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訓畫傳合集

1950年2月始至7月中旬,這本孫之俊先生生平第三次繪製的《武訓畫傳》面世了。 1951年《武訓畫傳》(李士釗編,孫之俊繪)由錢君匋先生主持的上海萬葉書店出版發行。 同時,孫先生還是現代連環畫的開拓者之一。

內容介紹

字數:194千字
版次:一版一印
內容簡介
武訓(1838-1897)山東堂邑縣武家莊人,家境貧苦,是清政府壓迫下的一個平凡農民,也是一代行乞興學的奇人和先覺者。他早年喪父,隨母親討飯,極進孝道。少時多次欲上學讀書,都因貧寒而不能如願。三次為人家做工,受盡冤屈後氣憤病倒在床,思量數日,方悟以往受欺辱,皆因吃了不識字的虧,然而天下象他一樣失學受苦的人有很多很多,激發了他對窮苦人家孩子們的同情和熱愛。於是立下志願,興辦學校,開通民智。以行乞斂金30年,積銀數千兩,捐基地,置田園,建校舍,親自勸窮苦鄉親送子弟入學。“我積錢,我買田、修個藝學為貧寒。”他的精誠感動,造就優良校風。在他去世之前,興辦了柳林、楊二莊、御史巷三所義塾。致此,武訓先生被讚譽為普及教育之先導,私人興學之表率。
早在民國十六年冬天,段承澤將軍(1897-1940)(河北定縣人)駐軍泰安時,聽到朋友們談及堂邑武訓行乞興學的故事,深受感動,為學習武訓捨己為人、至誠忘物的偉大精神,立志退贓贖罪,身體力行,將一切私產捐獻出來,安置難民,1930年在包頭建立河北村,1933年開辦包頭新村武訓國小。為紀念武訓先生百年誕辰,弘揚其精神,特邀請趙伯庸先生作歌八首,決定採用連環畫的方式介紹武訓。
1936年,孫之俊先生應段承澤將軍的邀請,在包頭“河北新村”創作了《武訓先生畫傳》圖畫;
1937年四五月間,《武訓先生畫傳》在天津的《大公報》上先後連載了60幅;同年,孫先生又以連環年畫形式再次畫了武訓的故事,由天津楊柳青出版發行。
1938年段承澤先生在長沙出版了《武訓先生畫傳》(段承澤文,孫之俊繪)單行本。1940年段承澤先生逝世,段夫人王賡堯把全部鋅版捐贈給生活教育社,由陶行知先生作跋,在1943-1945年間,曾印刊六版,並譯成英文對外出版發行。
1944年,陶行知先生在重慶北溫泉送給著名導演孫瑜一本《武訓先生畫傳》,希望他有機會能把武訓一生歷盡艱辛創辦義學的事跡拍成電影。孫瑜看了以後深受感動,初步確定了拍攝《武訓傳》的計畫,並決定電影中的武訓將由當時的電影明星趙丹來扮演。
1949年冬天,上海武訓學校校長李士釗受陶行知先生生前囑託,到北京找到孫之俊先生商議重繪武訓畫傳。1950年2月始至7月中旬,這本孫之俊先生生平第三次繪製的《武訓畫傳》面世了。
1951年《武訓畫傳》(李士釗編,孫之俊繪)由錢君匋先生主持的上海萬葉書店出版發行。該書由時任政務院副總理、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中科院院長郭沫若題寫書名,並手書序言。
但是,當《武訓畫傳》剛剛出版後,就發生了對電影《武訓傳》的討論和批判,進而掀起一場全國範圍的意識形態政治鬥爭。在這場解放初期的大批判中,許多歌頌過武訓的人被迫檢討,相關宣傳武訓的書籍遭禁止。
學苑出版社的《武訓畫傳合集》由著名畫家孫之俊先生女兒孫燕華主編,主要收錄了孫先生的重要作品《武訓先生畫傳》(1936年創作,1938年出版單行本)和《武訓畫傳》(1950年創作,1951年出版)兩書,並附錄了1935年為紀念武訓先生誕辰97周年時蔡元培、于右任等人的題辭和1944年重印《武訓先生畫傳》時陶行知先生所寫的跋。

作者介紹

作者漫畫家孫之俊簡介
孫之俊(1907—1966)字近之,筆名孫信;他是中國早期漫畫家之一。漫畫界有“南有葉淺予,北有孫之俊”之稱,為北派漫畫的代表人物。
孫之俊先生生於河北省原藁城縣南四公村。1927年以優異的繪畫成績考入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西畫系。在校期間孫先生即開始為多種報刊畫漫畫。
畢業後,到易縣河北省省立八中任美術、音樂、手工課教師,長達六年。
離開易縣後,回到北平,在北平生活居住了近四十年。在此期間,他當過教員,做過編輯、記者……並創作了大量的漫畫和連環畫。他的漫畫風格獨特,筆調流暢,因大膽針砭時弊而頗受歡迎。
孫先生在1935年曾分三期發表《漫畫淺說》一文,對漫畫的重要性、漫畫的類別,以及漫畫的創作特點等問題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他發起組織並參與了1936年在上海舉辦的第一屆全國漫畫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漫畫展的組委、評審之一。
他是1937年7月3日~7月7日北平反日侵華漫畫展的主要發起人和組織者。
孫先生的漫畫作品始終洋溢著一種戰鬥的氣息。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陰謀,對賣國求榮的貪官污吏的醜惡嘴臉,對社會上存在的不平現象,……他都敢於進行犀利的諷刺與揭露。
孫先生是我國早期漫畫畫壇上的開拓者。同時,孫先生還是現代連環畫的開拓者之一。他—生中利用漫畫和連環畫形式曾為兩個人物形象進行過三次創作:其一是山東那位以行乞興學的真人——武訓;其二是老舍先生筆下的小說人物——駱駝祥子,由他反覆創作這樣兩個人物長達十多年的過程來看,孫先生的視角和畫筆始終沒有離開社會的底層。
孫之俊先生是一位愛國進步的藝術家。在他的一生中不僅以畫“導人為善”,而且以一個藝術家愛國的情懷在其親屬的帶動下自1942年積極投身於共產黨領導的愛國救亡運動。為此,孫先生曾被日本憲兵隊抓去,在西單亞北餐館受到日本憲兵隊長的審訊拷打。
1945年抗戰勝利後,孫先生更加堅信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偉大事業,主動聯絡了社會上層人物中一大批進步人士,為人民解放事業做了大量的工作。
1949年,新中國成立了。孫先生滿懷喜悅的心情,為慶祝新中國的成立與李士釗先生合作完成了《武訓畫傳》的創作繪編。但由於對電影《武訓傳》的大批判殃及到所有宣傳過武訓的人,孫先生被迫在報紙上做了公開檢查。並由此改用筆名孫信。
1966年9月2日;“文革”初始他本人遭到殘酷批鬥,身心受到極大摧殘,陷入極端的痛苦,被遣返老家後,於1966年9月5日晚自縊於院內葡萄架下。
孫先生所蒙受的不白之冤,經有關部門審查批准,於1977年10月給予平反。孫先生九泉之下可以安息了。他的作品現在又被陸續重新發表。並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孫先生在漫畫與連環畫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是不會被忘記的,他為後人留下的藝術財富將流芳千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