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羚羊與幼仔岩畫

母羚羊與幼仔岩畫

非洲岩畫遍布在非洲的東部和南部,其範圍比撒哈拉岩畫還廣,據考古學家的統計,從尚比亞經馬拉威、辛巴威到南非一帶,從大西洋沿岸的納米比亞到印度洋畔的坦尚尼亞、肯亞、莫三比克,加上西非的尼日河流域,共有3000多處,其中南非境內就有近2000處。 這些岩畫的時代也延續得很長,從公元前5000年直至19世紀,但大多數是屬於公元前的作品。本圖就是南非納塔爾地區的一幅布須曼岩畫。

【名稱】母羚羊與幼仔岩畫
《母羚羊與幼仔》《母羚羊與幼仔》

【類別】名畫、岩畫
【年代】年代待考
【原屬】南非納塔爾

簡介

非洲岩畫遍布在非洲的東部和南部,其範圍比撒哈拉岩畫還廣,據考古學家的統計,從尚比亞經馬拉威、辛巴威到南非一帶,從大西洋沿岸的納米比亞到印度洋畔的坦尚尼亞、肯亞、莫三比克,加上西非的尼日河流域,共有3000多處,其中南非境內就有近2000處。
這些岩畫的時代也延續得很長,從公元前5000年直至19世紀,但大多數是屬於公元前的作品。本圖就是南非納塔爾地區的一幅布須曼岩畫。
這種岩畫最早是莫三比克的一位葡萄牙傳教士於1721年發現的,此一發現引起了歐洲史前藝術史家們的極大興趣。1752年,一支荷蘭考察隊又在今南非境內的大魚河沿岸的峭壁岩洞裡發現了大量原始部族的岩畫。學者們根據岩畫的發展過程,大致把它分成三個時期。本圖就屬於南非岩畫的中期,即描繪大小動物和人物的過渡期。
這一幅是以羚羊為主題,也稱作純大羚羊畫派階段。這樣的分期法,無非是為了便於研究非洲岩畫與生產力發展的狀況。這一幅《母羚羊與幼仔》表現了野生動物的一種天倫之情。羚羊畫得很寫實。母羚羊正蹲在地上撫慰著自己的幼羊。畫上未出現任何人物,表明布須曼人的藝術對象仍是狩獵生活,人本身的價值還未引起足夠的重視。畫的色彩十分概括,沒有先打輪廓線,後填色,而是直接調好接近羚羊毛的顏色來塗繪的,羚羊的腹部則繪成白色,令人信服,真實而富有美感。據學者們研究,岩畫的顏色都是用黃土、片麻岩等有色礦石磨成粉末,然後混入取自洋槐樹的膠汁或牛奶的酪蛋白調製而成的,它有很強的粘附性。有時,顏色的種類多到十來種。1886年,有人在布須曼人一次反抗白人種族主義者的戰鬥中死去的一名戰士身上,發現腰間繫著用動物角做成的十個容器,裡面分別裝著不同的顏料,顯然,此人是他們中間的一位畫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