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縣中學

歙縣中學

安徽省歙縣中學坐落在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故鄉歙縣縣城。校園東半部為明代學宮(孔廟)遺址,有保留完整的“明倫堂”(初創於南宋淳祐十年,即1250年),尚存康熙御書“學達性天”、乾隆御書“百世經師”的匾額和重修歙學的碑記(作於明成化年間)等文物。西半部為古歙縣衙,後為紫陽書院。正大門前有建於清代乾隆年間的“三元坊”,後門有“古紫陽書院”石坊。校園內蒼松翠柏、古樟新柳交相輝映,杜鵑玉蘭、丹桂臘梅爭奇鬥豔,風景宜人,環境幽雅。

歷史

歙縣中學創建於1943年,時名“歙縣縣立初級中學”;解放後易名為“皖南區歙縣中學”;1952年定名為“安徽省歙縣

歙縣中學
歙縣中學
中學”;1960年受國務院表彰,1961年確定為省重點中學;1963年中科院院長郭沫若為建校20周年題詞。改革開放以來,學校有了更高層次的發展,1992年載入《中國名校》;1996年被省教委評為“體育衛生工作先進學校”;1997年被省政府授予“安徽省先進集體”榮譽稱號;1997年和2000年先後兩次被評為“安徽省文明單位”;1999年被省教委評為“安徽省體育衛生國防教育先進集體”;2000年被確定為“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同年被命名為“安徽省示範高中”。
歙縣中學歙縣中學
歙縣中學占地4.4公頃,總建築面積3.6萬平方米。現有班級33個,學生1900餘名;教職員工150人,其中高級教師48名,全國優秀教師2名,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1名,安徽省優秀教師和先進工作者5名,省級教壇新星4名,市級教學新秀33名。
近幾年來,學校從持續發展的長遠大計出發,加大了硬體建設力度,辦公設備、教學設施不斷更新,校容校貌實現了根本性改變。校內設有兩個運動場,建有現代化的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和電化微機樓,還有校辦印刷廠、校辦農場等勤工儉學基地。2001年學校建成了與網際網路相連的高速校園網,並在每個班級配置了微機和多媒體投影儀,寬頻網接通教室、實驗室、圖書館、辦公室、會議室和教師宿舍,實現了教學資源信息化、教學過程現代化和辦公設備數位化,為教育科研的深層次開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供了新的契機。五層主體教學樓寬敞明亮,設施齊全,設備先進;新建的男女生公寓、浴室和食堂全面啟用,學生的學習、生活條件達到了現代化、標準化要求。
歙縣中學堅持貫徹理性化辦學思想,以務實的作風謀改革,以穩健的步伐求發展,與時俱進,圖變圖強。學校有一個團結務實、經驗豐富、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領導班子,班子成員80%具有本科學歷,90%具有高、中級職稱,70%年齡在45周歲以下,他們觀念新,業務精,講民主,善管理。學校有一支業務精幹、責任心強、積極進取、樂於奉獻的教師隊伍,這支隊伍主要由中青年教師組成,他們道德素質好,知識水平高,基本功紮實,具有刻苦鑽研和勇於創新的精神。
歙縣中學以爭創省級一流學校為辦學目標,以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培養目標,嚴格要求,科學管理,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不斷提高。60年的風雨歷程,60年的艱苦創業,學校逐漸形成了尊師愛生、勤奮好學、文明禮貌、開拓進取的校風,博學、善誘、崇嚴、尚實的教風,立志、求真、勤奮、創新的學風。
近幾年來,學校先後承擔了國家、省、市22項科研課題任務,其中國家級立項的1項,省級立項的3項;教師參加教學大賽有5人次獲省級獎;近三年來教師在各級刊物上發表論文200餘篇。
歙縣中學長期堅持和發揚艱苦創業、從嚴治校的優良傳統,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紮實推進素質教育,學校連續十三年奪得黃山市高考綜合評估第一名,每年高考本科上線數、上線率和本科超標數在黃山市均獨占鰲頭,且有相當數量的畢業生考入清華、北大、科大等國內名牌大學。1996年王鶯同學以安徽省文科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2002年洪丹同學以全省理科第五名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歙縣中學的學生素質全面,特長突出,自1992年以來在各級各類學科競賽中,有10人次獲得國家級或華東區獎勵,有171人次獲得省級獎勵。
60年來,歙縣中學為國家培養了近2萬名高國中畢業生,為高等院校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德才兼備的建設者,校友遍布海內外。他們當中有中科院院士許根俊方家熊,原中國人民建設銀行行長周道炯,還有在教育及科技領域取得突出成就的王經瑾、胡洪凱、羅遼復、洪嘯吟、程乾茂、汪茫、胡華令項而躬等傑出人才;如今歙中畢業的一大批年輕校友也在科技、經濟等不同領域嶄露頭角。
今天的歙縣中學已是一所師資優良、管理完善、設備齊全、環境優美的省示範高中,歙縣中學的明天將更加燦爛輝煌!

http://www.sxzx.com/jxky/jiaoxueziruanwangyeji/shuxuekj.htm

紫陽書院朱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