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山林場

武功山林場

武功山林場位於江西省吉安市安福縣西北部,總場場部設在洋溪鎮。始建於1954年11月,名稱為江西省武功山林場,隸屬於省農林廳,場部設在宜春市袁州區唐家山;1955年因管理不便,劃分為武功山林場和明月山林場,分屬吉安和南昌專署管轄;1958年武功山林場併入江西省武功山農林牧副綜合墾殖場,稱為武墾武功山林場;1970年初,由安福縣接管,更名為國營安福縣武功山林場;1977年11月由井岡山地區農林墾殖局接管,更名為井岡山地區武功山林場;1979年4月又改名稱為吉安地區武功山林場;2000年5月下放為安福縣管理,2003年5月更名為“吉安市武功山林場”,繼續保留副縣級建制,差額撥款事業單位。

林場簡介

武功山林場位於江西省吉安市安福縣西北部,總場場部設在洋溪鎮。始建於1954年11月,名稱為江西省武功山林場,隸屬於省農林廳,場部設在宜春市袁州區唐家山;1955年因管理不便,劃分為武功山林場和明月山林場,分屬吉安和南昌專署管轄;1958年武功山林場併入江西省武功山農林牧副綜合墾殖場,稱為武墾武功山林場;1970年初,由安福縣接管,更名為國營安福縣武功山林場;1977年11月由井岡山地區農林墾殖局接管,更名為井岡山地區武功山林場;1979年4月又改名稱為吉安地區武功山林場;2000年5月下放為安福縣管理,2003年5月更名為“吉安市武功山林場”,繼續保留副縣級建制,差額撥款事業單位。
現經營山林面積16829公頃,其中林地面積15534公頃,森林覆蓋率85.5%,活立木蓄積140.2萬立方米,年淨生長量6.7萬立方米,毛竹125萬株。管轄三天門、大布、錢山、社上、橫江、洋溪6個營林分場、1個茶廠和內設黨政辦公室、生產科、林政科、銷售科、財務科5個科室,全場在編職工784人,離退休、退職334人,合計1118人。
1992年被評為“全國100強國營營林林場”之一,居全國第52位,江西省第2位。同年被評為“全國先進國營林場”。

旅遊資訊

武功山,自古有“江南名山”和“道佛勝地”之稱,主峰(金頂)海拔1918.3米,屬省內最高峰,是旅遊開發投資的熱點。2002年武功山被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金頂、高山草甸、龍潭飛瀑、千年銀杏、萬畝竹林、廣極宮、太極宮遺址等風景名勝均在武功山林場三天門分場轄區內,武功山國家森林公園是大型山嶽型風景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域內風光旖旎。風景資源類型可概括為:佛道名山、奇峰怪石、佛光雲海、幽泉飛瀑、高山草甸、名木古樹、奇洞怪石、湖島風光、文物古蹟等類型,具有“雄、險、奇、幽”的特點。其旅遊性質集觀光遊覽、休閒避暑、度假、宗教旅遊、傳統教育為一體的多功能大型山嶽型遊覽區,極具旅遊開發和利用價值。
為了策應省委、省政府“三個基地、一個後花園”戰略,安福縣委、縣政府提出了“旅遊興縣”方針,將開發武功山旅遊工作擺上了重要議事日程。為促進旅遊業發展,儘快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武功山林場投資近百萬元興建旅遊設施---三天門賓館、游步道、維修景區公路、景點開發與宣傳。
三天門賓館座落在武功山半山腰中,是一座集吃住、娛樂休閒於一體的仿古建築式樣賓館,可同時接納遊客50餘人,設有標準單人房6間,豪華單人房1間,標準雙人房3間,標準3人房10間,內部設施齊全,衛生整潔,環境優雅;賓館周圍竹林掩映,古樹參天,清泉潺潺,風景如畫。為前來武功山觀光、休閒、避暑的人們提供了方便,並提升了武功山旅遊的品味。

景點介紹

漢朝末年,相傳有武氏夫婦,遠道而來修煉,婦止西昌(今泰和),夫止滬瀟(今安福)。分別以”武姆”、“武公”名山。後傳南朝陳武帝時,武公山神陰助王師平定侯景之亂,遂更名為“武功”。 武功山群峰競秀,危崖嵯峨;雲環霧繞,瀑飛珠噴。主峰金頂,有江西境內第一峰之稱,九龍、香爐、明月、齊雲、箕峰、象峰等10餘座高山拱衛在周圍,有如“眾星伴月”,山體延綿百里。
唐朝年間,武功山道佛兩教鼎盛一時,當時武功山有集雲、三天門、白沙、九龍四大道教、佛教勝地,宮、觀、寺廟近百座,僧人道士近千人。據記載武功山先後建起了三塔、六亭、七閣、七樓、四台,大大小小的庵堂廟宇遍布山中,神壇石佛,磨崖石刻遍布各處。其中白鶴寺、太極殿、集雲觀、行宮等處尤為有名。
武功山主峰金頂,拔地擎天,氣勢雄偉。常年雲繚霧繞,除秋高氣爽的九、十月外,其他時節很難見到它的真面目。從山下往上看,頂峰猶如筍尖,登上山頂,平坦如原,高山草甸,竟如北方的大草原。
白鶴峰伸頸展翼,振振欲飛,相傳晉地有白鶴真人在這裡乘白鶴飛升,後人便在這裡建了“白鶴寺”。這座寺廟規模宏大,建築考究,巨石壘壁,生鐵鑄瓦。原寺在上世紀50年代末損毀,僅存寺門石坊屹立山巔。秋高氣爽時節,佇立山頂,極目遠眺,山川秀色,盡收眼底。清晨觀日出,佛光如環,別有一番景色。
武功山的古代建築及人文景點大都蕩然無存,但它不經雕飾,美自天然。著名的景觀有筆架山、秀才嶺、小桃源、看經岩、州字崖、小天池、馬蹄泉、米磁石、龍床石、臣龍橋、天生橋、吊馬樁、沖天柱、大刀劈空、五雷擊鼓,三十六石四十八澗,五星連池,天心瀑水崖洞、三仙洞、石廊洞、書林洞、仙雲洞、黑風洞、金雞石屋等。在這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觀中,天心瀑水崖尤為獨特,必須由上而下俯看。因此,前人便在起瀑處兩端峭崖上建起了一座10餘米長的單孔“虹橋”,遊人倚立橋上,憑欄觀瀑。豐水季節,瀑布似銀龍從橋洞竄出,一瀉70餘米,落入暗沉沉的深潭,氣勢雄偉;枯水時期,又如白練千尺,飄然而下,隱入青山,令人心曠神怡。
“武功盛名招遠客,白鶴奇峰引人來”。歷代學者、文人墨客慕名前來、流連忘返。陶淵明陸游黃庭堅楊萬里周必大鄒守益等多次登訪,留下了不少優美詩篇。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於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冒著風雪嚴寒,在武功山中跋山涉水,有《江右游日記》為證。
武功山還是一個天然寶庫,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屬國家重點保護的動物有短尾猴斑狗小靈獵蘇門羚大鯢等;木本植物就有104科,278屬,696種之多。由於人跡罕至,多處仍保持原始森林狀態。這裡森林茂密,氣溫比山下低8—10度,是避暑、旅遊、休閒的理想勝地。
現將武功山的部分景點及歷史介紹如下:
1、千年銀杏:距今1400多年,明嘉靖元年(公元1527年)皇帝之母有病,欽派道教四十八代天師張彥鵬和知事郭家運,到武功山來祭拜山神,祭拜之後國母鳳體康復如初。於是,龍顏大悅,下旨給武功山的各路神仙封號。這株白果樹封賜“大將軍”。白果樹原高41米多,胸圍9.46米左右。1974年遭雷擊攔腰折斷,5年後又奇蹟般地再現了滿樹綠枝。
2、龍潭瀑布群:武功山大小瀑布百餘條,落差100米以上的有5條。尢為有名的龍潭瀑布處於三天門至南坪的深山峽谷內,落差達百餘米,山谷內林木遮天,竹林掩映。
3、白沙江:河水長年在巨石上沖刷,河底留下一個個梯級排列的小石池,池水清澈見底,狀若浴池。夏日流水孱孱,一個個小浴池成為遊客天然的消暑沐浴地。
4、金頂:又名白鶴峰,海拔1918.3米,為武功山主峰。其西北絕壁千仞,難於登攀。山頂東南向高山草甸連綿不斷,總面積達十萬畝,成為武功山金頂獨特的景觀。金頂觀日出,雲蒸霞蔚,同樣妙不可言。
5、求嗣壇:位於金頂正南,泉水清澈,飲之甘甜,為江西海拔最高的泉水。傳說文天祥之母就是飲此泉水後生下文天祥的。
6、千丈崖:武功山金頂的西北面,絕壁千仞,崖如刀削,鬼斧神工,嘆為觀止。
7、古庵遺址:(1)圖坪庵:建於洪武八年(1375年),由史谷蟾與李道貞創建。嘉靖1556年毀於火災。(2)集雲庵:位於圖坪東北,於三國赤烏年間首建道場,初名“小桃源”。現遺址上僅有一隻石龜和破碎的鐵瓦。(3)觀音廟:觀音廟位於武功山金頂南面山腰,得名於佛光出現。明嘉靖三十五年,由白雲禪師創建。(4)古祭壇:武功山現存四座古祭壇,位於海拔1918.3米的武功山金頂,分東南西北四個朝向,均建於東晉時期,距今1700餘年的歷史,是目前全國發現的海拔最高的古祭壇群。(5)白鶴觀:位於武功山金頂,得名於古時白鶴真人在此修煉成仙的傳說。白鶴觀俗稱“茅庵”,供奉張(道陵)、葛(玄)、許(遜)等正宗道祖,同時還祀王爺、包公、雍天君、趙公元帥、李靖等神像。至今前來朝拜的信士絡繹不絕,香火鼎旺。另有白鶴峰山門,建於清朝康熙六十年(1722年),乾隆五十八年重修(1793年)。創建後重修六次,現山門沿存橫批“白鶴峰”,對聯“萬里雲山齊到眼,九霄日月可摩肩”,字型遒勁有力。
8、千年紫薇:樹圍3.8米,現高8米(原樹高20多米),在1.3米處分杈,為六根直立主幹,大小均等,完全平行直立,錯落有致,十分獨特和美觀。樹齡達千年,實屬罕見。此樹於2004年在武功山中被盜挖,現移栽在武功山林場大院內,每年7-9月花開季節,五顏六色的小花如一條條小花辮垂落在樹幹上,漂亮極了,當地民眾慕名前來觀賞。

木材市場

武功山林場“十一五”期間,年採伐木材限額2.37萬M3,毛竹5萬根。武功山林場在吉(安)蓮(花)公路邊建有贛西第一木材市場,交通便利,距昌贛高速100KM,安福火車站40KM。貨場占地30餘畝,可存放木材1.5 萬M3,主要提供杉條木、杉原木、松原木、毛竹等木竹原料產品以及採伐剩餘物,場內配有專業檢尺隊和裝卸隊,木材銷售全面實現產、供、銷、加工、運輸、辦證放行一條龍運行,提供一站式服務,方便快捷優質的服務提高了市場競爭力,贏得木材客商的青睞。

改革探索

一個有五十餘年歷史的國有林場,體制幾經變化,但改革和發展的步伐從未停止過,曾有過輝煌,也有過失落。受政策的影響,場辦學校併入社會化管理,場辦工業為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都已改制轉型。為探索一條國有林場發展新路,拓寬職工就業門路,搭建創業平台,深化三項制度改革,達到林場與職工雙贏。武功山林場乘著全省林業產權制度改革的春風,圍繞林場發展、職工富裕的目標,由場發起並扶持,組建私營林場---安福縣金牛林業有限公司,現有473名職工自願參股,募集股金近三百萬元。該公司於2006年3月,經工商部門批准成立,同時嚴格按《公司法》進行運作,股東代表會、董事會、監事會均告成立,辦公樓也裝飾一新。2006年春季已聯營造林4700畝,公司計畫在五年內達到5萬畝經營規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