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城

欒城

欒城縣位於河北省西南部,省會石家莊4個衛星城之一。東與藁城市接壤,南與趙縣為鄰,西北連線鹿泉市和元氏縣,北邊與石家莊市裕華區相鄰。總面積347平方千米。總人口32萬人(2004年)。縣政府駐欒城鎮裕泰路。

基本信息

欒城縣地理概況

欒城欒城
欒城縣位於冀中平原西部,河北省西南部,省會石家莊東南方,為石家莊近郊縣。總面積345平方公里。縣境東鄰藁城市,南接趙縣,西靠元氏縣鹿泉市,北接石家莊市、正定縣。縣城距省會石家莊25公里,北距首都北京320公里。京廣鐵路、京深高速公路、107國道、308國道縱貫縣境南北;青銀高速公路、衡井線、石環公路橫穿東西。省級、縣級和鄉村公路四通八達,連線成網,交通便利,區位優越。
欒城被納入石家莊市“五區加四縣”(即主城區五區加正定、欒城鹿泉平山)組團式城市發展框架,列為省會4個衛星城之一。

行政區劃

全縣轄欒城、冶河、樓底、郄馬、竇嫗5鎮,西營、南高、柳林屯3鄉,182個村民委員會,1188個村民小

人口民族

欒城欒城
[人口] 2004年,全縣共有87925戶,其中農業戶55180戶,非農業戶32745戶;總人口319222人,比上年增長102人。其中農業人口244208人,非農業人口75014人。共有從業人員162832人,年內出生4398人,出生率為13.78‰;年內死亡3277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51‰。
[民族] 欒城縣為漢族聚居區,全縣漢族人口數量占全縣總人口的99.92%,另外還有滿族、回族、壯族、苗族、蒙古族、彝族、布依族、朝鮮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傈僳族、土族、羌族、普米族珞巴族、基諾族等18個少數民族。
[宗教]欒城縣有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蘭教等。2003年共有教徒6540人,分布在全縣8個鄉鎮,122個村莊,活動場所21個。其中天主教4900人,百人以上的村有油通、東客、北趙台、南趙村、孟董莊、北十里舖、南屯、徐家營、西宮一村、東營、段家莊、大孫村、榆林。設有油通、北趙台、南趙村、孟董莊、東客、榆林、東營、段家莊、大孫村等9個堂口;基督教徒1050人,設有榆林道、宋北、南郄馬、段乾、霍家屯、東羊市、白佛趙村、端固莊、沿村等9個堂點;佛教徒160人,活動場所設在北郄馬萬安寺;另有道教徒220人,設有端固莊、高家莊兩個場所,伊斯蘭教徒110人。

歷史沿革

1

春秋

初屬鮮虞國,後屬晉為欒邑

2戰國初屬中山國,後屬趙
3

屬巨鹿郡

4西漢

置關縣,屬常山郡

5三國魏平棘縣,屬常山郡
6屬趙國
7北魏

複製欒城縣,屬趙郡

8北齊廢欒城縣
9初屬欒州,後屬趙郡
10先後隸屬趙州、欒州、恆州、鎮州
11五代後梁先後隸屬趙州、鎮州、真定府、恆州
12初屬鎮州,後屬真定府
13初屬趙州,後屬真定路
14屬真定府趙州
15先屬真定府,雍正後改為正定府
16中華民國先後隸屬正定府、范陽道、保定府、河北省
17解放後隸屬石家莊專區,曾與藁城、無極、趙縣合併,後屬石家莊市

歷史文化

欒城欒城
春秋時,晉中軍元帥、正卿欒書封於此,置欒邑,是為欒城之肇始;西漢,置關縣,治所在今北十里舖;東漢,改置欒城縣;三國魏時,併入平棘縣;北魏時復置欒城縣;北齊時廢欒城縣;隋設欒州,復置欒城縣;唐末改欒城為欒氏縣,五代時又改稱欒城縣;1958年併入藁城,鏇即恢復欒城建制。
欒城名宿代不乏人,春秋有晉國正卿、中軍元帥欒書,漢代有棘蒲侯柴武,唐代有初唐“文章四友”之一的宰相、文學家蘇味道,元代有著名數學家李冶、紅巾軍起義領袖韓山童、韓林兒,現代有水電部副部長王英先、河北省副省長王力、山西省副省長吳俊洲、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左建昌、歷史學家喬明順、全國政協委員、地質學家李廷棟等。
圍繞“三蘇”祖籍欒城,乃初唐政治家、文學家蘇味道之後這一資源,欒城開展了旅遊資源宣傳研究,進行了蘇味道、“三蘇”與欒城考察萬里行,召開了第十二屆蘇軾學術研討會,籌建了蘇東坡祖籍紀念館

欒城縣旅遊景點簡介

欒城欒城
蘇東坡祖籍紀念館
蘇東坡祖籍紀念館館址座落在文化公園內,現占地14.9畝,建築面積750平方米,展壁面積400平方米。紀念館是基於欒城是宋大文豪蘇東坡這一史實創建的,是有相當的代表性和地方特色。
紀念館依據史書記載和嚴謹的治學和編排方法,從“蘇氏源流”、“蘇味道與三蘇”、“蘇氏歷代名人”和“燕趙明珠”欒城四部分,全面、真實、客觀地反映了我國民族人文文化的歷史發展,展示了蘇洵、蘇軾、蘇轍與欒城的族原支派及其懷念故土的思鄉情愫。
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費孝通、原新華社社長穆青,全國記者協會主席邵華澤也分別題寫了館名、閣名和長幅楹聯。成為紀念館一道靚麗的風景。海外蘇氏後裔僑領蘇岳章、蘇世慶、蘇世選等對紀念館給予高度評價,2003年分別同欒尋根謁祖並捐贈了碑刻銘記。
紀念館自2001年對社會開放以來,受到社會各界遊客的廣泛好評,省、市級領導視察了紀念館,並就全面發展作了重要指示。紀念館依託深厚的文化底蘊同樣受到青少年廣泛關注和嚮往。2004年11月紀念館被共青團河北省委命名為著批“河北省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蘇味道墓
蘇味道墓在欒城縣冶河鎮蘇邱村,距縣城8公里。1999年在原有基礎上,在原墓址依制重修,墓體封土高4米,直徑10米,築制墓台及千座墓亭、周圍白玉欄桿圍繞,墓前立明代兵部右侍郎范志完題的《眉山發跡》碑和複製舊碑《三蘇發祥》碑。
蘇味道墓的修復開放,昭鼓掌了蘇洵、蘇軾、蘇轍源於欒城及趙蘇氏聚居欒城這些重大史實提供)直接依據。
該文物1999年3月被欒城縣人民政府確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7月被石家莊市文物局批准為準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申報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待批准。

欒城欒城
清明橋
清明橋座落於欒城縣竇嫗鎮南趙村與北趙村之間的交河故道上,為交河上建造年代比較久遠的一座規模較大的石拱橋,為蘇味道後裔上墳祭祖的必經之橋。全長44.2米,寬5.08米,橋欄雕刻古拙俊美,年代久遠,欄板已損,經修復已恢復原貌,可與趙州橋媲美。
該文物於1999年3月,被縣政府確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7月被石家莊市文物局批准為準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申報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待批准。現已建成清明公園。2000年2月向遊人開放。

柴武台
柴武台位於欒城鎮寺下村西。系西漢初年大將柴武的墓冢。
柴武於秦末起義,跟隨劉邦,垓下戰役(消滅項羽之戰)時統領後軍,因戰功赫赫封棘浦候,史書、漢書均有記載,死後葬欒城,為全國僅有的少數漢墓之一,隋代時,台上建善眾寺一痤,規模盛大,唐初(玄奘)未去西天取經時,曾在善眾寺掛單,可見當時寺廟規模。
柴武台於1999年3月,被縣政府確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7月被石家莊市文物局批准為準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申報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待批准。

文廟大成殿
文廟大成殿位於縣城內,原縣委機關大院內。該建築為一層木結構,單檐歇山式古建築,長20.05米,寬9.3米,台前有一大月台,台前有精緻蟠龍丹陛踏步。
文廟建於元大德三年,明清均有修繕,建築井然有序,古柏森然,令人心曠神怡。文廟大成殿,經市文物局批准於2000年11月落架重修,成為旅遊新景。
文廟大成殿於1999年3月,被縣政府確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7月被石家莊市文物局批准為準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申報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待批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