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元丹

正元丹

正元丹此方出自虞天益《製藥秘旨》,本《千金方》一十三味,卻取烏頭、姜、桂等辛 燥之性,逐味分制四君、芪 、薯之中。較七珍散但少粟米,而多紅棗,雖其力稍遜原方一籌 ,然雄烈之味既去,則真滓無形,生化有形,允為溫補少火之馴劑,而無食氣之虞。真《 千金》之功臣也。人參(三兩,用川烏一兩煮汁收入,去川烏) 白朮(二兩,用陳皮五錢煎汁收入,去陳皮) 茯苓(二兩,用肉桂六錢酒煎汁收入,曬乾勿見火,去桂) 甘草(一兩五錢,用烏藥一 兩煎汁收入,去烏藥) 黃芪 (一兩五錢,用川芎一兩酒煎收入,去川芎) 薯蕷(一兩,用乾薑 三錢煎汁收入,去乾薑) 上六味,除茯苓,文武火緩緩焙乾,勿炒傷藥性,杵為散。

正元丹-證治準繩·女科

【來源】《證治準繩·女科》卷四。

【組成】香附500克(用艾90克,先以醋同浸一宿,然後分開制之,酒、鹽、酥、童便各制125克) 阿膠(蛤粉炒)60克 枳殼120克(半生用,半麩炒) 懷生地(酒洗) 熟地(酒浸) 當歸身(酒洗) 川芎(炒)各120克 白芍藥250克(半生、半酒炒)

【用法】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空腹時用鹽湯吞下50~60丸。

【功用】調經種子。

【主治】月經不調,久不受孕。(不孕)

【加減】治帶,加白茯苓、琥珀。

正元丹-雞峰普濟方

【來源】《雞峰普濟方》卷十四。

【組成】附子 乾薑 良姜 烏頭各120克 胡椒 蓽澄茄 人參 紅豆蔻 白朮 桂各30克 (一方有赤石脂、訶子、川椒各30克,無桂枝)

【用法】上為細末,水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時用米飲送下。

【主治】脾胃虛冷,寒濕久滯,心腹脹滿,脅肋牽疼,吞酸氣逆,嘔吐清涎;症瘕積聚,上下奔沖;腹脹腸鳴,泄瀉滑腸,里急後重,手足厥冷,口中氣寒;及膈間停水,脅下飲癖,眩暈噁心,飲食不下。

正元丹-普濟方

【藥物組成】黃精(揀淨)1斤(銼),蒼朮(去皮)1斤,北棗1斤。

【處方來源】《普濟方》卷二二六。

【方劑功效】開三焦,破積聚,消五穀,益子精,祛冷除風,令陽氣入腦,補益極多。

【製備方法】上藥煮爛為度,漉出曬乾,揀去棗子,將二味入青鹽1兩,小茴香2兩,同炒香熟為末,卻將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溫酒、鹽湯任下。

正元丹-聖濟總錄

【藥物組成】附子(炮裂,去皮臍)1分,阿魏(醋化面和作餅,慢火炙)1分,硫黃(研)半兩,遠志(去心)半兩,沉香半兩,檳榔(炮,銼)2枚,木香半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蜀椒(去目併合口,炒取紅)半兩,乾薑(炮)半兩,茴香子(炒)半兩,桃仁(去皮尖雙仁,炒)半兩。

【處方來源】《聖濟總錄》卷一八五。

【方劑主治】下經積冷。

【方劑功效】補虛損,益氣血,壯筋骨。

【製備方法】上為末,酒煮麵為丸,如梧桐子大,以丹砂為衣。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食前溫酒或鹽湯送下。

正元丹《醫學從眾錄》(《秘旨》)

人參(三兩,用川烏一兩煮汁收入,去川烏) 白朮(二兩,用陳皮五錢煎汁收入,去陳皮) 茯苓(二兩,用肉桂六錢酒煎汁收入,曬乾勿見火,去桂) 甘草(一兩五錢,用烏藥一 兩煎汁收入,去烏藥) 黃芪 (一兩五錢,用川芎一兩酒煎收入,去川芎) 薯蕷(一兩,用乾薑 三錢煎汁收入,去乾薑) 上六味,除茯苓,文武火緩緩焙乾,勿炒傷藥性,杵為散。每服三 錢,水一盞,姜三片,紅棗一枚,擘,煎數沸。入鹽一捻,和渣調服,服後飲熱酒一杯,以助 藥力。

治命門火衰,不能生土,吐利厥冷有時,陰火上沖,則頭面赤熱,眩暈噁心,濁氣逆滿 ,則胸脅刺痛,臍腹脹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