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公塘

1582年(明萬曆十年)本縣遭到特大台潮的侵襲,水漫過里護塘丈余,因於1584年(明萬曆十二年)開始築里護塘的預備塘。 1732年(清雍正十年),本縣又遭特大台潮的侵襲,該塘多處被毀。 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本縣首任知縣欽連用以工代賑的辦法重築了這條塘,該塘從此易名為欽公塘。

為清代上海市東部、南部沿海修築的海塘,在浦東歷史上極富勝名。又名里護塘備塘、外捍海塘、小護塘。塘身位於里護塘東約2公里處,其走向自北至南,起點和里護塘一樣同為原川沙縣的南蹌口,途經合慶、蔡路、江鎮和施灣一線入原南匯縣境,再經黃路一線而入奉賢區境,然後在四團五墩附近和里護塘相接,全長30.8公里。
1582年(明萬曆十年)本縣遭到特大台潮的侵襲,水漫過里護塘丈余,因於1584年(明萬曆十二年)開始築里護塘的預備塘
1732年(清雍正十年),本縣又遭特大台潮的侵襲,該塘多處被毀。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本縣首任知縣欽連用以工代賑的辦法重築了這條塘,該塘從此易名為欽公塘。該塘在1747年(清乾隆十二年)至1749年(清乾隆十四年)曾重修築過1次,直至1972年,才被夷平放寬,成為川南奉公路與奉柘公路的一部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