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橋[天津市下轄區]

紅橋[天津市下轄區]

紅橋,是天津市下轄區,機械鑄造工業是本區標誌。

基本信息

簡介

紅橋[天津市下轄區] 紅橋[天津市下轄區]

紅橋區是天津商業的發祥地,估衣街上的元隆、謙祥益、瑞蚨祥等綢緞莊是古老而久負盛名的老字號;“津門三絕”中的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都是在紅橋一帶誕生的。估衣街、河北大街一帶的商業歷史悠久,對天津城市的商業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紅橋區又是中國華北民族工業的發祥地,以機械鑄造工業為標誌,從紅橋區三條石崛起,創造了精湛的技術,培養了大批技術工人,影響廣泛。紅橋區還是近代教育的發祥地,天津的第一所官立中學——鈴鐺閣中學,和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北洋大學都在紅橋誕生,培養了朱憲彝、馬寅初等著名學者。這些特殊的區位優勢和輝煌的歷史,對天津市的發展有著巨大的貢獻。

歷史沿革

1949年天津解放前夕,以南運河為界,紅橋區大部在河北,為天津市第九區。東至北運河,南至南運河,西至舊市界,北至北運河。包括西北部的邵公莊、西於莊、丁字沽三個市郊農村,土地面積17.6平方千米,居民173282人。河南為第八區,位於市區西北部,東至海河,南至鼓樓東、西大街、西關街西至西營門市界,北至南運河。1949年初,全區有居民49675戶,257533人;其中回族2783人,是市區回族的聚居區。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了國民黨第九區公所,經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於1949年3月12日建立了第九區人民政府。同年6月改為第九區公所,為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1952年10月,按照天津市人民政府《關於本市行政區劃重新調整及撤消區公所成立區人民政府的命令》,與第八區的16個公安派出所轄區(第八區部分地區居民34155戶167094人)合併,組成新第八區,建立第八區人民政府。區界為:東至北運河、北門外大街,南至北馬路經西馬路沿西關大街至南運河,西至千里堤、西橫堤,北至北運河、丁字沽、唐家灣大道。區內設28個街公所:關上、關下、營門東、河北大街、營門西、西站、邵公莊、三道橋、樹德里、橋北、西於莊、西沽、大夥巷、小伙巷、北小道乾、春德街、塘子胡同、南頭窯、西關外、小西關、自來水、先春園街、朱家花園、信和街、梁家嘴、丁字沽工人新村、丁字沽、芥園。同年11月將三元村、北辛莊劃歸入八區管轄,街公所增至30個。1954年6月將28個街公所改組為街道辦事處。1955年3月,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委員會組織法》,區人民政府改稱區人民委員會。1956年1月,根據把天津市人民委員會關於市轄區按地名稱呼的通知,第八區因界內子牙河上大紅橋得名,改稱紅橋區。同年5月將28個街道辦事處合併為17個街辦事處,即:丁字治工人新村、丁字沽、西於莊、紅橋北、紅橋南、河北大街、邵公莊、營門西、西站、三條石、大夥巷、先春國、太平街、春德街、塘子胡同、南頭窯、小西關。1958年10月,根據天津市人民委員會《關於實行新行政區劃的決定》原北郊區東至三義村,西至線河,南至尹賢村,北至漢為的10個鄉鎮組成的人民公社和原城用區的大胡同街劃入紅橋區。區界為:南至老鐵橋大街、北馬路、西馬路,西至市邊界,東至北運河,北至武清縣境。區內設11個街道辦事處:丁字沽工人新村、西沽、紅橋南、河北大街、邵公莊、三條石、大胡同、大夥巷、春德街、南頭窯、小西關。1960年將全區街道辦事處合併為6個人民公社,即:丁字沽工人新村、西沽、河北大街、三條石、大夥巷、南頭窯,實行政社合一。1961年政社分設,形成6社6街。1962年2月根據市人委《關於恢復郊區和劃分市郊界限的通知》,1958年圓熟原屬劃歸北郊區,同時調整與南開區的分界,原屬南開區南北橫堤以東的楊莊子、前園劃歸紅橋區。並將6個人民公社劃分為9個人民公社:大夥巷、春德街、河北大街、邵公莊、西沽、紅橋南、三條石、南頭窯、丁字沽工人新村。同年10月撤消人民公社,恢復街道辦事處建制,設16個街道辦事處:河北大街、西站、邵公莊、三條石、大胡同、大夥巷、先春園、春德街、南頭窯、怡和街、小西關、西沽、紅橋南、西於莊、丁字沽工人新村、丁字沽。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紅橋區改稱“紅衛區”。1967年12月成立“紅橋區革命委員會”。1968年1月恢復原區名。1969年,怡和街併入南頭窯,西站街併入河北大街,設14個街革命委員會:河北大街、邵公莊、三條石、大胡同、大夥巷、先春園、春德街、南頭窯、小西關、西沽、紅橋南、西於莊、丁字沽工人新村、丁字沽。1978年撤消街革命委員會,恢復街道辦事處。1980年5月,紅橋區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紅橋區人民政府。同年增設鹹陽北路街辦事處,全區共設15個街辦事處。1988年西沽、紅橋南西街合併。1985年至1990年在由紅橋區管理的北郊區地界內建佳園裡、雙環兩個居民住宅區,經市政府批准設立雙環街道辦事處,同年新建佳園裡地區管理處,1993年佳園裡地區管理處併入雙環街道辦事處。

地理位置

紅橋區是天津市六個中心市區之一,位於天津城區西北部,因橫跨子牙河上的大紅橋而得名。紅橋區東南與河北、南開兩區相交,西北與西青、北辰兩區相鄰。紅橋區是天津市六個市區之一,以低平的沖積平原為主。北運河、子牙河、南運河交匯區內,形成三岔河口。北運河、子牙河、南運河流經該區匯成海河,東入渤海而形成三河五岸的獨特地理環境。

行政區劃

紅橋區轄9個街道:西於莊街道、雙環村街道、鹹陽北路街道、丁字沽街道、西沽街道、三條石街道、邵公莊街道、芥園道街道、鈴鐺閣街道。區政府的辦公地址:原第八區政府(區公所)設在北門西原天津縣政府所在地。原第九區政府(區公所)初在肉架子胡同東口原國民黨第九區區公所所在地,1951年遷至河北大街小新街7號。1952年行政區劃調整後,河北大街小新街7號為新第八區人民政府機關所在地。1986年11月遷至子牙河橋以北西側勤儉道202號。

交通

交通線路便捷通暢穿越紅橋區的津浦鐵路是全國鐵路網的重要幹線,坐落於區內的西站擴建工程已納入國家“十一五”發展規劃,未來西站將成為集高速鐵路、客運專線、普速鐵路、長途、軌道交通、公共運輸為一體的中心城區最大的客運交通樞紐,也是連線津浦線和京山線的交通要道。另外,津京、津保、津永等三條公路在境內通過,是天津市連線京冀晉豫等地區的重要通道。北橫快速路、西縱快速路、西北半環快速路及捷運一號線等十幾條線路構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快捷通暢。天津市西站地區將按照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建成本市鐵路、公共運輸綜合樞紐和城市的商業、商務副中心。規劃設計方案於日前面向國際公開招標。中心規劃占地面積3.69平方公里。此次副中心的建設旨在把西站地區建設成為功能合理、設施完善、環境優美、具有領先水平的交通樞紐,帶動中心城區西北部區域的整體發展,進一步體現天津市現代化國際都市特色。西站將成為亞洲最大的車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