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莊鄉

款莊鄉

款莊鄉位於富民縣城東北部,距縣城59公里.南距省城昆明60公里。東接尋甸,南接昆明市五華區迤六村委會,西接赤就鄉和祿勸縣,北連東村鄉,國土面積185平方公里,轄10個村委會,1個社區居委會,104個自然村,居住著漢、彝、苗等8個民族,總人口2.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08萬人,少數民族人口0.27萬人。款莊鄉屬北亞熱帶低緯高原季風氣候,乾濕分明,夏秋濕熱,冬春乾冷。年均日照2444.7小時,年均溫度18℃,年均降雨量841.6毫米。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款莊鄉位於富民縣城東北部,距縣城59公里.南距省城昆明60公里。東接尋甸,南接昆明市五華區迤六村委會,西接赤就鄉和祿勸縣,北連東村鄉,國土面積185平方公里,轄10個村委會,1個社區居委會,104個自然村,居住著漢、彝、苗等8個民族,總人口2.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08萬人,少數民族人口0.27萬人。款莊鄉屬北亞熱帶低緯高原季風氣候,乾濕分明,夏秋濕熱,冬春乾冷。年均日照2444.7小時,年均溫度18℃,年均降雨量841.6毫米。
1935年,1936年紅軍長征兩次經過款莊,在馬街社區居委會沈家村留下宣傳標語,至今保留。1949年6月,邊縱三支隊在款莊成立太華鄉解放委員會,並以款莊作為根據地開展革命活動。1999年8月,中共雲南省委、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款莊鄉為革命老區。作為革命老區,款莊歷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蘊沉澱深厚,是富民辦學最早的地方,紫虛觀、白龍寺歷史上較為知名和興盛,極負盛名的“白龍禪韻、紫虛道觀、魁閣古樓、宜格石柱、Ⅴ形太華、熱水溫情、接天茭園和紅谷絕境”等款莊“八景”,更凝聚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款莊匠人的精妙工藝。歷史上商貿發達,曾有“金柯渡、銀柯朗、款莊有二十四賣米行”之說,因商貿如雲,富庶一方而得款莊〈即“錢莊”〉之名。
款莊鄉民族風情濃厚,每逢重大節日,各民族都自發組織開展舞獅、耍龍燈、鬥牛、對山歌、摔跤等一些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
款莊鄉自然環境得天獨厚,玉帶般的款莊小河從款莊壩子中央輕靈的飄過,境內山清水秀、土地肥沃、資源豐富,享有“楊梅之鄉、茭瓜之鄉、烤菸之鄉、板栗之鄉、獼猴桃之鄉、青豌豆之鄉、優質稻米之鄉、彩玉石之鄉和鈦礦之鄉”等美譽。秀美的山水、富饒的土地養育了勤勞、勇敢的款莊人民。

款莊鄉款莊醫院住院大樓
款莊鄉款莊煙站

自然資源

款莊鄉自然環境得天獨厚,水資源豐富,有癭袋河、馬過河、款莊河、普渡河四大水系和解放後建成的東、西兩大溝。玉帶般的款莊小河從款莊壩子中央輕靈的飄過,境內山清水秀、土地肥沃、資源豐富,享有“楊梅之鄉、茭瓜之鄉、烤菸之鄉、板栗之鄉、獼猴桃之鄉、青豌豆之鄉、優質稻米之鄉、彩玉石之鄉和鈦礦之鄉”等美譽。秀美的山水、富饒的土地養育了勤勞、勇敢的款莊人民。

款莊鄉款莊河
款莊鄉香椿樹林

基層組織

作為革命老區,款莊歷史文化悠久,是富民縣黨組織開展活動最早的地方,1935-1936年紅軍長佂曾兩次經過款莊,在沈家村留下宣傳標語,至今還保留。款莊鄉發揚優良傳統,切實加強組織建設,狠抓作風建設,把組織建設成為強戰鬥力、強凝聚力的組織。

款莊鄉基層組織健全。活動開展正常,全鄉企業、機關和村級的組織都成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堅實保障。

款莊鄉“雲嶺先鋒”活動展示視窗

農村經濟

款莊鄉發展農村經濟堅持科學發展觀,用科技引導種養殖業,農村科技得到很好發展。引進優良種豬,建設基地規模養殖,帶動養殖業發展。大力發展板栗、楊梅、冬桃、獼猴桃、雪蓮果等林果業,更新茭瓜品種, 提升板栗品質,增加科技投入,開發名、特、優、新的林果產品。外出考察,引進漾濞核桃大力發展種植,打造昆明近郊萬畝核桃基地。

成立茭瓜協會、楊梅協會,籌辦核桃種植協會、生豬養殖協會,指導農村科學種植、科學養殖,以協會+基地+農戶的形式,協會提供科技指導,基地進行品種試驗、示範,農戶推廣發展,推動農村經社會協調發展。

款莊鄉加快調整步伐,最佳化產業結構,發展產業化經營,推動款莊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堅持鞏固茭瓜種植面積、提升板栗品質、大力發展泡核桃種植和生豬養殖的發展戰略,全方位立體發展種植業,壩區在品種更新的基礎上發展茭瓜種植,半山區在提升品質的基礎上發展板栗種植,山區則大力發展泡核桃種植。引進優良種豬,在基地養殖的帶動下,全鄉大範圍發展生豬養殖。形成規模種植、規模養殖,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

款莊鄉板栗
款莊鄉剛產的仔豬

文化教育

款莊鄉歷來重視文化教育事業建設,逐年加大對文化教育的投入,對款莊的村委會完小進行資源整合,充分發揮師資力量、校舍資源的集中優勢,新建了青平國小、多宜甲國小教學樓,對款莊中學教學樓及和平國小校舍進行改造,中國小教學條件切實得到改善。加強對“兩免一補”政策的落實,加大對貧困生補助力度。

款莊鄉款莊中學教學樓
款莊鄉新民國小教學樓

人文地理

作為革命老區,款莊歷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蘊沉澱深厚,是富民辦學最早的地方,紫虛觀、白龍寺歷史上較為知名和興盛。極負盛名的“白龍禪韻、紫虛道觀、魁閣古樓、宜格石柱、V形太華、熱水溫情、接天茭園和紅谷絕景”等“款莊八景”更凝集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款莊匠人的精妙工藝。
款莊鄉民族風情濃厚,每逢重大節日,各民族都自發組織開展舞獅、耍龍、鬥牛、對山歌、摔跤等一些建康向上的文體活動,藉此歌頌黨的富民政策,活躍民眾文化生活。

款莊鄉野生白竹林

基礎設施

款莊鄉加強對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改善,對青平水庫改擴建工程、東大溝尾段“三面光”工程、東、西大溝等溝渠水毀修復、蕎地山等地集雨小水窖工程、和平國小等地人畜飲水工程、宜格等地烤菸水澆地工程、近1000餘個烤菸小水窖工程以及和平坡改梯、和平水保林、長治七期等工程進行建設;對集鎮文體中心、款莊衛生院、茭瓜市場、款莊電影院等工程進行改造;對電視光纜改造、鄉政府和多宜甲農村信息化體驗點、多宜、徐谷、對方、拖卓村委會辦公樓等工程進行建設,切實改善款莊鄉的基礎設施條件,為農村經濟的發展創造條件。

款莊鄉款莊鄉
款莊鄉癭袋河

招商引資

全面貫徹“工業強縣”精神和圍繞縣委、政府“一區兩基地”建設,立足款莊特點,合理開發資源,做大做強鈦產業、磷化工和彩玉石加工三大產業,引進財興盛集團與龍騰鈦業合作建設年產1.8萬噸鈦白粉廠,引資興辦多宜甲磚廠,引資實施和平化工廠、金紅石冶煉廠技術改造,幫助解決建築公司企業改制問題,完成了建築公司的改制,有力地增強款莊鄉工業基礎。

款莊鄉和平化工廠廠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