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己烷中毒

正己烷中毒

正己烷中毒主要通過呼吸道、皮膚、消化道進入人體,毒類型可分急、慢性兩種。高濃度正己烷急性中毒,主要表現為咳嗽、氣急、氣喘等呼吸道刺激症狀和中樞神經系統麻醉性抑制。低濃度接觸正己烷可引起多發性周圍神經病,多為感覺運動型多發性周圍神經病。表現為肢體遠端麻木、疼痛、下肢沉重感,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四肢遠端肌肉明顯萎縮,影響運動功能。

基本信息

簡介

正己烷中毒正己烷中毒
正己烷中毒是指接觸正己烷引起的疾病。急性中毒表現為頭暈、頭痛、噁心,並有眼和呼吸道黏膜的刺激症狀。慢性中毒可主要表現為多發性周圍神經病及肝、腎損害。正己烷中毒主要通過呼吸道皮膚消化道進入人體,毒類型可分急、慢性兩種。高濃度正己烷急性中毒,主要表現為咳嗽、氣急、氣喘、頭暈、頭痛、噁心等呼吸道刺激症狀和中樞神經系統麻醉性抑制,嚴重者可發生化學性肺炎肺水腫。當食入量達50g時,可致死亡。濺入眼內可引起結膜刺激症狀。慢性中毒主要表現為四肢遠端指、趾對稱性麻木感,觸痛覺反應遲鈍,四肢疲軟無力,腳踝部痙攣,手腕、足可出現下垂。重者下肢可癱瘓,肌肉萎縮,體重減輕,痛覺消失。多發性周圍神經病及肝、腎損害。除脫離接觸外,可給予對症治療。 正己烷中毒沒有特效藥。

背景知識

正己烷正己烷
正己烷又稱之為己烷、二丙基、混合烷烴等,化學式C6H14,是烷烴中的第六個成員。己烷是常用的非極性具汽油味的有機溶劑,被廣泛套用於色譜法中。正己烷作為良好的有機溶劑,被廣泛使用在化工有機合成,機械設備表面清洗去污等環節。但其具有一定的毒性,會通過呼吸道、皮膚等途徑進入人體,長期接觸可導致人體出現頭痛、頭暈、乏力、四肢麻木等慢性中毒症狀,嚴重的可導致暈倒、神志喪失、甚至死亡。

毒性

低毒類

正已烷屬低毒類,但其毒性較新已烷大,且具有高揮發性、高脂溶性,並有蓄積作用。毒作用為對中樞神經系統的輕度抑制作用,對皮膚黏膜的刺激作用。長期接觸可致多發性周圍神經病變。

急性毒性

正已烷小鼠吸入LC為120~15Og/m3 (2h),麻醉濃度為100g/m3 (lh)。大鼠經口LD50為24~29ml/kg。兔塗皮2~5ml/kg(4h),引起共濟失調與躁動。人吸入單純正已烷180Omg/m3 ,3~5min無刺激;2880mg/m3 ,l5min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5040~720Omg/m3 ,lOmin,有噁心、頭痛、眼及咽刺激;1800Omg/m3 ,lOmin,出現眩暈、輕度麻醉。經口中毒可出現噁心、嘔吐等消化道刺激症狀及急性支氣管炎,攝入50g可致死。濺入眼內可引起結膜刺激症狀。

慢性毒性

正已烷慢性毒作用主要為多發性神經病。神經傳導速度減慢,甚至肌肉萎縮。
嚴重者可引起肝腎損害。大鼠每日大入2.76g/m3 ,143天,僅有夜間活動減少,但體重、血象、血清蛋白與對照組無明顯差異,處死後組織學檢查見網狀內皮系統有輕度反應,末梢神經有髓鞘退行性變、軸突輕度變性,腓腸肌肌纖維輕度萎縮。18000mg/m3 ,每周16h,共4周,周圍神經運動傳導速度明顯下降,肌力降低。小鼠吸入360mg/m3 ,每周6天,經1年,未引起神經病;9OOmg/m3 ,引起輕度神經病;180Omg/m3 ,出現步態不穩、肌萎縮。長期職業性低濃度接觸正已烷的工人,可發生周圍神經病,特點是隱匿性和進展緩慢。輕症者多為遠端感覺型周圍神經病;較重者出現運動型周圍神經病;嚴重者可發生下肢癱瘓及肌肉萎縮,並可伴有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正已烷可刺激皮膚,引起潮紅、水腫、水皰、皮膚粗糙。正已烷無致癌活性。也未見致畸報告。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

吸入、食入、經皮吸收。

健康危害

本品有麻醉和刺激作用。長期接觸可致周圍神經炎。

急性中毒

吸入高濃度本品出現頭痛、頭暈、噁心、共濟失調等,重者引起神志喪失甚至死亡。對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

慢性中毒

長期接觸出現頭痛、頭暈、乏力、胃納減退;其後四肢遠端逐漸發展成感覺異常,麻木,觸、痛、震動和位置等感覺減退,尤以下肢為甚,上肢較少受累。進一步發展為下肢無力,肌肉疼痛,肌肉萎縮及運動障礙。神經-肌電圖檢查示感神經及運動神經傳導速度減慢。

毒理學

毒性

屬低毒類。

急性毒性

LD5028710mg/kg(大鼠經口);人吸入12.5g/m3 ,輕度中毒、頭痛、噁心、眼和呼吸刺激症狀。

亞急性和慢性毒性

大鼠吸入2.76g/m3 /天,143天,夜間活動減少,網狀內皮系統輕度異常反應,末梢神經有髓鞘退行性變,軸突輕度變化腓腸肌肌纖維輕度萎縮。

危險特性

極易燃,其蒸氣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極易燃燒爆炸。與氧化劑接觸發生強烈反應,甚至引起燃燒。在火場中,受熱的容器有爆炸危險。其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明火會引著回燃。

燃燒產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監測

氣體檢測管法

氣體速測管(北京勞保所產品、德國德爾格公司產品)

實驗室監測方法

氣相色譜法《食品中添加劑的分析方法》馬家驤等譯;氣相色譜法《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測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編。

環境標準

前蘇聯 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 300mg/m3 ;

前蘇聯(1978)環境空氣中最高容許濃度 60mg/m3 (一次值)

處理

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並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消防防護服。儘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進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劑製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釋後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害。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中毒處理

1.替代物

儘量使用無毒或低毒物質替代物。使用含正己烷溶劑應儘量保持密閉,以減少其蒸氣逸出。車間應安裝有效通風裝置。加強個人防護,不在車間吸菸,進食,皮膚污染後立即用清水洗乾淨。對作業工人進行上崗前和每年一次的定期體格檢查,除一般體格檢查項目外,應包括神經科檢查。

2.急性中毒的處理

迅速脫離中毒現場,吸氧。皮膚污染處可用肥皂水清洗,眼部受污染時用水沖洗。如果攝入含量不大,不一定要洗胃,給予口服活性炭,不用腎上腺毒類藥物,對症治療。

3.慢性中毒的處理

目前無特效解毒劑,對周圍神經病患者應進行綜合治療,包括給予B族維生素,能量合劑,活血通絡的中藥,針灸,理療及運動功能鍛鍊等。

急救措施

1.皮膚接觸

脫去被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

2.眼睛接觸

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

3.吸入

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4.食入

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5.滅火方法

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處在火場中的容器若已變色或從安全泄壓裝置中產生聲音,必須馬上撤離。

6.滅火劑

泡沫、乾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滅火無效。

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

空氣中濃度超標時,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護

必要時,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身體防護

穿防靜電工作服。

手防護

戴防苯耐油手套。

其它

工作現場嚴禁吸菸。避免長期反覆接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