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楷

正楷

也稱“正書”、“真書”、“楷書”。字型名。由隸書過渡而來,始於東漢末年,魏晉南北朝時趨於成熟,唐代達到巔峰,迄今通行全國。

基本信息

正楷

源流和變遷

古代並無真書、正書、楷書之稱。唐朝以前,對正書稱為“隸書”、“八分”、“今分”、“今隸”。據考楷書乃王次仲創始。蔡希綜說:“上谷王次仲,以隸書改為楷書,又以楷法變八分。”但王生於何時,古代傳說不一。唐朝張懷瓘說,是秦始皇時代人,王愔以為漢朝章帝時人,蕭子良以為漢末靈帝時人。由於古代記載不祥,很難肯定。今據推論,王生於漢朝,但王書正楷字型現無實物可考,他所書正楷是否與今完全相同,尚有疑問。現存古代最早的正楷碑帖,是魏朝(東漢末三國時期)鍾繇[yóu 與由同音](元常)所書,所以現行正楷書法,實由鍾繇開始(見第十三、第十四圖)。

正楷創始後,晉朝王羲之(逸少)跟衛夫人學習楷書,並學習鍾繇,張芝等書法從而改進成為筆畫清圓、結構端正的正楷字型,同時王又另創一種自然清新,筆勢流動,變化多姿的行書,清乾隆帝稱:“千古妙跡,古來楷法之精,未有與之匹者。”王羲之繼承鍾繇書法並加改進,奠定了我國正書,行書的基礎,從而成為漢字現行正、行、草書的模範(見第十五、第十六圖)此後,王獻之(子敬)在其父羲之教導下,繼續研究改進而另創一種正體(見第十七圖),並創造一種非行非草的所謂“破體”,唐朝張懷瓘[guàn與冠同音]在書議中說:“字敬才高識遠,行草之外更開一門”

正楷書法在唐朝有很大發展,在初期歐陽詢另創一種筆力剛勁峻拔,筆畫清朗爽勤,結體遒密峻整的字型(見第十九,第二十圖)同時,虞世南又創一種字型峻整、筆力險勁、筆畫圓潤,結構疏朗的字型(見第十八圖)再有褚遂良,又創一種筆法方圓具備、筆畫瘦勁,結構疏朗的字型(見第二十一圖)。他們三人同時齊名,對唐朝初期正楷書法的興盛起了重大作用。

唐朝中期有李邕,顏真卿等。顏先學褚遂良書法,後摹仿六朝穆於容書法,從而改變成為筆畫肥厚圓潤,結構嚴整剛健的字型,獨創一格,另成一家(見第二十二,第二十三圖)。

唐朝末期有孫過庭,柳公權等。柳吸取歐顏二體之優點,用筆方圓兼使,另成一種筆面清勁,結構疏朗的字型(見第二十四,第二十五圖)。

宋朝,書法家亦很多,如蘇軾[shì與似同音](蘇東坡),黃庭堅,米芾[fú與孚同音],蔡襄,范仲淹、趙構(宋高宗)、岳飛等,其中書法較優者是蘇軾,他所寫字型亦重肥厚,結構茂密,有其獨特之處(見第二十六圖)。

元朝書法名家不多,聞名者僅趙孟頫一人。趙非常愛好王羲之書法,他反覆臨摹樂毅論,黃庭經,蘭亭序等帖,收效很大,所寫正書,筆畫清秀,結構端正,卻有鍾,王筆意(見第二十八,第二十九圖)。

明朝書法家較多,有董其昌,文徵明,祝允明等,但無獨特創造。其中董較突出,所書正楷字型,俊骨逸韻,結體開朗(見第二十七圖)。

清朝書法名家不多,當時大家摹仿歐,趙,董體,惟無新的創造,僅清乾隆帝,劉墉,永瑆(成親王),翁同龢等有所建樹。其時因晉帖唐碑多巳損壞,不能滿足學習需要以,所以鄧石如,包世臣,康有為等竭力提倡改學魏碑,致在清朝正楷書法並無新的貢獻。

辛亥革命以後,正楷書法學習者日益減少,所以書法名家更少。值得介紹的是武進唐駝[唐駝(1871-1938)江蘇武進人,原名宇衡,字孜權,改名唐駝(幼年駝背人稱唐駝),書法家,宗王、歐。]他所書正楷曾聞名江浙,所書正楷筆畫清秀、結構端正,堪為初學的模範。他曾編寫學生習字帖經中華書局出版,對近代初學楷書的青年是有一定幫助的(見第三十圖)。

正楷正楷

特徵和區別

漢字的書體種類很多,概別有篆,隸,正,行,草等。在正書之中,體裁式樣更多,其特徵有四:(1)筆畫粗細飽滿的程度,(2)筆畫起止和圈轉的形狀,(3)筆畫之間的距離,(4)結構的疏密程度。簡要言之,可分三種類型:(甲)用筆方整,筆畫瘦硬,結構疏朗。(乙)用筆圓潤,筆畫肥厚,桔構茂密。(丙)用筆方圓兼使,筆畫穠織肥瘦皆備,結構疏朗茂密俱全。今略述各體所屬類型如後:

(一)鍾體 鍾繇所書正楷字形較扁,近似隸書。惟筆法已改方為圓,筆畫清勁遒媚,結構茂密雄強。歷代書法家稱其“高古鈍朴,超妙入神”。鍾繇生於漢代,善寫隸書,所以他寫楷書有隸體風韻。清乾隆帝說:“鍾書全以隸法行之,非規規楷畫也。”鍾繇字帖不多,最好者有宜示表,力命表,薦季直表及墓田丙舍等帖。據此分析,鍾體屬丙種類型。

(二)王體 王羲之所書正楷,筆勢清圓,筆畫遒美,清麗,結構特為謹嚴。衛夫人說:“逸少甚能學衛,真書咄咄逼人(優越驚人),筆勢洞精,字型遒媚。”梁武帝以“龍跳天門,虎臥鳳閣”來形容他的書法。王體正書字帖最好者有樂毅論、黃庭經、東方朔贊、曹娥碑、遺教經等,行書字帖最好者有蘭亭序、千宇文等。據此分析,王體屬丙種類型。

(三)歐體 歐陽詢所書正楷,以二王書體為基礎,參以六朝北派書法餘韻,獨創一格。歐體的特點是用筆剛勁峻拔,筆畫方潤整齊,結構開朗爽健。歐體正書碑帖最好者有九成宮,虞恭公、皇甫君、化度寺碑等。據此分析,歐體屬甲種類型。

(四)顏體 顏真卿所書正楷,筆畫清勁豐肥,間架嚴整茂密。學習顏體最好選用臧懷恪、多寶塔、勤禮碑。康有為說:“有志學習顏體者可學習臧懷恪之清勁,多寶塔之豐整,郭家廟之端和,皆可兼收並用之;先學清勁,以美其根,次學平整,以壯其氣;郭家廟體方筆圓,又畫有輕重,最合時宜,縮移入卷,美壯可觀,此宜後學者也。”郭家廟碑剝蝕嚴重,字型筆畫不清,可用勤禮碑代替。按勤禮碑,既清勁又端和,是新由土中掘得的,大部分筆畫完整,很合初學臨幕需用。如欲舉習小楷,可臨麻姑山仙壇記,中楷可臨多寶塔,大楷可選用勤禮碑等。根據上列碑帖分析,顏體屬乙種類型。

(五)柳體 柳體是歐體的變格,是吸取歐體之方與顏體之圓,是方圓兼使的書法。柳體筆畫清勁峻拔,結構謹嚴,並有疏朗開闊之神情,清勁方整之風采。若縮成小楷,康有為說“尤為遒媚絕倫”。姜夔續書譜云:“柳氏大字,偏旁清勁可喜,更為奇妙。”所以近代樂意仿效者很多。柳體正楷碑帖,大楷有玄秘塔、神策軍;中楷有唐諫議大夫;小楷有金剛經、歸林詩等。根據上列碑帖分析,柳體屬丙種類型。

(六)趙體 趙體是摹仿王羲之書法而成,筆畫圓潤清秀,結構端正謹嚴,行書流利娟秀,惟筆力怯弱、軟滑,變化較少。因此,康有為說:“初學勿誤學趙、董,因易於盪為軟滑、流靡一路。”但趙體圓美而易學,能速成,適合現代在職青年學習正楷書法的需要。趙體碑帖很多,小楷有閑邪公、道德經、鮮魚府;中楷有大德法師碑、平江儒學記;大楷有道敦碑、卸服碑,行書有千宇文,感興詩,洛神賦等。根據上列碑帖分析,趙體屬丙種類型。

書法名家的簡歷和逸閱

(一)鍾繇 宇元常,河南許昌人,在漢未舉孝廉,任尚書,至魏朝封定陵侯,官至太博。他幼年曾從劉德升學寫字,在外十六年未曾回家一次。鍾在遺囑中說,吾精思學書三十年,讀他書未終盡學其字。平時與人閒談時,常用物畫地長數步,在床休息時,常用指在被上練習筆勢,日久被服因此戳穿。

(二)王羲之 字逸少,浙江紹興人,東晉時任會稽內史,官至右軍將軍,後人以其官名尊稱王右軍。他在年輕時,為張芝臨池學書的勤奮精神所感動,立志苦學,所以他練習寫字非常用功,常常利用各種機會隨時隨地書寫,家中的池水日夜習字不輟而變黑,足見他習字用功之極。

(三)歐陽詢 字信本,湖南臨湘人,在唐朝任弘文館學士,並任太子率更令。後人對其所書正楷,以其官名尊稱“率更體”。歐習字極用功,當他以重金購得王羲之教其子習字用“指歸圖”時,如獲至寶,日夜揣摩,喜而不寐。他對索靖所書碑銘非常愛好,在碑前觀摩,反覆研究,倦了在碑前布地坐臥,三天后才回家。

(四)顏真腳字清臣,山東臨沂人,開元進士,任御史,尚書、平原太守,封魯郡公。後人以其官名尊稱“平原”、“魯公”。當安祿山作亂時,顏起兵討伐,被推為討安盟主。他博學工詞章,善正、行、草書,用筆遒婉嚴整,字型剛健篤實。他和懷素論書法時說“寫字套用折釵筆法”,就是說用筆要折金釵那樣有力。

(五)柳公權 字誠懸,陝西華原人,唐元和進士,任侍書學士、司封員外郎,封河東郡公,進太子少師。公權為人正直,帝曾問用筆法,對曰:“心正則筆正”帝改容,悟其以筆諫也。他博學經術,每解一義必數百言,尤工正書,結體勁媚,自成一家。

(六)趙孟頹 宇子昂,號松雪道人,浙江吳興人,是宋朝宗室,至元朗為翰林學士兼修國史。趙愛詩文,善畫山水、花鳥,人物;尤精真、行、草書。他的書畫在元、明、清時代名聲很大。

(七)唐 駝 字曲人,江蘇武進人,辛亥革命後任職於商務印書館和中華書局,對印刷技術很重視,曾培養不少印刷技術人才。他幼時家貧,專心學習楷書,非常用功,每日黎明即起,寒暑無間,三年學成;惟因坐法不正,致成駝背。在滬賣字時,書名遠揚,為時所重。

我國書法家很多,不能一一介紹。由上所述,可知我國書法家並不限於文人,武將亦不少,如張飛、岳飛等;文武兼備的將領中尤多,如顏真卿,范仲淹等。他們的成績都是在幼年經過勤學苦練得來,在成年後又復努力鑽研,致在書法體裁,風格方面有獨特創新因而提高了他們自己所做實際工作的效能,同時豐富了我國的書法藝術。我們應該學習他們刻苦用功的精神,繼承和光大我國書法藝術,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