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閭

語出:《逸周書·王會》:“ 白州 比閭,比閭者華若羽。伐其本為車,終行不敗。” 孔晁 註:“ 白州 東南,蠻與 白 民接也,水中可居曰州,州中出此珍木。” 朱右曾 校釋:“愚謂比閭即‘並閭’也。

詞語信息

bǐ lǘ ㄅㄧˇ ㄌㄩˊ
比閭(比閭)

詞語解釋

木名。即棕櫚。《逸周書·王會》:“ 白州 比閭,比閭者華若羽。伐其本為車,終行不敗。” 孔晁 註:“ 白州 東南,蠻與 白 民接也,水中可居曰州,州中出此珍木。” 朱右曾 校釋:“愚謂比閭即‘並閭’也。《本草拾遺》云:櫚木出 安南 ,性堅,紫黑色。有花紋者名曰‘花閭’。”
《周禮·地官·大司徒》:“令五家為比,使之相保,五比為閭,使之相受。”比、閭為古代戶籍編制基本單位。後因以“比閭”泛稱鄉里。 宋 蘇洵 《議法》:“比閭小吏奉之以公,則老奸大猾束手請死。” 清 劉大櫆 《慎始》:“天下之事,惟其未有以倡之,有一人倡之於前,以至比閭族黨之間,相效而成俗。”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