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法學探析

比較法學探析

《比較法學探析》是2006年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倪正茂。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比較法學探析比較法學探析
書名:比較法學探析

ISBN:780226566

作者:倪正茂

出版社:中國法制

定價:98

頁數:930

出版日期:2006-10-1

版次: 1

開本:16開

簡介

本書將先就比較法學研究的一般理論展開論述,然後就其具體研究範圍闡明有關問題。這裡的“具體研究範圍”,筆者之見與現行比較法學中外諸家多有歧異。因此,或許竟然全為謬論。但是,筆者一向不憚坦陳拙見貽笑大方,因為在邁向真理的階梯上,總是需要不怕猛虎的初生牛犢的。如果說幻想是自然科學的翅膀的話,那么,標新立異就是社會科學的生命。一個理論工作者,如果只想吃別人嚼過的饃,做坐堂叫賣的店小二,是決不可能對社會有多少貢獻的。本書作為對比較法學的一種探索,當努力於激濁揚清、標新立異,希冀站在中外比較法學巨人的肩上,發現一些新的東西,至少也要提出一些新的問題,以求拋磚引玉。推動中國比較法學研究的發展。

目錄

第一編 比較法學研究

第一章 “比較法”比較法學”(2)

第一節 概念論析(3)

第二節 著作略評(5)

第三節 比較法學定義(8)

第二章 比較法學研究的對象和範圍(11)

第一節 “對象”和“範圍”(11)

第二節 比較法學的研究對象(12)

一、關於比較法學研究對象的幾種觀點(12)

二、對上述觀點的評析(14)

第三節 比較法學的研究範圍(16)

一、文化與法律文化(19)

(一)文化(19)

(二)法律文化鴿外延(21)

二、“法律文化”概念的定義(21)

(一)一些外國學者的法律文化定義(22)

(二)一些國內學者的法律文化定義(24)

三、比較法學的研究範圍(26)

第三章 比較法學的特徵、性質與地位(29)

第一節 比較法學的特徵(29)

第二節 比較法學的學科性質(32)

一、關於比較法學學科性質的若干觀點(32)

二、略評上述關於比較法學學科性質的觀點(35)

第三節 比較法學的學科地位及其與法學其他學科的關係(41)

一、比較法學與法律社會學(42)

二、比較法學與法理學(43)

三、比較法學和法律史學(45)

四、比較法學與部門法學(46)

五、比較法學和外國法學(47)

六、比較法學與政策的法律化(48)

第四章 比較法學的任務與意義(51)

第一節 比較法學的任務(51)

一、關於比較法學任務的若干觀點(51)

二、對上述觀點的評論(53)

三、比較法學任務之我見(54)

第二節 比較法學研究的意義(59)

一、比較法學研究的理論意義(60)

二、比較法學研究的實踐意義(62)

第三節 比較法學研究必須較優論劣(64)

第五章 比較法學的研究方法(67)

第一節 比較法學研究方法的論域(67)

第二節 比較法學的方法論基礎(69)

第三節 比較法學研究方法的體系(72)

第四節 不同質法律文化的可比性問題(76)

一、“不同質”就“不能較量”嗎?(77)

二、不同社會制度下法律制度的可比性問題(78)

三、法律文化比較的目的與方向(79)

第六章 比較法學的分類(81)

第七章 比較法學的歷史發展(85)

第一節 比較法學在國外的發展(85)

一、國外比較法學研究的實踐時期(87)

二、近代比較法學的醞釀時期(91)

三、現代比較法學的形成和發展(98)

第二節 比較法學在中國的發展(103)

一、中國比較法學研究的實踐時期(104)

二、中國比較法學的醞釀時期(108)

二、中國比較法學的形成與發展(112)

第三節 比較法學的發展規律與發展趨勢(116)

第二編 制度法律文化比較研究

第一章 國家間的法律比較(122)

第一節 國家間法律比較的對象、範圍與分類(122)

第二節 國家間法律比較的目的(128)

第三節 國家間的憲法比較(130)

第四節 國家間的行政法比較(135)

第五節 國家間的民法比較(139)

第六節 國家間的刑法比較(148)

第二章 法系比較(155)

第一節 法系(156)

第二節 法系的分類(158)

一、法系分類的原則(158)

二、法系的分類(161)

三、羅馬法系(161)

四、英美法系(162)

五、伊斯蘭法系(162)

六、關於“社會主義法系”及“發展法系”(163)

第三節 法系的比較研究(168)

一、羅馬法系概念的含義(170)

二、英美法系概念的含義(171)

三、伊斯蘭法系的含義(172)

四、發展法系的含義(173)

五、法系概念含義的比較(174)

第四節 關於“法律樣式”(179)

第五節 關於中華法系(182)

一、關於中華法系的研究(182)

二、法系比較中的中華法系(185)

(一)“法系比較中的中華法系”的研究課題(185)

(二)“法系比較中的中華法系“的主要研究結論(186)

(三)中外法系的基本共性(193)

(四)中華法系的特點(197)

第三章 法律體系比較(203)

第一節 “法律體系”辨析(204)

第二節 總體性法律體系的橫向比較(205)

一、法國的法律體系(206)

二、英國的法律體系(207)

三、幾內亞的法律體系(207)

四、中國的法律體系(208)

五、總體性法律體系橫向比較的幾點結論(212)

第三節 總體性法律體系的縱向比較(214)

一、總體性法律體系的靜態縱向比較(215)

二、總體性法律體系的動態縱向比較(217)

第四節 縱橫交叉式的總體性法律體系比較(220)

第五節 部門性法律體系的橫向比較(224)

第六節 部門性法律體系的縱向比較(226)

第七節 法律體系的淵源比較一(231)

一、關於法的淵源(231)

二、印度古代法的法律體系及其形式淵源(233)

三、羅馬古代法的法律體系的形式淵源(234)

四、伊斯蘭中世紀法的法律體系及其形式淵源(236)

五、英國古代法律體系及其形式淵源(237)

六、巴黎公社法律體系的形式淵源(239)

七、中國當代科技法律體系的形式淵源(239)

八、法律體系形式淵源比較的結論(242)

第八節 法律體系的結構比較與功能比較(243)

一、羅馬法系國家法律體系的結構比較(244)

二、英美法系國家法律體系的結構比較(246)

三、伊斯蘭法系國家的法律體系結構比較(249)

四、中國“文革”時期法律體系的結構(251)

第四章 法律制度比較(253)

第一節 “法律制度”辨析(253)

第二節 不同社會形態法律制度的比較(255)

一、剝削制類型法律制度的比較(255)

(一)、剝削制類型法律制度的共同點(261)

(二)剝削制類型法律制度的不同點(263)

二、社會主義法律制度與資本主義法律制度的比較(265)

(一)社會主義法律制度與資本主義法律制度的不同點(267)

(二)社會主義法律制度與資本主義法律制度的共同點(273)

第三節 法律制度比較和法律移植(279)

一、國外學者對法律移植的看法(279)

二、崔鍾庫論韓國法對“西洋法”的移植(283)

三、中國學者論法律移植(288)

四、我對法律移植的看法(291)

(一)“法律移植”的內涵(291)

(二)法律移植之可能性(293)

(三)法律移植必須審慎(295)

第四節 ,法律制度比較的偏離(296)

第五節 若干法律原則的比較研究(300)

一、“法定人數原則”的比較(300)

二、“會議公開原則”的比較(302)

三、抽象概括對法律原則比較的意義(303)

第六節 若干法律制度的比較研究(306)

第五章 法律規範比較(311)

第一節 法律規範辨析(311)

第二節 法律規範的巨觀比較(313)

一、法律規範的普遍性問題(316)

二、法律規範的概括性是否為羅馬法系、英美法系法律的主要區別(318)

三、法律規範的最佳概括性問題(319)

四、法律規範的最佳概括性與中國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322)

第三節 法律規範的微觀比較(325)

一、法律規範的分類問題(325)

二、按法律關係性劃分法律規範(327)

(一)激勵性法律規範(327)

(二)權職性法律規範(329)

(三)義務性法律規範(330)

三、按法律效力性劃分法律規範(331)

(一)強行性法律規範(332)

(二)任意性法律規範(334)

四、按法律確定性劃分法律規範(336)

(一)確定性規範(336)

(二)非確定性規範(337)

第六章 法律概念比較(340)

第一節 法律概念略論(340)

一、法律概念及其地位與作用(340)

二、法律概念的形成和發展(342)

三、法律概念與語詞的關係(344)

第二節 法律概念的縱向比較(345)

第三節 法律概念的橫向比較(349)

一、同一類型法律問題的不同法律概念(350)

二、同一法律概念的不同解釋(353)

三、相近法律概念的比較(355)

(一)一國相近法律概念的比較(355)

(二)不同部門法中相近法律概念比較(356)

(三)不同國家相近法律概念的比較(357)

(四)古今相近法律概念的比較(358)

第三編 行為法律文化比較研究

第一章 立法行為比較(370)

第一節 立法行為釋義(370)

第二節 社會制度和立法行為的比較(375)

一、奴隸制社會的立法行為(376)

(一)從立法主體看奴隸制社會的立法行為(376)

(二)從立法形式看奴隸制社會的立法行為(378)

二、封建制社會的立法行為(379)

(一)從立法主體看封建社會的立法行為(379)

(二)從立法形式看封建社會的立法行為(383)

三、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行為(383)

四、社會主義中國的立法行為(386)

第三節 國情與立法行為及比較研究(388)

一、自然環境與立法行為及比較研究(389)

(一)地理環境與立法行為及比較研究(390)

(二)人口條件與立法行為及比較研究(395)

二、社會環境與立法行為及比較研究(398)

(一)政治狀況與立法行為及比較研究(399)

(二)經濟狀況與立法行為及比較研究(405)

(三)宗教狀況與立法行為及比較研究(410)

(四)科學技術發展狀況與立法行為及比較研究(412)

(五)文化傳統狀況與立法行為及比較研究(415)

1.法律觀傳統對立法行為的影響(415)

2.道德傳統對立法行為的影響(418)

3.價值觀傳統對立法行為的影響(420)

(六)風俗習慣狀況與立法行為及比較研究(424)

(七)語言狀況與立法行為及比較研究(428)

三、國際環境與立法行為及比較研究(433)

(一)國際環境與立法行為的方式及比較研究(434)

(二)國際環境與立法行為的遲速及比較研究(436)

(三)國際環境與立法內容及比較研究(438)

第四節 立法制度與立法行為及比較研究(440)

一、關於立法制度(441)

二、立法體制與立法行為及比較研究(444)

(一)立法體制與立法行為及縱向比較(444)

(二)立法體制與立法行為及橫向比較(451)

(三)關於“法官立法”(462)

1.英美法系國家中的法官立法(463)

2.羅馬法系與法官立法(464)

3.中華法系與法官立法(465)

4.法官立法比較(466)

三、立法程式制度與立法行為及比較研究(467)

(一)立法程式與立法程式制度(467)

(二)立法程式制度與立法行為的院制比較(469)

(三)提出法案、“公聽會”與立法程式制度(471)

(四)審議法案與立法程式制度(475)

(五)表決法案與立法程式制度(483)

1.“表決法案”與“通過法律”(483)

2.表決制度(485)

(六)立法複決與立法程式制度(490)

(七)立法否決實踐活動比較(492)

(八)公布法律與立法程式制度(494)

(九)法的修改與立法程式制度(496)

(十)法的廢止與立法程式制度(498)

(十一)法典編 纂與立法程式制度(501)

(十二)法規彙編 與立法程式制度(505)

(十三)關於法規整理(508)

(十四)法律解釋與立法程式制度(509)

1.法律解釋的縱向比較(511)

2.現代法律解釋的橫向比較(518)

3.當代中國法律解釋比較(523)

4.伊斯蘭法系國家的法律解釋(528)

(十五)立法監督(530)

1.中國古代的立法監督(531)

2.立法監督的性質和分類(533)

3.不同國家的立法監督比較(534)

4.不同主體的立法監督比較(538)

四、立法技術與立法行為及比較研究(539)

(一)立法技術與立法行為(539)

1.立法技術的界定(539)

2.立法技術與立法行為的關係(541)

(二)立法技術比較的對象與範圍(545)

(三)關於立法預測階段的立法技術比較(546)

(四)關於立法規劃制訂中的立法技術比較(549)

(五)法案審議過程的立法技術比較(557)

(六)立法表決階段的立法技術比較(560)

(七)法律生效後的立法技術比較(562)

1.文義解釋比較(563)

2.法意解釋比較(567)

3.法意解釋和“目的解釋”(572)

4.合憲解釋比較(574)

第二章 司法行為比較(577)

第一節 關於“司法”與“施法”(577)

第二節 社會制度和司法行為比較(583)

一、奴隸制社會的司法行為(584)

(一)從司法主體看奴隸社會的司法行為(584)

(二)從司法方式看奴隸社會的司法行為(590)

二、封建制社會的司法行為(595)

(一)從司法主體看封建社會的司法行為(595)

(二)從司法方式看封建社會的司法行為(599)

三、資本主義社會的司法行為(603)

(一)從司法主體看資本主義社會的司法行為(604)

1.資本主義法國司法主體與司法行為的變化(604)

2.資本主義英國的司法主體與司法行為的變化(607)

3.日本的司法主體及其司法行為(610)

(二)從司法方式看資本主義社會的司法行為(612)

1.資本主義法國司法方式與司法行為的變化(612)

2.資本主義英國司法方式與司法行為的變化(614)

3.資本主義日本司法方式與司法行為的變化(616)

四、社會主義中國的司法行為(618)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司法行為(618)

1.第一、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工農民主政權的司法方式與司法行為(618)

2.抗日戰爭時期抗日民主政權的司法方式與司法行為(621)

3.解放戰爭(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司法主體、司法方式與司法行為(622)

(二)新中國成立後的司法行為(624)

1.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司法行為(625)

2.“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司法行為(628)

3.新的歷史發展時期的司法行為(629)

第三節 國情與司法行為比較(633)

一、自然環境與司法行為及比較研究(634)

(一)地理環境與司法行為及比較研究(634)

(二)人口條件與司法行為及比較研究(636)

二、社會環境與司法行為及比較研究(639)

(一)政治狀況與司法行為及比較研究(639)

1.奴隸制時期的政治狀況與司法行為(639)

2.封建制時期的政治狀況與司法行為(641)

3.資本主義制度時期的政治狀況與司法行為(644)

(二)經濟狀況與司法行為及比較研究(646)

(三)宗教狀況與司法行為及比較研究(650)

(四)科學技術發展狀況與司法行為及比較研究(653)

(五)文化傳統狀況與司法行為及比較研究(655)

1.法律觀與司法行為及比較研究(656)

2.道德觀與司法行為及比較研究(659)

3.價值觀與司法行為及比較研究(663)

4.風俗習慣與司法行為及比較研究(665)

5.語言狀況與司法行為及比較(667)

三、國際環境與司法行為及比較研究(674)

第四節 司法體制與司法行為及比較研究(679)

一、司法體制與司法行為及縱向比較(679)

(一)中國歷史上司法體制的變化及其對司法行為的影響(680)

(二)西歐國家歷史上司法體制的變化及對司法行為的影響(687)

(三)伊斯蘭國家歷史上司法體制的變化及其對司法行為的影響(692)

(四)古代其他東方國家的司法體制與司法行為及比較研究(696)

二、司法體制與司法行為及橫向比較(699)

(一)西方國家“三權分立”基礎上的司法體制與司法行為(699)

1.美國的司法體制與司法行為(700)

2.英國的司法體制與司法行為(704)

3.法國的司法體制與司法行為(706)

(二)“三權分工”基礎上的司法體制與司法行為(708)

第五節 司法行為準則比較(710)

一、各國司法行為準則的趨同點(710)

二、各國司法行為準則的不同點(716)

第三章 執法行為比較(722)

第一節 執法行為的比較範圍(722)

第二節 刑事執法行為的縱向比較(723)

一、刑事執法行為的民主化進程(723)

(一)奴隸制時代的刑事執法行為(723)

(二)封建制時代的刑事執法行為(725)

(三)資本主義時代的刑事執法行為(729)

二、刑事執法行為的人道化進程(731)

(一)奴隸制時代的刑事執法行為(731)

(二)封建制時代的刑事執法行為(733)

(三)資本主義時代的刑事執法行為(735)

(四)刑事執法行為人道化的原因(737)

三、刑事執法行為的科學化進程(740)

(一)奴隸制時代的刑事執法行為(741)

(二)封建制時代的刑事執法行為(745)

(三)資本主義時代的刑事執法行為(749)

第三書現代世界刑事執法行為的橫向比較(751)

一、刑事執法行為指導理論的比較(752)

(一)賓丁和報應刑論(752)

(二)菲利、李斯特和刑事社會學派(755)

(三)格拉馬蒂卡、安塞爾的社會防衛論(757)

(四)中國的刑事執法行為的指導理論(758)

二、刑事立法中關於刑事執法行為的比較(760)

(一)法國的刑罰改革與刑事執法行為的變化(760)

(二)德國的刑法改革與刑事執法行為的變化(762)

(三)英國的刑法改革與刑事執法行為的變化(764)

(四)美國的刑法改革與刑事執法行為的變化(766)

(五)義大利的刑法改革與刑事執法行為的變化(768)

(六)新中國的刑法發展與刑事執法行為的變化(769)

(七)當代各國刑事立法改革對刑事執法行為的影響的比較(772)

三、死刑比較(773)

(一)刑事立法中的死刑比較(773)

(二)死刑執行的比較(779)

(三)“死緩”:中國的獨特創造(781)

四、自由刑比較(782)

(一)自由刑之質的要素及其在執法行為中的比較(783)

(二)自由刑之量的要素及其在執法行為中的比較(787)

(三)“行刑要素——勞動”的性質及其在執法行為中的比較(788)

(四)假釋、減刑、赦免與自由刑的終結(790)

五、矯正制度與罪犯管理行為的比較(796)

(一)矯正機構的組織(798)

(二)罪犯的分類管理(800)

(三)罪犯的日常生活(802)

(四)罪犯的教育(806)

(五)罪犯的培訓與勞動(811)

(六)罪犯的心理矯治(816)

(七)罪犯的社會治療(819)

(八)罪犯的獎勵、懲戒與申訴(823)

第四節 民事執法行為的縱向比較(827)

一、民事執法行為的獨立化(828)

(一)古代民事糾紛之刑事處置(828)

(二)古代西亞與歐洲國家民事執法行為的獨立化(828)

(三)羅馬法體現的民事執法行為的獨立性(830)

(四)近現代民事執法行為的獨立化(831)

二、民事執法行為的民主化(832)

三、民事執法行為的科學化(843)

(一)

古代各國的民事執法行為(843)

(二)穆斯林世界民事執法行為的科學性(843)

(三)中國民事執法行為科學化的緩慢進程(847)

(四)近現代民事執法行為的科學化(850)

第五節 民事執法行為的橫向比較(852)

一、民事執法行為指導理論比較(852)

二、民事執法行為的前提條件比較(868)

三、執行程式的比較(870)

四、執行中止和執行終結比較(878)

第四章 守法行為比較(882)

第一節 守法行為比較的範圍(884)

一、守法行為比較的範圍(884)

二、積極守法與消極守法(885)

第二節 消極守法的歷史發展(888)

一、古代社會的消極守法(888)

二、歐洲各國中世紀的“消極守法”(891)

三、歐美國家近代以來的消極守法(894)

四、中國古代的消極守法(894)

五、古代東方國家的消極守法(890)

第三節 消極守法歷史發展的制度性動因(897)

一、奴隸制社會的消極守法(898)

二、封建制社會的消極守法(900)

三、資本主義社會的消極守法(903)

第四節 消極守法歷史發展的非制度性動因(906)

一、人治傳統與法治傳統對消極守法的不同影響(906)

二、不同民族習性對消極守法的不同影響(910)

第五節 積極守法的歷史發展(914)

一、奴隸制形成和發展時期的積極守法(915)

二、封建制形成和發展時期的積極守法(918)

三、資本主義形成和發展時期的積極守法(923)

四、社會主義時期的積極守法(920)

後記(92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