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生契闊

死生契闊

“死生契闊”出自《詩經·邶風·擊鼓》:“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意為無論生死離合我們都要在一起,這是我們當初早已說好的約定。

基本信息

釋義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注音一 :sǐ shēng qiè kuò,yǔ zǐ chéng shuō,zhí zǐ zhī shǒu,yǔ zǐ xié lǎo。

注音二 :sǐ shēng qiè kuò,yǔ zǐ chéng yuè,zhí zǐ zhī shǒu,yǔ zǐ xié lǎo。

契(qiè)闊:1、辛苦。2、離合,聚散。

成說(shuō):立下誓言。與子成說,和你立下誓言、和你約定好。雖然古文中“說”字經常通假成“悅”,可此處例外。(從古至今《詩經》翻譯著作一般多用此釋義,較為通用。另有,成說(yuè),同“誠悅”,從內心相愛悅。與子成說,和你相親相愛。此釋義在少數《詩經》翻譯著作中亦存在,較為罕見。)

出處

《詩經·邶風·擊鼓》: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詩經·邶風·擊鼓》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譯文

擊鼓聲鏜鏜(震於耳旁),

(將士們)奮勇演練著刀槍。

土牆和漕城修築正忙,

惟有我隨軍遠徵到南方。

跟隨孫子仲(行旅奔波),

平定(作亂的)陳、宋二國,

回家的心愿得不到允可,

心中鬱郁憂愁不樂,

(我卻)身在何方,身處何地?

我的馬兒丟失在哪裡?

到哪裡(才能)將它尋覓?

到那(山間的)林泉之地。

生生死死離離合合,

我與你立下誓言。

與你的雙手交相執握,

伴著你一起垂垂老去。

可嘆如今散落天涯,

怕有生之年難回家鄉。

可嘆如今天各一方,

令我的信約竟成了空話。

[按]

長年行役於外的將兵思念家鄉和妻子。

孫子仲:當時衛國的元帥。

平:《集傳》:“平,和也。合二國之好也”。有說當時陳、宋二國作亂,孫子仲平之,則“平”應為“平伏”,或不戰而使蕃國歸順,並不是兩個平等的國家締結和盟。孫子仲當時是“天子師”的出兵,不是衛國戰爭。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傳》:“有不還者,有亡其馬者”。《箋》:“不還,謂死也,傷也,病也。今於何居乎?於何處乎?於何喪其馬乎?”爰音yuán,即哪裡。

契闊:離合。馬瑞辰《通釋》:“契當讀如契合之契,闊當讀如疏闊之闊。……契闊與死生相對成文,猶雲合離聚散耳”。契即合,闊即離。

成說:《通釋》:“成說即成言也。……《傳》訓說為數者,蓋為預有成計,猶言有成約也。”即已有約定。

洵(音xún):遠。

信:即“言而有信”的信。(一說古“伸”字,志不得伸,一說極,信、極連讀,猶言終古。按通篇意旨,均不從)

“喪其馬”與“不還”相對,馬應是比興,借指寧靜的田園生活。

有趣的話題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一句,毛《傳》訓“契闊”為“勤苦”,鄭(鄭玄)《箋》則發揮其意,謂“從軍之士,與其伍約:‘死也、生也,相與處勤苦之中,我與子成相說愛之恩’(沙場上軍士之間相互勉勵約定相互救助的盟約。不管遇到什麼危難,我們都不要獨自跑掉而不顧對方)。”錢鍾書在《管錐編》中評價說:“《箋》甚迂謬”,又指責其“穿穴密微”,並很幽默的將“死生契闊,與子成說”等句,比較《水滸傳》第八回林衝刺配滄州臨行雲“生死存亡未保,娘子在家,小人身去不穩”語,斷為“情境略近”。

另外兩句的“共著”,“同眠”,都是擬“偕老”變化而來的,在網路文章中廣為流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