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描寫

正面描寫

正面描寫,就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狀態 直接具體地描繪出來。這是一般記敘文和文學寫作常用的表達方法。

正面描寫正面描寫
正面描寫是作家在進行文章小說寫作時所使用的表現手法之一,是描寫手法的其中一種。正面描寫一般包括動靜描寫,虛實描寫,色彩渲染描寫,觀察角度變化描寫,點面結合描寫五種描寫方法;對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心理方面進行的直接描寫,也叫寫實

人物

正面描寫魯迅
正面描寫人物,就是指直接描寫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動和語言。

1、外貌描寫:也稱肖像描寫。即是對人物的外貌特徵(包括人物的容貌、衣著、神情、體型、姿態等等)進行描寫,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達作者的愛憎,加深讀者對人物的印象。外貌描寫的要求是:根據需要,抓住特徵,繪形傳神,刻畫性格,顯示靈魂。

外貌描寫有兩個關鍵:

第一,進行肖像描寫,要根據情節發展的需要去寫,不能每寫到人就必寫人的肖像。寫肖像,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例如,在《一面》這一課中,作者三次描寫到魯迅的肖像,重點突出了“瘦”這一特點,把魯迅先生為了革命忘我工作,積勞成疾的高尚品質表現出來了。

第二,外貌描寫切忌公式化、臉譜化。一般情況下,“人如其面”。然而人的內心與外貌並不總是一致的,外表

正面描寫王熙鳳
漂亮不一定心靈美,而且,“知人知面不知心”。優秀作品中寫的好人外貌不一定都是漂亮、英俊;寫的壞人也並不一定都是麻子、瞎子、跛腳。例如,在《巴黎聖母院》中,敲鐘人很醜陋,但是,他的心底卻無比善良。在《紅樓夢》中,王熙鳳長得很美,但是,卻笑裡藏刀,頗有心計。並不是一定要把人物的外貌描寫和人物的品質弄成相反的,而是要根據人物的具體特點來寫。

2、心理描寫:以語言文字對人物的內心世界、思想道德品質、個性性格特徵所進行的描寫。進行心理描寫應注意掌握以下三個原則:

第一,寫人物的心理活動,應寫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環境中必然產生的心理活動,而不能為心理描寫而進行心理描寫。

第二,寫心理活動,要防止左一個心理活動,右一個心理活動。只有在關鍵的情節、動作、表情出現時,才伴之以心理描寫。

第三,寫心理活動,要努力寫人物細微的感情波瀾和複雜的心理變化過程。

3、行動描寫:通過語言文字表現人物自身在矛盾鬥爭中的行動,來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徵和精神面貌的描寫。孔子說:“聽其言,觀其行”,對於一個人來說,從他的行動中看他的品質,是最為準確的,因此,描寫人物的行動是突出一個人物的性格特點的好方法。所以,茅盾說:“人物的性格必須通過行動來表現。”又說:“既然人物的行動(作品的情節)是表現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那么,人物性格是不是典型的,也就要取決於這些行動的有沒有典型性。作者支使人物行動的時候,就要儘量剔除那些雖然生動,有趣,但並不能表現典型性格的情節。”行動描寫應掌握兩個原則:

第一、人物性格應當從他自己的行動里流露出來;

第二、人物的行動應當經過選擇,足以表現人物的性格。因此描寫人物行動的目的就應十分明確;

第三、要注意人物行動的生動性和典型性。所謂生動性,指的是作者不僅要寫出人物在做什麼,而且要寫出他怎樣做。所謂典型性,則指的是作者要寫出人物為什麼這樣做,而不那樣做。

4、語言描寫:即通過人物的語言來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的描寫方法。“聞其聲,知其人”,人物語言是人物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往往鮮明地體現著人物的性格特徵。例如《變色龍》中對奧楚蔑洛夫的語言的描寫,把這條變色龍”專橫跋扈、欺壓百姓,趨炎附勢,見風使舵的性格刻畫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對於語言的描寫應該掌握這樣兩個原則:

正面描寫李逵
第一:使讀者由說話看出人物來”(魯迅語)

所謂看出人物來,就是從人物的語言看出人物的性格來,看出人物的身分、地位、職業、年齡、文化層次等等。言為心聲,人物語言是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的表現。在《水滸傳》中“招安!招安!招甚鳥安!”,這是李逵後來常說的話,從李逵這短短的幾句話中,我們不難看出他粗魯、耿直的性格和反抗精神。我們在寫人物語言時,最重要的就是要努力寫出這個人物的個性化的語言。

第二:“只摘取各人有特色的話來”

魯迅先生十分強調寫人物語言時“要刪除了不必要之點,只摘取各人有特色的話來”。這就是說,我們不能簡單地照搬生活中人物的語言,而要將生活中的人物語言進行提煉和典型化。人物語言要力求簡潔,與主題無關的話語不要寫。

在描寫人物時,要將這些方法綜合起來,靈活運用,這樣才能把人物寫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事物

正面描寫《菡子文集》
正面描寫事物需要調動多種感官的能動性,把這個物寫的活靈活現活、栩栩如生,比如,在菡子的作品《八隻小貓》中,雖然是八隻小瓷貓,在作者的筆下,卻是栩栩如生,就像是八個可愛的孩子。

描寫景物,使人如親臨其境,感受到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氛圍,獲得藝術享受,受到美的教育。如在朱自清的名作《春》當中,在描寫到春風的時候,作者調動觸覺、嗅覺,視覺、味覺等多種感官,把春風的溫暖輕柔舒暢的特點非常鮮明的表現出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