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地貌學

歷史地貌學:研究地貌形成發育歷史過程的學科,是地貌學的新興分支。研究內容包括地貌發育時間和各階段內外應力作用方式、強度及其塑造的形態特徵。廣義的歷史地貌學研究現代地表形態形成的整個歷史過程。狹義歷史地貌學僅研究人類有史以來,即大體限於第四紀全新世以來的地貌發育。

基本概念

研究地貌形成發育歷史過程的學科,是地貌學的新興分支。研究內容包括地貌發育時間和各階段內外營力作用方式、強度及其塑造的形態特徵。廣義的歷史地貌學研究現代地表形態形成的整個歷史過程。狹義歷史地貌學僅研究人類有史以來,即大體限於第四紀全新世以來的地貌發育。後者近來受到重視,因為:①能使地貌與人的關係更密切;②1萬年內地貌發育的古地理環境和以前不同;③對一部分短周期地貌過程,如三角洲發育、河道與湖泊變遷、風成地貌變化、土石流與地面塌陷等災害地貌的研究,既可滿足時間尺度,又因測試的可行性、觀測數據延長的可靠性和史料記載的可利用性均較大,使研究更易深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驗證地貌學基礎理論,並更好地滿足經濟建設的需要。

相關條目

地理 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