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訓大傳

武訓大傳

《武訓大傳》是2009年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瞿旋。

書籍信息

作 者: 瞿旋 著

出 版 社: 長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4-1

字 數: 450000

版 次: 1

頁 數: 365

印刷時間: 2009-4-1

開 本: 16開

印 次: 1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35438638

書頁 書頁

包 裝: 平裝

內容提要

武訓是個奇人。他大字不識,硬是靠乞討討出了三座規模超出當時的“希望國小”,且為學校置辦了恆產。假如不是1949年轉為官辦,該校的學生和教師將永續至今,真正的義務免費教育。郭沫若說:“在吮吸別人的血以養肥自己的舊社會裡面,武訓的出現是一個奇蹟。”

武訓也是個偉人。他是世界上唯一沒有文化、進入《世界教育大辭典》的平民教育家。他讓每一個窮人的孩子都能受到教育的夢想,是當時積弱的中國崛起的希望,也是那時貧窮的家庭擺脫苦難的曙光。張學良說武訓是“行兼孔墨”。

武訓更是個聖人。他執著一生,不婚不娶,為了“義”的辦學目標和“善”的佛教信仰,積財無數卻露宿風餐,把磨難當成使命,把苦難當成快樂。他的逝世,撼動三縣,幾萬民眾湧上街頭,呼天搶地,淚慟八荒。馮玉祥贊他“特立獨行百世流芳,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作者簡介

瞿旋,山東日照市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日照市作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一級作家。長篇小說《偵察連》,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獲山東省“五個一”精品工程獎。長篇報告文學《苦門裡走出的博士兄弟》,由山東友誼出版社出版,獲齊魯文學獎。長篇小說《驚天動地》發表於《中國作家》雜誌,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長篇小說《大改制》發表於《中國作家》雜誌,由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說集《海上的風》,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電視劇《港上的風》編劇,獲山東省優秀電視劇獎。發表中篇小說《路就在你腳下》《海上的風》《大勢低迷》《大勢震盪》等數部,《海上的風》獲山東省工業題材中篇小說二等獎。短篇小說、散文、報告文學數十篇,作品總計300餘萬字。

編輯推薦

在未來的時代,極少有人相信,這樣一個血肉之軀曾在地球上匆匆走過——

媒體評論

無論是主動的把武訓先生畫入我們的小圈子,或是被動的讓大家把武訓先生向我們的小圈子裡推,都是因為我們有了小圈子所以連累了武訓先生也被封鎖。我要聲明:武訓先生不屬於我們的小圈子。他不屬於一黨一派。他是屬於各黨各派,無黨無派。他是屬於整箇中華民族。他是屬於四萬萬五千萬人中之每一個人。讓我們把武訓先生從我們的小圈子裡解放出來吧。讓武訓先生從我們的圈子裡飛出去,飛到四萬萬五千萬人每一個人的頭腦里去,使每一個人都自動的去興學,都自動的去好學,都自動的去幫助人好學,以造成一個好學的中華民族,保證整箇中華民族向前進,向上進。進步到萬萬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

導讀

武訓是個奇人。他大字不識,硬是靠乞討討出了三座規模超出當時的“希望國小”,且為學校置辦了恆產。假如不是1949年轉為官辦,該校的學生和教師將永續至今,真正的義務免費教育。郭沫若說:“在吮吸別人的血以養肥自己的舊社會裡面,武訓的出現是一個奇蹟。”

武訓也是個偉人。是世界上唯一沒有文化、進入《世界教育大辭典》的平民教育家。他讓每一個窮人的孩子都能受到教育的夢想,是當時積弱的中國崛起的希望,也是至今貧窮的家庭擺脫苦難的曙光。張學良說武訓是“行兼孔墨”。

武訓更是個聖人。執著一生,不婚不娶,為了“義”的辦學目標和“善”的儒家信仰,積財無數卻露宿風餐,把磨難當成使命把苦難當成快樂。他的逝世,撼動三縣,幾萬民眾湧上街頭,呼天搶地,淚慟八荒。馮玉祥贊他“特立獨行百世流芳,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武訓的精神曾經感召無數。僅馮玉祥先生就捐獻武訓中國小15所。解放前,全國有幾百所。類似今天的“希望國小”。50年代初,幾個文化人有感於武訓的人格力量和普及教育的重要性,拍了一部《武訓傳》的電影,不幸將武訓其人牽涉到一場有關暴力革命正當性的爭論中。武訓的個體善舉,成了維護和宣傳封建文化的“階級”行為。從此,武訓便淡出人們的視野。今天談起來,四十歲以下的人好像沒人知道他。教育家們在回望歷史的時候,也總是默默地繞開,好像歉疚一樣,躲開武訓先生的目光……

與武訓幾乎同時代的一個瑞士教師叫菲斯泰洛奇,一生在教會的孤兒院工作。他和武訓一樣也是一個有著偉大愛心的底層人,為了創辦一所孤兒院、一所教師學校和寄宿學校,推著一輛獨輪車常年奔波。像乞丐一樣的菲斯泰洛奇通過終生的努力,使貧窮落後的瑞士普及了平民教育,走向了富強。菲斯泰洛奇的成功,得到了整個歐洲的讚譽,後世稱他獻身教育的崇高精神為“聖心”“聖德”。郭沫若稱武訓是中國的“菲斯泰洛奇”。但兩個人在後世的遭遇和評價卻天上地下,兩個人的國家也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如今,武訓的夢想已經實現。武訓的使命也由國家承擔。

但我們不該遺忘武訓。為了這不該的忘卻,我們策劃出版了此書。因為產生武訓的那塊故土還在,孕育武訓的某些鄉村文明生態還在,浸潤在山東人骨子裡的孔孟之道還在,凝結家庭、親人和民族的忠孝節義還在。正是這些我們熟悉的東西,溫暖著我們的生命,讓我們不敢對歷史抑或是現實的付出與恩情忘懷。

感謝作者瞿旋,他用了三年的時間研究武訓,並在武訓的家鄉行走體驗。重要的是,瞿旋每天相處的鄰里、親戚和朋友,以及他本人都有著武訓般的憨厚、樸實、豪爽和倔強,承續著齊魯文化的原生血脈。二十四孝的故事,有十孝發生在山東。那裡的人們雖說已經穿了西服,開了汽車,將GDP默默地拱到了全國的第二,但他們依然憨憨地謙卑著,並未胡亂敲門搞得風生水起;那裡的女子們依然像倪萍像鞏俐,端莊大方,溫柔賢惠,甚少在風月場所聽到他們不加掩飾的笑聲。這一點,全國的公安幹警可以作證。

由此,讀武訓就是讀山東,就是讀中國。

安波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