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基尼放射性污染事件

又稱“福龍丸”漁船事件。1954年3~5月,美國在太平洋比基尼—埃尼威托克環礁進行核爆炸試驗。3月1日清晨,當試驗的第一枚氫彈爆炸時,日本漁船“福龍丸五號”恰在試驗場以東110公里水域捕魚,大量強放射性散落物沉降至船上,漁民受到較大劑量(約270~440拉德)的輻射。23名船員都出現了輻射病症狀,其中一名船員因肝臟嚴重損壞死亡。經檢查,還有300多艘在該海域作業的日本漁船,也受到放射性嚴重的沾污,所捕的幾十萬斤鮪魚只好進行焚燒或深埋處理。

事件始末

為查明放射性污染狀況,日本派出“俊鶻丸”漁船於同年 5月中旬到 7月在試驗場附近海域進行調查。這是世界上首次對海洋人工放射性污染進行的綜合調查。1955年,美國、日本和加拿大的調查表明,北太平洋西部已受到了嚴重的放射性污染。如1954年6月,在比基尼以西 450公里的每千克海水和浮游生物(濕重)中總β放射性強度分別高達9.1×104dpm和8×108dpm(dpm表示每分鐘的放射性衰變數)。一年後,由於北赤道海流的向西轉運,放射性物質遍及黑潮流域(見圖)。從此,海洋的放射性污染問題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許多沿海國家成立了專門機構調查和監測海洋放射性污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