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向群

歐陽向群

歐陽向群:中青網總裁中青寶(股票代碼300052)副董事長。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歐陽向群,1968年5月30日生於湖南, 法學碩士(博士在讀),中共黨員,1992.7-1994.9 任《中國經營報》社記者、編輯。1994.9-1998.2 任中信國安總公司國安國際足球事業集團計財部副經理、財務負責人。中信國安三位影視設備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助理財務經理兼辦公室主任。1998.2-2001.10任團中央實業發展管理中心中青創業集團辦公室主任、資金部主任、董事副總經理。中國青少年計算機信息服務網副董事長。

2001.1-現在 , 任團中央網路影視中心主任助理、中青網路中心主任、中青網總裁、中青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中國青少年社會服務中心副主任、中國青少年網路協會副秘書長、中青互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同時任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理事、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理事、全國青聯留學人員聯誼會理事、北京通信行業協會理事等。

人物演講

發展健康網路文化

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

一個時期以來,有關網路的“道德恐慌”時見於各種輿論,網路犯罪、病毒傳播、黃色垃圾、網路沉溺,為全社會所關注,尤其是這些與網路相關的負面因素對青少年的影響更是讓家長和老師們感到焦慮。當然,大家也認識到網路為青少年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帶來了許多的方便,產生了許多積極的影響。正因如此,大家普遍認為,“網路是把雙刃劍”,用好了,它會成為青少年的良師益友,用不好,則會把青少年引向歧途。所以,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養成方面,網路文化肩負著重要的使命。作為網路媒體工作者,為廣大青少年提供綠色、健康的網路文化,幫助青少年提高思想道德素質,責無旁貸,義不容辭。

一、充分認識網路文化影響青少年道德素質的新特點:

道德是調整人們相互關係的行為準則和行為規範,它既關係到社會各種利益關係的維繫和調節,也直接關係著每個人如何處世、行事和立身。我們對善惡正邪的判斷和選擇就系乎於我們內心的道德律令。與法律“鋼硬的”強制性約束不同,道德主要是通過人的內心信念、良知和社會輿論來起作用的,也就是說,一個人只有從內心裡認同、接受一定的道德規範,才能履行相應的道德責任和義務。但恰恰在這一點上,網路文化對現實社會的道德規範產生了衝擊和挑戰。

一般而言,網路文化反映著當前各種社會現象,體現著人們的信念、價值觀和傳統等文化內涵,自然也反映著現實社會的道德狀況,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有什麼樣的道德素質,在網路空間也會有相應的道德品質體現;但是網路文化畢竟是一種新型的文化樣態,它為我們提供理解事物、創造感覺現實的新視角和新方式,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狀態,對傳統的社會規則、價值標準和行為規範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並造成強烈的衝擊,從而給我們提出了新的道德課題。網路文化的特殊性,決定了網路社會生活中的道德,具有與現實社會生活中的道德不同的新的特點:

一是隱匿性與自主性:與現實社會的交往不同,網路社會中人的身份可以是真實的,也可以虛假的,每個人對此有著絕對的自主權。網路環境超越了現實物理世界的限制,而不受干預和控制,因此網路交往比現實中人與人的交往少了某些強制和他律因素,但對人的自主性和道德自律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開放性與動態性:網路技術使得網路空間中的交往超越了現實社會的時空局限,網路交往範圍擴大,交往層次增多,交往內容也更豐富,具有不同目標的群體在網路上組成不同的社區,社區成員可隨時加入或退出,彼此之間沒有嚴格的約束,是開放的、動態性的。三是多元性與複雜性:與隱匿性、開放性相對應,人類的交往關係、道德觀念必然日益複雜化和多元化,不同的道德意識、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之間呈現經常性的衝突、碰撞和融合。

網路文化對道德的影響所呈現出的新特點,體現了道德關係的時代變化特徵,網路文化條件下新的生存狀態和生活方式,必然對人的社會行為提出新的道德規範和新的倫理準則。我們固然不能以既有的社會道德去代替網路文化環境中的道德,但也不能拋棄既有的社會道德。如何在網路文化空間中吸收現實社會倫理道德的優秀成果和富有成效的運行機制,構建並滿足網路文化對道德規範的新需求,形成網路文化空間中新的道德觀念體系,正是發展網路文化,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課題。

二、充分認識網路文化對於提高青少年道德素質的積極意義:

1、網路文化是培育青少年思想道德的新型載體。

對於伴隨著網路文化成長起來的一代青少年來說,網路文化已經與他們的生活不可分離,或者說,網路文化已經成為他們的一種生活方式。網路文化一方面改變著人類的價值觀念,另一方面也是一種新型道德發展的物質基礎,是培育青少年思想道德網的新型載體。藉助網路手段加強和改進思想道德教育,可以藉助網路空間的海量信息,豐富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促使內容創新,機制創新、形式和方法創新。我們要利用這種新型載體把廣大青少年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利用網路文化,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人生旅途中不迷失方向,不走彎路;利用網路文化,在青年中廣泛開展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活動,培養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的崇高道德,努力把青少年塑造成為崇高理想信念的堅定追隨者和民族精神弘揚者,使網路成為弘揚主鏇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網站作為網路文化的重要建設者,要牢牢把握正確導向,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積極開發教育資源,使網路成為開展形式多樣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動的重要平台。

2、網路文化是培育青少年思想道德的重要陣地

從技術的層面上看,任何人、任何思想、任何意識形態在網路空間中的地位都是等同的,它們都可以在網路空間中占有一席之地,以爭長短。網路文化發展的歷史儘管短暫,但在這一新陣地上演的鬥爭卻是激烈的,它甚至是全球性的政治思想、意識形態、價值觀念的鬥爭。在這塊新陣地上,既存在著封建迷信、愚昧落後的東西,也存在著麻痹人的思想,瓦解人的鬥志,動搖人的信念,破壞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的東西。這些不良信息對青少年的成長和發展起著消極的作用,我們自然不能等閒視之。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明確指出:“計算機網際網路作為開放式信息傳播和交流工具,是思想道德建設的新陣地。要加大網上正面宣傳和管理工作的力度,鼓勵發布進步、健康、有益的信息,防止反動、迷信、淫穢、庸俗等不良內容通過網路傳播。要引導網路機構和廣大網民增強網路道德意識,共同建設網路文明。”青少年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也是最龐大的網路使用群體,因此,我們必須主動占領網路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通過這一陣地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質,並通過有著較高道德素質的青少年進一步改變網路文化環境,在網路文化與青少年發展之間形成良性循環,推動網路文化和青少年的健康發展。

3、網路文化是青少年思想道德社會化的重要途徑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對自我、他人以及對事物的認識、評價和感悟,還不夠深刻、全面,自我調控能力欠缺,情緒易衝動,逆反心理強,好走極端。在這一時期社會道德在某種程度上仍然是一種外在的約束力量,尚未完全內化為自律的規範。青少年時期的成長特點決定了這一時期思想道德仍需較長時間的社會化過程,才能完全培育起青少年對道德規範的認同和接受。在這個意義上,網路具天然的優勢,其隱匿性和互動性特徵,使通過網路進行的教育淡化了教育者和受教育的身份等級差異,突出了雙向互動的平等性,因而比傳統的單向硬性灌輸、空洞枯燥說教更能夠令青少年接受。

網路文化作為青少年思想道德社會化的重要途徑,能夠很好地結合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他律與自律的基本要求,取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網路文化是一個新生事物,易於為青少年所接受,通過尊重、平等和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實現青少年的自我教育、道德自律,從而將外在規制的道德規範,上升為內心的道德律令。事實證明,健康的網路文化是引導青少年提高道德自覺性和內在約束力、增強道德判斷能力、養成道德自律行為習慣的有效平台。網路文化內在地要求其使用者有較高的主體性和自主性,要善於分辨道德行為可為和禁為的界線,注意道德心態的自我調適和道德素質的自我提高。換言之,網路文化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強調接受主體的自我教育,發揮潛在的能力,這也正是是網路文化產生效用的內在依據。

三、辯證地認識網路文化環境中的消極影響,建立家庭、學校、網站三位一體的思想道德教育機制。

網路文化作為一種現代科技文化對人類的道德生活有極大的影響,我們在對其積極影響進行充分認識的同時,也要看到它所產生的消極性。如黃色信息多渠道化、層次化、多樣化的漫延,不注意節制上網時間,影響生理健康,造成視力下降,學業下降,引起精神恍惚、幻想、抑鬱、自閉症等心理疾病,政治信息泛濫,衝擊民族文化和傳統價值觀,利用網路進行詐欺、盜竊、破壞、侵犯個人隱私等犯罪活動。

這些消極影響使青少年的道德觀念受到了嚴峻的挑戰,網路的消極影響所產生的道德恐慌就是:青少年能否抵擋住網路文化負面效應的誘惑,而不去濫用、不會踐踏人類自身的倫理道德權利和法律?有人因此主張讓青少年“戒網”。顯然,這是潑澡水的同時連孩子也扔掉的做法。事實上,因噎廢食,讓青少年拒絕網路是不現實的。網上信息資源只是對現實信息資料的重新處理,儘管網路文化有其獨特性,但其根源還是在於現實生活,網路道德問題應是現實社會中存在的道德問題在網路時代的具體體現。所以,根本問題不在於網路本身,而在於使用網路的有思想意識的人。網路的問題其實是我們人類自身在科技發展時代所面臨的思想、道德、文化衝突的集中反映。 因此,網路道德教育的對象不能單指青少年群體,生活在網路社會的每個人,都應該成為教育的對象。網路在深刻作用於青少年身心發展、考驗他們信息判別、道德認知能力時,也檢驗著網咖管理者、網上信息傳播者的道德良知,檢驗著游弋在網路世界的每個網民、以及整個社會的良知,網路文化越深入,就越需要對網路文化進行反思。網路文化中的道德教育不應僅僅是一時之舉,而應該是培養適應資訊時代一代新人的長遠之舉。

然而,作為“道德文化植入者”的家庭、學校與社會面對網路文化衝擊,卻顯得過於無力。由於多數父母對網路知之甚少,大部分家庭沒有承擔起對青少年指導與監督的責任;在青少年品德形成過程中充當重要角色的學校,其傳統的德育則顯得滯後與低效;面對網路,社會價值取向過於單一;有的網站漠視自己的社會責任,為了獲取商業利益,發布不良信息。由此看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發展是一個綜合性的社會工程,只有家庭、學校和網站聯合起來,共同倡導全社會都來關懷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才能真正培育和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質,把他們培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作為教育者,家庭、學校和網站要關愛、信任青少年,並具有自覺研究網路文化的能力和監管能力。抓好愛國主義教育,增強青少年的愛國情感;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幫助青少年確立遠大志向;抓好行為規範教育,培養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抓好基本素質教育,促進青少年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加強網路教育基地建設,充分發揮重點新聞網站和青少年教育網站的陣地作用。設定各具特色的頻道和欄目,將思想道德基本內容與網路海量信息結合起來,將教導性與服務性結合起來,廣泛進行道德教育,普及道德知識和道德規範,幫助青少年加強道德修養。在教育方法上,要注意把主題教育、專題教育與滲透教育結合起來,把網路德育更多地滲透到網路活動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把德教與求知、求樂結合起來,針對青少年的好奇心、求知慾和娛樂欲,寓德教於求知,寓德教於求樂,在悅心悅意中樂學、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薰陶。同時注意網教的形式和手段多樣化,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和符號化交流,把網教做得生動活潑、豐富多彩,以增強感染力和吸引力,讓青少年易於接受和樂於接受。以健康的內容為基礎,通過合理的方法、有效的手段來保證網路文化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取得實效。

有些德育工作者已經開始利用網路來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他們以普通網民的身份上網與學生聊天,了解他們的心理困惑,進行教育和疏導,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我們應該相信:當今中國的青少年是值得信賴的一代。他們胸懷理想,信念堅定,有著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他們身上蘊藏的愛國熱情和歷史使命感,絕不遜於以往任何一代青少年!

四、建設健康的網路文化,為提高青少年道德素質打造廣闊的精神空間

中青網建設六年多來,始終秉承面向青少年、貼近青少年、服務青少年的宗旨,著力把中青網打造成為“青少年網上思想交流的家園,文化活動的基地,娛樂聯歡的場所”。我們始終把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以求真務實的態度,面對青少年思想道德發展過程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努力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增強實效性。

2001年6月,我們開通了愛國主義公益網站“民族魂”、“血鑄中華”。 “民族魂”收錄了從鴉片戰爭到抗擊非典28萬英雄楷模的生平事跡,“血鑄中華”則以1840年至1949年間重大歷史事件為主線,展開一幅中華民族不屈奮鬥的壯美畫卷。民族魂、血鑄中華築就了網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革命歷史博物館。

2001年11月,團中央、教育部等部門就向社會發布了《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其內容大致可歸納為“五要”和“五不”:“要善於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要維護網路安全,不破壞網路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公約》正式啟動了網路文明工程,號召“文明上網、文明建網、文明網路”, 使我國青少年有了較為完備的網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頒發第二天,中青網開通了“青少年思想道德網”,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緊扣時代脈搏,正視資訊時代網路文化對青少年的影響,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強理想信念教育,開闢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新天地。

我們的實踐表明:時代呼喚先進文化,青少年需要精神動力。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在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增強實效性上下功夫,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構築新世紀新階段青少年一代強大的精神支柱,大有可為。事實也證明,我們多年的工作和努力得到了廣大青少年和社會的認可,被譽為“青少年學習生活的良師益友,共青團創新發展的新型載體”,並獲得了中宣部、團中央等領導部門的多次公開書面表揚和口頭表揚。我們將進一步完善隊伍、制度、內容和技術等方面的工作,提高訪問量,擴大知名度,提升品牌形象和中青網的整體素質,進一步開拓創新,努力把中青網打造成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快樂家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