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免疫學

比較免疫學

免疫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它主要研究生物在進化過程中,免疫系統及其功能的發生髮展過程。個體發育重複種系發育的過程,免疫系統同樣適用這一生物學的普遍規律,免疫系統隨著種系的進化而逐步完善。在生物進化過程中,新出現的免疫功能並不代替原有的、最早的免疫功能,而是新的、較高水平的免疫功能與原有的功能共同協作,使免疫系統日益完善。

比較免疫學比較免疫學

簡介

免疫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它主要研究生物在進化過程中,免疫系統及其功能的發生髮展過程。個體發育重複種系發育的過程,免疫系統同樣適用這一生物學的普遍規律,免疫系統隨著種系的進化而逐步完善。在生物進化過程中,新出現的免疫功能並不代替原有的、最早的免疫功能,而是新的、較高水平的免疫功能與原有的功能共同協作,使免疫系統日益完善。
比較免疫學比較免疫學

動物的免疫學

無脊椎動物的免疫是藉助一些巨分子或細胞反應,保護自己不受異物的入侵。無脊椎動物的體液中有凝聚外來細菌或其他抗原的物質。細胞反應主要是白細胞樣或巨噬細胞樣細胞可對異物進行包圍和消滅。這種原始的吞噬作用本是為了攝取養料的,但在較高級的單細胞生物已演變為防禦手段,以後逐步進化為吞噬細胞。到了哺乳動物則發展為單核吞噬細胞系統。

免疫識別和非免疫識別

免疫識別與非免疫識別本質不同。阿米巴能接受某些食物而又排斥另一些食物;昆蟲的血細胞則能吞噬入侵的細菌,甚至高等動物也有這一類的細胞。這一區分自身和異物是生活細胞的基本性狀,這種功能是靠胚系DNA遺傳,使細胞具有某些受體分子。脊椎動物的免疫系統是一種高度專門化的識別系統,識別功能所依靠的是淋巴細胞,例如脊椎動物的巨噬細胞能夠攝取入侵的細菌,而不作用於自身紅細胞,這叫做非免疫識別;若有抗體存在,同樣的巨噬細胞則能攝取任何與抗體結合的物質,這叫做免疫識別。

在進化過程中,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都可能面臨新的、有害的抗原,但它們的表現不一樣。在無脊椎動物的同一物種內,群體中的個體數目大,生命周期短;而在脊椎動物的同一物種內,群體中的個體數目相對地少,生命周期長。當無脊椎動物與有害新抗原接觸的時候,不適應者死,而有抵抗力的變異體則適應而生存;脊椎動物由於有免疫系統,而且生命周期長,能以類似但不等同的方式適應生存。換句話說,脊椎動物不以種內個體的存亡來體現其適應性,而是以個體內免疫系統中的細胞個體來體現其適應性。免疫系統實質上是含有無數細胞“個體”(淋巴細胞)的共生群體,有些“個體”(克隆)被刺激後增生分化,甚至分泌特異產物(抗體)以保護機體。這種變異和選擇的進化機制使高等動物能夠更好地生存下去。

在動物進化過程中,細胞反應和產生抗體的過程逐漸完善成免疫性識別應答。與此同時,還出現了補體系統這一擴大的生物學系統。無脊椎動物已經開始有補體旁路成分,而到了高級的魚類(如鯊魚),則已經有經典途徑的補體系統了。

被囊動物能與遺傳上等同的同類融合,但不與遺傳上差別較大的種群融合。腔腸動物和環形動物開始有細胞介導的移植排斥反應,但處在較低級的階段,因為只有母細胞轉化,而無細胞分化和免疫記憶。這樣的免疫叫不完全免疫或類免疫,因為它們沒有淋巴組織。軟骨魚等脊椎動物由於有了淋巴組織而形成典型的特異性細胞免疫反應,但還沒有產生抗體的能力。

其它相關

原始的脊椎動物的淋巴組織是分散的,沒有胸腺淋巴系統,只產生免疫球蛋白M(IgM)樣的初級抗體。硬骨魚中首先出現IgM。隨著淋巴網狀系統的發展完善,免疫球蛋白的類別逐漸增多,魚類和兩棲類有IgM和IgG,爬行類和鳥類有IgM、IgG和IgA,嚙齒類有IgM、IgG、IgA和 IgE,而雞、小鼠、兔、猴等動物的淋巴細胞膜上已證明有IgD,但未見於血清。進化到人則5類免疫球蛋白(Ig)已經俱全。

在動物進化過程中,不同類群的動物的Ig鏈逐步發展完善,每一條鏈由2個或2個以上功能區組成。每個功能區的分子量為11000。

種系發育和個體發育都是先有細胞免疫,後有體液免疫。從低級到高級,從非特異性到特異性,從簡單到複雜,有調節和反饋控制。在免疫系統及其功能的發生髮展中,貫穿著個體發育重複種系發育過程這一普遍的規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