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軌道交通1號線

武漢軌道交通1號線

武漢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全長10.6公里,全線設高架宗關站、太平洋站、礄口路站、崇仁路站、利濟北路站、友誼路站、江漢路站、大智路站、三陽路站、黃浦路站。武漢市軌道交通1號線二期工程分東西兩段,正線全長18.25公里,其中西段工程從宗關至吳家山,長11.26公里設漢西一路、古田四路、古田三路、古田二路、古田一路、舵落口、額頭灣、五環大道、東吳大道9座車站;東段工程由黃埔路至堤角,長6.99公里,設頭道街、二七路、徐州新村、丹水池、岔路口、堤角6座車站。

總體概況

武漢捷運1號線武漢捷運1號線
線路走向:宗關—黃浦路(一期工程),東吳大道—宗關、黃浦路—堤角(二期工程),堤角—漢口北(三期工程,即漢口北延長線),東吳大道—金山大道—徑河(規劃涇河延伸線)
線路長度:一期工程10.6公里,二期工程18.25公里,三期工程5.72公里,全長34.57公里
站點個數:一期工程10個,二期工程16個,三期工程3個,共29個高架站
開工時間:一期工程2000年12月,二期工程2007年4月,漢口北延長線2011年4月
開通運營時間:一期工程2004年7月28日,二期工程2010年7月29日,漢口北延長線2014年5月28日
使用車型:B型車
車輛編組:4節
車輛最高運行速度:80公里/時
設計運營時間:5:45—22:30,遠期5:00—23:00
全日開行列車數量:初期214對,後期250對,遠期284對
投資:一期工程21.99億元,二期工程46.498億元,三期工程漢口北延長線23億元,涇河延長線約22億元。
技術經濟指標:約2.5億元/正線公里
建設單位:武漢捷運集團有限公司。

線路沿革

一期工程

武漢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全長10.6公里,全線設高架宗關站、太平洋站、礄口路站、崇仁路站、利濟北路站、友誼路站、循禮門站、大智路站、三陽路站、黃浦路站,全線共設10個車站,於2004年7月28日通車。

二期工程

武漢市軌道交通1號線二期工程分東西兩段,正線全長18.25公里,其中西段工程從宗關至吳家山,長11.26公里設漢西一路、古田四路、古田三路、古田二路、古田一路、舵落口、竹葉海、額頭灣五環大道、東吳大道10座車站;東段工程由黃埔路至堤角,長6.99公里,設頭道街、二七路、徐州新村、丹水池、新榮、堤角6座車站。二期工程與一期工程合用控制中心,並在古田新建車輛段及綜合維修基地1座,在古田二路和二七路設主變電站。工程採用與1號線一期工程相同的標準與制式。工程採用採用B型車,4輛編組,設計最高行車速度80公里/小時,系統設計最大運輸能力2.85萬人次/小時。
軌道交通1號線二期長18,7公里,由原一期工程(黃浦路一宗關)分別向東西兩頭延伸。西段從宗關到東西湖區的東吳大道,東段從黃浦路到堤角。二期通車後,軌道交通1號線全長達28.8公里。武漢捷運集團介紹,武漢軌道交通一號線全線列車採用全自動駕駛功能,聽從計算機指揮,可以無人駕駛;出發或遇相交軌道時,列車會自動選擇方向;行駛中,列車按運營時刻表自動控制加減速,準點抵達各站;遇緊急情況,列車緊急剎車停在安全距離內;進站“定點”停車,自動對準站台劃定的旅客上車線;跑到終點,列車自動折返。
軌道交通1號線二期15個站點全部配建有公廁男女分設有2—3個蹲位;每個站點都設計了腳踏車棚,車位總數達2000個,市民可方便地騎腳踏車到捷運站換乘。
此外,一期只有盲道和無障礙坡道,二期則在每個站增加了殘疾人使用的垂直升降電梯,直達站台;二期有13個站點設計有廣場或綠化節點,位於進出站口或站點過街天橋的上橋處;二期車輛是“鼓肚子”造型,坐車人感覺更寬敞;車輪上增由Ⅱ了防震裝置,乘坐感覺更平穩,車輛之間的車鉤設計了緩衝裝置,遇突然剎車可將撞擊的“副作用”減到最小;車輪上的吸音設計可以降噪9分貝,夜間行駛安靜。
據悉,試運營期間,軌道交通1號線二期將安排上線列車18列,行車間距6分鐘,運能9500人/小時,能滿足高峰小時最大斷面客流的需要。年內,還將增加上線列車數量,行車間距縮短到5分鐘。

漢口北延長線

軌道交通1號線漢口北延長線於2014年5月28日開通,漢口北延長線全線為高架線路,全長5.72公里,設滕子崗站、灄口新城站、漢口北站3座高架車站,平均站間距為1845米。該延長線起於堤角站,上跨張公堤,沿解放大道下延線北行,隨後線路向北延伸,先後跨過朱家河和三環線,最終抵達位於漢口北大道北側的漢口北終點站。從堤角站出發,抵達滕子崗站和灄口新城站,站與站之間僅需1分鐘的路程。從灄口新城站駛往終點站、輕軌最大站漢口北站,這兩站相隔3400餘米,約5分鐘路程,全程僅需10分鐘。
漢口北工程在原有成熟技術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創新,新建的3座車站雨棚進行了人性化設計處理。滕子崗、灄口新城站台雨棚沿用1號線曲線倒三角形空間鋼管桁架結構;而漢口北站台雨棚則採用四角錐網架結構,該結構使站台顯得更加通透敞亮,給乘客帶來舒適感。
1號線從東吳大道至堤角站單程運行時間58分鐘,漢口北延長線開通後,1號線正線將長達34.57公里,初步估算,從東吳大道至漢口北全程耗時70餘分鐘。
漢口北站後,巨龍大道北側將新增停車場1處,位於武漢市堤角~漢口北地方鐵路工程終點的東北端,為地面式停車場,面積86557.47㎡,合129.8畝,主要包括綜合辦公樓、停車列檢庫、工程車庫、月檢庫、材料庫、洗車庫、變電所、污水處理站等建築,房屋建築總面積約17913㎡。停車場設出入場線與正線連線,出入場線最小曲線半徑為200m,最大線路縱坡為28‰,出入段線長870m,雙線,全高架,跨越泵站河,進入停車場場區後逐漸落地。停車場設有停車列檢庫(14股道)、月檢庫(2股道)、工程車庫(1股道)、洗車庫(1股道)。
初期,軌道交通1號線漢口北延長線與軌道交通1號線採用貫通運營方式,將通過大小交路(漢口北至東吳大道為大交路,堤角至東吳大道為小交路)方式進行運營。後期隨著漢口北的客流增加,捷運運營公司會調整行車模式,採取東吳大道至漢口北的大圈跑的方式行車。
1號線漢口北延長線的開通試運營,將使1號線延伸至黃陂區漢口北大市場,並將吳家山開發區、漢口中心區、堤角後湖大型居住區及快速發展的漢口北聯繫起來,真正形成一條貫穿漢口東西方向的骨架線路,也是銜接漢口北地區與城市中心區的一條重要客運交通走廊。該工程的開通試運營將進一步改善漢口北地區出行狀況,推進漢口北市場群建設,增強武漢商貿輻射力,促進武漢商貿業發展,同時也將對武漢市拓展城市空間、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根據2010~2020年武漢市城市總體規劃,在建的軌道交通1號線增加吳家山到東山支線(即武漢軌道交通23號線),設舵落口站-走馬嶺站-東山站-毛陳站-孝感東站,遠期預留新墩、荷包湖、設站條件。武漢軌道交通23號線(東山線)屬武漢新城軌道交通,從吳家山沿107國道到孝南東山鎮並延伸到孝感東

徑河延伸線

2011年12月,武漢捷運集團完成了捷運1號線東西湖徑河延長線的可行性研究報告,並上報給省發改委,但由於該項目不在國家批覆的《武漢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2010-2017)》之列,省發改委沒有受理。
2014年3月,《武漢市第三輪軌道交通建設規劃》通過市政府常務會,並上報國家發改委。
2014年8月,國家發改委已組織專家來漢召開現場評估會。會議決定,原則同意1號線徑河延伸線(金山大道~徑河)等10條線(段)納入本輪建設規劃。
2015年3月,武漢市軌道交通1號線徑河延伸線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第二次公示。
2015年6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以發改基礎【2015】1367號文批覆同意《武漢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2015—2021年)》。本輪建設規劃包括1號線延伸工程。
1號線徑河延伸線工程線路全長3.97km,均為高架線,共設3座車站。在徑河北側設徑河停車場一處。工程不設主變電所,採用分散供電方式,在東吳大道~涇河段就近引入2回10kV電源向新建的3座高架車站和徑河停車場供電。工程採用B型車4輛編組,最高運行速度為80km/h。工程採用DC750V接觸軌下部受電。
徑河延伸線的3個車站分別為金山大道站、啤磚路站及徑河站,均為三層高架車站,有效站台長度為80m。各車站均採用半開敞式站台,站廳、公共區不設空調。站務用房設空調。
設計推薦簡支單箱梁作為高架區間的主要上部結構型式。一般地段簡支梁採用滿堂支架現澆施工法,跨越徑河簡支梁採用移動模架施工法。全線還是以菱形墩為主,均用於雙線線間距小於等於4.0m處。根據線路在道路平面上的位置、立墩的需要部分墩設為門式剛架墩、T墩。
軌距:1435mm。
鋼軌:正線、折返線採用60kg/m鋼軌,停車場線路採用50kg/m鋼軌。
扣件:WJ-2型扣件,彈條I型扣件和檢查坑扣件。
道床:正線推薦採用支承塊承軌台式混凝土整體道床,停車場採用碎石道床。
道岔:正線、輔助線採用60kg/m鋼軌9號單開道岔及交叉渡線,停車場線採用
50kg/m鋼軌7號道岔及交叉渡線。
徑河停車場用地位於徑河以北,東流港以東,1號線西延線終點站徑河站北側,呈南北向盡端式布置,由運用庫、洗車庫、辦公生活房屋及輔助生產房屋組成。運用庫布置於場址北端,由工程車庫、月檢庫、停車列檢庫及輔跨、預留停車列檢庫組成。洗車庫平行並列布置於入場線以東,採用往復式布置,洗車作業效率較高。綜合辦公樓(含停車場及綜合維修辦公、工區、司機公寓、食堂、浴室、給水加壓站等)、污水處理站、牽引變電所等布置於咽喉區西側主出入口附近。停車場內設有環行運輸道路和消防道路,與各個生產區域及辦公區域相連,設定兩個出入口與場外規劃道路相連通,保證消防通道要求。其中主出口位於西側,次出口位於場址北端,分別與規劃道路相接。停車場總占地9.93ha,房屋建築總面積約19687㎡。徑河停車場承擔開行33對/h運營條件下車輛的運用、停放、列檢及周月檢工作,配屬車輛的月檢以上工作由古田車輛段承擔。並設定綜合維修工區,承擔部分線路的建構築物、設備系統的維修工作。停車列檢庫(近/遠期):10/18列位;月檢庫(近/遠期):2/2列位。洗車線及洗車庫:洗車工藝設定成“八”字往復式布局,在洗車線前後分別設定了牽出線。設定1線工程車庫一座,有效長>80m。
工程施工工期為30個月。

站點介紹

武漢軌道交通1號線武漢軌道交通1號線
一期工程(運營中)
宗關站(一期起點,換乘武漢軌道交通3號線),太平洋站,礄口路站(換乘武漢軌道交通10號線),崇仁路站,利濟北路站,友誼路站,循禮門站(換乘武漢軌道交通2號線),大智路站(換乘武漢軌道交通6號線),三陽路站(換乘武漢軌道交通7號線),黃浦路站(一期終點,換乘武漢軌道交通8號線)
二期工程(運營中)
東吳大道站(二期起點),五環大道站,額頭灣站,竹葉海站(2014年9月17日開通),舵落口站(換乘武漢軌道交通12號線),古田一路站,古田二路站,古田三路站,古田四路站,漢西一路站、頭道街站,二七路站(換乘武漢軌道交通10號線),徐州新村站,丹水池站,新榮站,堤角站(二期終點,換乘武漢軌道交通12號線)
漢口北延長線(運營中)
滕子崗站、灄口新城站、漢口北站
涇河延長線(建設中)
金山大道站、啤磚路站、徑河站.
運營票價
武漢軌道交通統一按里程限時分段計價:2元可乘坐9公里;3元可乘坐14公里;3元以上每增加1元可乘坐的公里數比上一區段遞增2公里(4元可乘坐21公里,5元可乘坐30公里,6元可乘坐41公里)。
每次乘車限時180分鐘。
使用“武漢通”、儲值票的乘客可以享受9折優惠,老年儲值票5折優惠(需與老年證同時使用)。
運營時間
1號線工作日首末班車時間
車站 漢口北方向 東吳大道方向 車站 漢口北方向 東吳大道方向
首班車 末班車 首班車 末班車 首班車 末班車 首班車 末班車
東吳大道 5:45:00 22:30:00 友誼路 5:45:00 23:05:00 5:49:00 23:04:00
五環大道 5:48:00 22:34:00 5:45:00 23:35:00 循禮門 5:47:00 23:08:00 5:47:00 23:01:00
額頭灣 5:45:00 22:37:00 5:47:00 23:32:00 大智路 5:49:00 23:10:00 5:45:00 22:59:00
竹葉海 5:47:00 22:39:00 5:45:00 23:30:00 三陽路 5:45:00 23:12:00 5:47:00 22:56:00
舵落口 5:45:00 22:40:00 5:51:00 23:29:00 黃浦路 5:47:00 23:15:00 5:45:00 22:54:00
古田一路 5:48:00 22:43:00 5:48:00 23:26:00 頭道街 5:47:00 23:15:00 5:49:00 22:51:00
古田二路 5:50:00 22:45:00 5:45:00 23:23:00 二七路 5:47:00 23:19:00 5:47:00 22:49:00
古田三路 5:45:00 22:47:00 5:48:00 23:21:00 徐州新村 5:49:00 23:21:00 5:45:00 22:47:00
古田四路 5:47:00 22:49:00 5:46:00 23:19:00 丹水池 5:45:00 23:24:00 5:48:00 22:45:00
漢西一路 5:49:00 22:51:00 5:45:00 23:18:00 新榮 5:48:00 23:27:00 5:45:00 22:42:00
宗關 5:45:00 22:53:00 5:48:00 23:16:00 堤角 5:50:00 23:29:00 5:49:00 22:39:00
太平洋 5:48:00 22:56:00 5:45:00 23:12:00 滕子崗 5:52:00 23:31:00 5:47:00 22:37:00
礄口路 5:45:00 22:58:00 5:45:00 23:10:00 灄口新城 5:54:00 23:33:00 5:45:00 22:35:00
崇仁路 5:47:00 23:01:00 5:47:00 23:08:00 漢口北 5:45:00 22:30:00
利濟北路 5:49:00 23:03:00 5:45:00 23:06:00
1號線雙休日首末班車時間
車站 漢口北方向 東吳大道方向 車站 漢口北方向 東吳大道方向
首班車 末班車 首班車 末班車 首班車 末班車 首班車 末班車
東吳大道 6:30:00 22:30:00 友誼路 6:34:00 23:05:00 6:30:00 23:04:00
五環大道 6:33:00 22:34:00 6:30:00 23:35:00 循禮門 6:36:00 23:08:00 6:36:00 23:01:00
額頭灣 6:36:00 22:37:00 6:36:00 23:32:00 大智路 6:30:00 23:10:00 6:34:00 22:59:00
竹葉海 6:30:00 22:39:00 6:34:00 23:30:00 三陽路 6:32:00 23:12:00 6:32:00 22:56:00
舵落口 6:32:00 22:40:00 6:33:00 23:29:00 黃浦路 6:35:00 23:15:00 6:30:00 22:54:00
古田一路 6:35:00 22:43:00 6:30:00 23:26:00 頭道街 6:30:00 23:17:00 6:34:00 22:51:00
古田二路 6:30:00 22:45:00 6:34:00 23:23:00 二七路 6:32:00 23:19:00 6:32:00 22:49:00
古田三路 6:32:00 22:47:00 6:32:00 23:21:00 徐州新村 6:34:00 23:21:00 6:30:00 22:47:00
古田四路 6:34:00 22:49:00 6:30:00 23:19:00 丹水池 6:30:00 23:24:00 6:36:00 22:45:00
漢西一路 6:36:00 22:51:00 6:38:00 23:18:00 新榮 6:33:00 23:27:00 6:33:00 22:42:00
宗關 6:30:00 22:53:00 6:36:00 23:16:00 堤角 6:35:00 23:29:00 6:30:00 22:39:00
太平洋 6:33:00 22:56:00 6:32:00 23:12:00 滕子崗 6:30:00 23:31:00 6:37:00 22:37:00
礄口路 6:35:00 22:58:00 6:30:00 23:10:00 灄口新城 6:32:00 23:33:00 6:35:00 22:35:00
崇仁路 6:30:00 23:01:00 6:34:00 23:08:00 漢口北 6:30:00 22:30:00
利濟北路 6:32:00 23:03:00 6:32:00 23:06:00

註:1號線雙休日末班車時間與工作日末班車時間一致。

乘車提示
雖然1號線大部分車站採用側式站台,因此列車到站時是右邊車門打開。但是也有部分車站(古田一路站,宗關站,二七路站)是島式站台,列車停靠時打開的是左邊車門。所以如果乘客倚靠在左邊車門時,列車開門時可能會摔傷,所以列車到站前請不要在車門依靠。

線路歷史

早期過江計畫
捷運1號線曾經準備通過武漢長江二橋過江,沿徐東大街及中北路、中南路,直至武昌傅家坡。在修建二橋時曾為此預留了3個可拆卸鋼架,允許1號線借橋面中間兩股車道過江。後因長江二橋車流量遠超預期而作罷,預留結構也在2003年大修後拆除。
車站冠名
1號線如下站點已被冠名:亞心醫院·循禮門站、泰爾美·額頭灣站、武纜集團·古田一路站、航天彩虹鎮·東吳大道站。
原京漢鐵路漢口城區段
武漢捷運1號線1期線路在漢口的走的是拆除原京漢鐵路漢口城區段後修建的京漢大道,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捷運1號線繼承了京漢鐵路的衣缽。其中捷運1號線的循禮門站及大智路站,正好在原京漢鐵路循禮門火車站及大智門火車站的原址附近。

線路大事記

2000年4月,鐵四院完成總體設計。12月,武漢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開工。
2002年6月,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主體工程基本完工。
2003年1月,武漢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開始鋪軌。
2003年5月,軌道1號線一期鋪就全程軌道,投資額19億元。
2004年7月28日,武漢軌道交通一號線進入觀光試運營,輕軌一期全長10.234公里,設站點10座。2007年6月25日,武漢軌道交通1號線二期工程東段開工建設,西段開始鋪設管道,為開工做前期準備。按照國家發改委的批覆,武漢市軌道交通1號線二期全長18.448公里,全線高架,總投資51億元。
2010年6月12日,軌道交通1號線二期全線試車。輕軌1號線的最高時速可達到80公里,平均時速36.5公里。1號線一期運行時速為60至70公里。
2010年7月20日,軌道交通1號線二期試運行。
2010年7月28日,軌道交通1號線二期試運營。
2011年4月28日,軌道交通1號線三期漢口北延長線開工建設。
2013年9月,軌道交通1號線三期漢口北延長線全線區間橋樑貫通,車站結構全部完成,全線軌通。
2013年11月25日,軌道交通1號線三期漢口北延長線實現電通。
2013年12月25日,軌道交通1號線三期漢口北延長線開始全線試運行。
2014年5月28日,軌道交通1號線三期漢口北延長線實現試運營。
該集團老捷運人介紹,以上大事記只是軌道交通1號線工程建設的歷史,其醞釀及設計,應上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
1984年,武漢市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醞釀武漢軌道交通。
1992年10月,武漢市軌道交通建設辦公室(公司)成立,編制《武漢市輕軌交通一號線首期工程項目建議書》,跨出實質性一步。
1993年8月,北京市城建設計院編制了《武漢市輕軌交通一號線一期、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1994年6月,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對北京城建設計院的“一號線預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評估。
1998年11月,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完成《武漢輕軌交通一號線一期工程綜合規劃》。
1999年10月,國家計委批准立項。12月,市軌道辦委託鐵道部第四勘測設計院為一號線一期工程總體設計單位。
由此可見,武漢軌道交通歷史,遠遠不止10年,而是26年。

捷運建設

第三軌供電方式
武漢軌道交通一號線列車使用了第三軌供電方式。第三軌又稱接觸軌(黃色軌道),帶有750伏的高壓電,特意採用下面裸露,其他三面絕緣,以避免觸電事故發生。列車一側裝有受流器,通過碳刷從接觸軌受流。
吸音隔聲屏降噪音
一號線通車後,沿線居民將不會受到噪音影響。專家解釋,這是由於一號線沿途的軌道兩側設定了吸音隔聲屏,特別是在經過的居民區、醫院等路段,隔音屏最高達到2米,且呈封閉狀,能有效阻礙聲音傳播。
同時,一號線全線採用彈性整體道床、無縫鋼軌,並減少軌道接縫,使車輪柔和地接觸鋼軌,大大降低了震動。
“雙迴路”供電系統
武漢軌道公司專家透露,武漢捷運一號線有兩個獨立電站輸電,採用“雙迴路”供電系統,即使遇到停電,也能保證其正常運營。
其供電硬體採用了雙組變電站供電模式,即每條線由兩個獨立的主變電站供電,分別由不同的市屬變電站輸電。兩個變電站可實現越區供電,如出現其中一個主變電站停電,系統將自動切換,由另一主變電站來擔負全線的供電任務。
就算兩個主變電站同時停電,也不會導致輕軌“失控”。輕軌的指揮系統,如調度電話、通訊系統等在停電情況下仍能正常使用,它們全部由蓄電池供電。指揮中心可迅速下達指令,通知司機、車站執行緊急疏散預案。
國內唯一的陸上軌道交通“彩虹橋
”有意思的是,一號線上還建有國內唯一的陸上軌交“彩虹橋”。這緣於一號線建設中的兩大難題:如何穿越長江二橋和江岸貨場鐵路上空?
長江二橋下的鐵路,曾令輕軌穿越二橋的規劃幾易其稿。最終敲訂的方案是下穿二橋,降低黃浦大街高度,從上到下形成二橋、一號線、馬路三層的格局。
江岸貨場仍在使用,一號線越過鐵路上方,中間不能架橋墩,只能架設超長跨度橋。其中兩跨長50米,正中的一跨達105米,而武漢一號線橋樑平均跨長僅為30米。這么大跨度的橋樑,要保證其安全,不僅橋樑厚度比其他路段要厚近30厘米,上方還將修建鋼拱,以分擔橋樑巨大的壓力。
十年建設無重大事故
武漢一號線還被行業內人士稱為最安全的重點建設工程。據市城建委安全站官員介紹,從2000年動工,到即將全線通車。該工程建設施工過程中,未發生過一例重大事故,創造了國內、省內重點工程安全施工的奇蹟。

捷運現況

10年兩次“升級”從觀光式運營到交通大動脈輕軌一線挑起大漢口東西兩端
軌道交通1號線已經為市民服務整整10年了。自2004年以來,它從觀光式的公共運輸方式成為沿長江和漢江邊生活的市民出行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日均客流量達28萬人次,大漢口地區的交通大動脈也從此打通,人員和經濟往來的“血液”流速加快。
1號線改變了大漢口的城市格局,如今沿著這條軌道,沿線至少出現了5個繁華的商圈,深刻地影響了這座城市的大布局。

開啟一個時代

全國第7個有軌道交通的城市
2004年7月28日上午9時,隨著首趟列車從宗關站啟動出發,武漢正式邁入了軌道交通時代。
這趟列車沿解放大道東行至太平洋站,又經漢西路轉至京漢大道,沿京漢大道又行至黃浦路止,完成了全長10.234公里的首秀。列車途經10個車站,單向行完全程約17分鐘。
當年的1號線曾被定位為觀光試運營,交通運輸功能並未完全激活,運行第一年只有7800餘市民嘗了嘗鮮。然而,隨著1號線二期和三期(漢口北)工程相繼建成投入使用,東至黃陂,西達東西湖,大漢口地區出現了一條運行速度快,安全有保障的快速通道,與解放大道一起成為貫通東西的大動脈。
1號線不同尋常的意義還在於,它使武漢繼北京天津香港上海台北廣州後,成為我國第7個擁有軌道交通的城市,凸顯了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遠瞻性,也使得城市面貌更加現代。

打通一條動脈

一線串連大漢口東西兩端
2004年7月28日,宗關至黃浦路通車;2010年7月29日,東段東吳大道至宗關通車,西段黃浦路至堤角通車;2014年5月28日,堤角通至漢口北。歷經三期建設,輕軌一線貫穿東西湖、礄口、江漢、江岸、黃陂五區,整個大漢口沿長江、漢江一線串連起來。

引領一種格局

商圈與高樓沿輕軌鋪開
如今沿著1號線漫步,你會發現沿線地區高樓林立,成片成規模的大型社區拔地而起,城市面貌為之一變。
這種物理性的城市格局變化帶來了化學反應。如今,1號線沿線已有漢口北、武漢天地、武廣及江漢路片、融僑錦城片區等四大商圈。2014年9月17日,宜家在武漢的第一家店也會開張,它也將緊緊依託1號線,竹葉海站將有專門的通道與宜家相連,新的商圈將呼之欲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