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草

歷草,解釋:即蓂莢。傳說中的一種瑞草。

基本信息

【詞目】:歷草 
拼音】:lì cǎo
【注音】:ㄌㄧˋ ㄘㄠˇ
【解釋】:即蓂莢。傳說中的一種瑞草。它每月從初一至十五,每日結一莢;從十六至月終,每日落一莢。所以從莢數多少,可以知道是何日。一名歷莢

典源

今本《竹書紀年·帝堯陶唐氏》
「又有草夾階而生,月朔始生一莢,月半而生十五莢,十六日以後,日落一莢,及晦而盡,月小則一莢焦而不落,名曰『蓂莢』,一曰『歷莢』。」

釋義

歷草,即蓂莢。古代傳說的一種瑞草。它每月從初一至十五,每日結一莢;從十六至月終,每日落一莢。所以從莢數多少,可以知道是何日。因數莢多少,可知月的日數,故又稱月莢月蓂、歷草等。

同源典故

堯蓂 數蓂 月蓂 歷草 蓂莢 蓂落 蓂葉

運用示例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紫脫華,朱英秀。佞枝植,歷草滋。”
南朝 梁 任昉《述異記》卷上:“ 堯 為仁君,一日十瑞……歷草生階,宮禽五色。”
南唐 陳陶 《聖帝擊壤歌四十聲》:“歷草何因見,衢尊豈暫忘!”
《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紫脫華,朱英秀,佞枝植,歷草滋。” 李周翰 註:“ 堯 時有蓂莢草生於階,有十五葉,從月一日日生一葉,至十五日日落一葉。若月小,則餘一葉,見此以知日曆,故云歷草也。”
宋 李石 《續博物志》卷七:“蓂莢,一名歷莢,聖王以是占日月之數。”
宋 秦觀 《德清道中還寄子瞻》詩:“旅思搖風斾,歸期數月蓂。”
唐 許敬宗 《奉和秋暮言志應制》:“月莢生還落,雲枝似復非。”

作者

詩題

詩句

司空曙

和耿拾遺元日觀早朝

大官陳禹玉,司歷獻堯蓂。

宋之問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應制

節晦蓂全落,春遲柳暗催。

宋之問

桂州陪王都督晦日宴逍遙樓

意隨蓂葉盡,愁共柳條新。

李益

書院無曆日以詩代書問路侍御六月大小

故人為柱史,為我數階蓂

柳宗元

同劉二十八院長述舊言懷感

衰榮因蓂莢,盈缺幾蝦蟆。

竇庠

酬韓愈侍郎登岳陽樓見贈(時子權知岳州事)

有客初留鷁,貪程尚數蓂。

韓愈

和崔舍人詠月二十韻

獨有虞庠客,無由拾落蓂。

韓愈

答張徹

赦行五百里,月變三十蓂。

鮑溶

憶郊天

濃暖氣中生歷草,是非煙里愛瑤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