國道、京九鐵路縱貫全鎮南北,撫八公路、住八公路橫穿鎮域東西,境內建有三級火車站,贛江穿境北去,實現了電話交換程控化、長途傳輸數位化和無線傳呼自動化,建成了行動電話交換網及中國聯通網路;建起了35千伏變電站、日供水5千噸自來水廠和三個專業市場。安裝了兩盞高桿燈,點亮了多盞霓虹燈和兩條街的街道路燈;興建了街心休閒場所;鋪設了街道彩磚、疏通了全鎮街道的下水道;新建了一批高檔次的賓館、飯店、商場,並設有舞廳、娛樂廳、音樂茶座;開通了有線電視和調頻廣播,建起了鎮文化娛樂中心。鎮內通訊、水電、商業服務、金融貿易、文化衛生等設施日臻完善,並且在全鎮形成了風格各異,功能不同的工業、倉儲、市場、住宅、金融、商業、文化、休閒等小區,八都鎮因此先後被列為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江西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99年,又被評為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被列為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2000年,又被評為全省依法治理示範點和全國村鎮建設先進鎮。

自然資源

八都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均溫度17.9度,年均降水量1311.5毫米,無霜期285天,適宜各種生物繁衍生長。

全鎮有耕地5.5萬畝,山地13萬畝;盛產杉、松、樟、櫟和毛竹等森林資源,煤炭、石灰石、白泥矽石等礦產資源儲量豐富;旅遊資源也極為豐富,海拔770米的白鳧嶺上有鷲峰寺,建於唐朝,那裡林木蔥蔥,彩雲飛渡,泉水潺潺,堪稱旅遊避暑盛地。海拔587米的陽嶺上有練兵場、殺人台、權公坪、倉廩等遺蹟。1947年10月中共閩浙贛區黨委江西工作委員會曾於上設立工作據點;最有特色的是呈盤龍形的毛澤東祖籍龍城遺址。這些都是遊人的最佳去處。

八都是江南最大的糧食集散地之一。除糧食外,還盛產柑桔、桃、李、花生、芝麻、大豆、油菜籽、黃麻、黃紅麻、黃梔子、茶葉、三元雜交豬、肉牛、紅毛鴨等。98年,該鎮被列為國家級現代化農業示範園區,農業基礎設施日臻完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日漸加大,高效農業的趨勢日益明顯。該鎮通過走農業產業化經營之路,極好地把農業上的主導產業,商品基地與培植鄉鎮企業的龍頭企業緊密結合起來,依託本鎮的糧食、紅毛鴨等主導產品,建起了糧食加工、板鴨加工等龍頭企業,成功地組建了糧油、運輸、建材、板鴨四大集團公司,並形成了以四大集團公司為龍頭的相互促進、共求發展的企業群體。目前,鄉鎮企業總產值達到4.2億元,企業個數達730家。糧油集團公司擁有38家糧食加工廠,年產值達2900萬元,年上交稅金83萬元,就業人員達1200餘人,曾被評為中國食品行業100家最大規模企業第76名;運輸集團公司擁有大型卡車417輛,年上交稅金76萬元,從業人員達1500餘人;板鴨公司年擁有大型板鴨加工企業六家,引進了板鴨真空包裝設備和技術,就業人員達200餘人;建材公司擁有企業30家,年上交稅金162萬元。

2001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65億元,財政收入達619.5萬元,人均純收入2480元。

八都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盛產杉、松、樟、櫟和毛竹等森林資源,煤碳、石灰石、白泥矽石等礦產資源也儲量豐富。八都還是江南最大的糧食集散地之一。除糧食之外還盛產柑桔、桃、李、花生、芝麻、油菜籽、大豆、黃麻、黃紅麻、黃梔子、茶葉、三原雜交豬、肉牛、紅毛鴨等。現在,八都農業基礎設施日臻完善,農業產業結構日漸加大,高效農業優勢突出。全鎮通過走農業產業化經營之路,較好地把農業上的主導產業,商品基地與培植鄉鎮的龍頭企業結合起來,依託本鎮的糧食、紅毛鴨等主導產品,建起了糧食、運輸、建材、板鴨等四大集團公司,打造了各自的八都品牌。目前,鄉鎮企業總產值達4.5億元,企業個數達730家。八都還擁有規劃面積300畝,總投資300萬元的農業科技示範園。通過大力實施“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戰略,充分發揮科技園的示範作用,帶動本地農業經營理念的變革。

為了最佳化八都的投資環境,鎮內興建了由國家計委立項的八都工業園,園區規劃面積1200畝,目前已開發面積400畝,完成基礎設施投資790萬元,實現了“四通一平”(通路、通水、通電、通下水道、土地平整),修建了通路網路優越的投資環境吸引著各地客商,現有進園投資興業的企業29家,總投資106165萬元;引進外資6590萬元。

新興的旅遊業也成為八都鎮的一個新的亮點。始建於唐朝的鷲峰寺位於海拔770米的白鳧嶺,林木蔥蔥,采雲飛渡,泉水潺潺,可謂是旅遊避暑的勝地;呈盤龍形的毛澤東祖籍龍城遺址別具特色,更有投資1600萬元新建的毛澤東祖籍瀏覽苑,融餐飲、娛樂、休閒、觀光於一體。另外還有練兵場、權公坪、倉廩等一批遺蹟,見證著1947年10月中共閩浙贛區黨委江西工作委員會在此設立的工作據點。

蓬勃發展的八都正如一顆璀璨的新星冉冉升起,在這裡充滿了挑戰,更飽藏著機遇。歡迎四方朋友前來,共創八都美好的明天。

蘇州市吳江區震澤鎮八都

八都鎮地處吳江市西南,瀕臨太湖,與湖州的小鎮南潯接壤,境內318國道和頔塘運河平行通過,水陸交通便利,自然條件優越,素有"魚米之鄉"之稱。

全鎮總面積38.61平方公里,擁有耕地2.98萬畝,水面積5500畝,全鎮轄22個行政村,1個漁業村,1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2.7萬人。1998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億元;工農業總產值13億元,其中完成工業產值8.5億元,銷售收入8.9億元,實現稅後利潤6300萬元,自營出口創匯600萬美元;第三產值達2.3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8%。改革開放以來,全鎮建設步伐迅速加快,出現了經濟繁榮,民眾富裕,社會安定的新氣象。全鎮擁有鎮村企業界100 多家,中外合資企業28家,成為具有工廠化養殖、輕紡、織造、化工、機電、食品、建材等10多個門類體系的工業化重鎮,現基本形成富有特色和規模的 "三條龍"。即:鱉原種培養孵化幼鱉,養殖成品鱉,鱉深加工保健食品以及鱉飼料生產一條龍; 產繭、繅絲、絹紡、織造一條龍;特種金屬拉絲及其紡織器材一條龍。還有阿拉伯頭巾、醫藥和精細化工中間體、射頻電纜、羊毛衫、鍍膜工藝品等產品產品暢銷全國,部分產品行銷東歐、西歐、東南亞及港台等國家和地區, 深受客戶歡迎。八都因而享有"神州第一甲魚場"、"中國第一頭巾"和"絹紡之鄉"美譽。進入九十年代以來,八都鎮加大對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走出了一條以特種水產養殖為突破口, 發展農村經濟,致富農民的農業產業化之路。全鎮現有特種水產養殖基地40多個,總占地面積達6822畝,年產商品鱉420萬隻、歐洲鰻魚800萬尾、龜類30萬隻;羅氏沼蝦育苗15億尾;加洲鱸魚、石斑魚、彩虹鯛、 七星鱸等特種水產品1000多噸,逐步形成了特種水產星火密集型的格局。開放前進中的八都永遠向著友誼和合作敝開大門。

天時地利人和皆備,八都人民願與海內外攜手共進,共渡錦秀前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