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門

2010年8月,武漢三名女嬰因一直食用同一品牌奶粉,身體出現性早熟特徵,此事經報導後引發社會強烈關注。受害兒童家長曾想把奶粉送檢,卻遭遇“檢測無門”。

概述

檢測門檢測門

2010年8月,武漢三名女嬰因一直食用同一品牌奶粉,身體出現性早熟特徵,此事經報導後引發社會強烈關注。受害兒童家長曾想把奶粉送檢,卻遭遇“檢測無門”,一些質量監督檢測機構都婉言拒絕了家長們的個人申請,而權威部門關於奶粉的檢測指標中也沒有激素這一項。短時間內“檢測門”也很快成了網路流行語。

檢測無門

檢測門檢測門

三名女嬰所食用的奶粉是同一品牌,甚至連產品批次都高度一致,這些巧合加劇了人們對於奶粉的懷疑。作為被懷疑的一方,聖元奶粉公司表示,“我們的產品不可能讓嬰兒性早熟”,“我們有百分之百的信心”。檢測本是打開奶粉“激素門”的鑰匙,讓人意外的是,尋求檢測的努力卻遭遇了強大的“檢測無門”。消費者一方高度懷疑,生產商一方堅決否認,這樣的相持不下到底應該如何裁度?正如這起事件中一位醫生所說,“唯一的方法就是檢測奶粉,對其中所含雌性激素進行檢測,才能知道真相”。

兩大國家級乳製品質量檢驗中心——位於哈爾濱的國家乳製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和位於呼和浩特的國家乳製品及肉類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這兩個機構工作人員均表示,無法對奶粉進行激素檢測。兩家機構均表示,“我們只能檢查奶粉國家標準裡面規定的項目,激素並不在其中。”
上述兩處檢驗中心工作人員稱,實際上,激素屬於藥物,奶粉裡面是不能含有激素的,“一點含量都不能有”。他們同時表示,如果想檢測,建議去藥檢部門或衛生部門試試。
國家藥監局負責藥品檢測的中國藥品檢驗總所負責檢品受理業務的工作人員稱,除某些保健食品之外,目前我國藥檢部門尚未開展食品檢測業務,“要檢測奶粉中的激素成分,現在肯定不能送檢,而且不受理個人申請”。

言下之意,激素是否超標,原本就不是奶粉質量的一項指標,既然沒有標準,更不必檢測,就算激素真的超標了,奶粉其實依舊是“合格品”。 理論上很簡單的東西,到了現實中往往變得異常複雜。只要有檢測數據就能驅散奶粉“激素門”的迷霧,可是獲得檢測數據居然比“激素門”本身還要山重水複。

問題所在

檢測門檢測門

檢測機構紛紛聲明不接受個人送檢,卻不知道這樣的規定到底有何必要。無論是機構送檢還是個人送檢,都要繳納一定的檢測費用,因此並不存在個人送檢就浪費了公共資源的問題。如果個人不得就食品質量送檢,那么當他們的權益受到損害時,他們將如何獲得證實對方食品質量存在缺陷的證據?另一處嚴重的問題在於,幾乎沒有檢測機構肯就奶粉激素含量進行檢測。這就意味著,即便有機構願意對涉事奶粉進行送檢,仍然有可能得不出激素含量的檢測數據。

職能缺失

監督檢測的缺位,注定將讓“激素門”成為一道“羅生門”,不僅奶粉這個嫌疑人是否真的是罪魁禍首隻能繼續猜測,就算奶粉是清白的,也將無人作證,至於導致嬰兒性早熟的激素究竟來自何方,恐怕也將永遠成謎。當檢測無法保障食品的安全,甚至連檢測的責任也推三阻四時,食品安全還真是只能讓人在更多的猜測與懸疑中無法安心。

雖然專司食品安全監管之職的部門機構早已是林林總總,然迄今為止,竟然還沒有哪一家檢測機構,能將“激素檢測”作為奶粉的常規檢測項目。這也就意味著,儘管我們都知道,任何一種激素都是有害人體健康的藥物,對嬰幼兒危害更甚,但只要奶粉的其他檢測項目能夠僥倖過關,那么,哪怕其中確實含有激素,甚至能導致食用者發生各種病變,它也還是經過了質量檢測的合格產品,也還會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被消費者長期飲用。由此舉一反三,完全可以提出這樣的質疑:在奶粉之外,又還有多少激素或類似於激素這樣的有害物質,會因質檢部門的“免檢”而伴隨著各色食物,最終成為了人們的果腹之物?

事件回應

2010年8月9日,一名質檢院有關負責人稱,最近上級部門發文規範檢測機構的委託檢驗行為,對於不是生產企業和監管部門送檢的產品,無法證明產品的生產企業的,檢驗報告上不會標示。也就是說,即使個人拿聖元奶粉去檢,報告裡生產單位一欄也不能寫上“聖元”,或者只能寫“標稱”。“因為以前就試過有人拿某品牌產品做文章,出具檢測報告的機構變得很被動。”該人士說道。
他還表示,目前只有部分激素項目能作檢測,比如黃體酮等。有些激素即使是理論上可以檢測,但也缺乏檢測標準,甚至連標樣都沒有。而且鑑定時無法判定是人為添加還是本體(奶牛)產生。

2010年8月10日上午,衛生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回應此事件稱,衛生部已經責成湖北省食品安全監管領導小組辦公室進行調查處理。湖北省食品安全監管領導小組辦公室已經組織相關職能部門,抽取該品牌的樣品進行實驗室檢測,並組織醫學臨床專家對涉及到的女嬰進行臨床會診,同時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分析女嬰患病與食用奶粉之間的關聯。同時指出,對於兒童性早熟致病原因,專家認為比較複雜,絕大部分病因不明。無論是單純性的乳房早發育還是真性的性早熟,都還不能斷定患者與特定的食物或者環境之間有何種關係。
農業部已向湖北省提供檢測激素的方法,至於奶粉是否存在質量問題,仍需等待檢測結果。

境外檢測

一名孕婦在認真挑選奶粉一名孕婦在認真挑選奶粉

境外檢測需考慮機構資質
那么消費者能不能把產品拿到境外檢測?一名質檢院有關負責人表示,只要境外機構獲得國內的資質認可,出具的報告就會有法律效力,否則是不能向社會公布檢測結果的。除非雙方協商確定第三方檢測機構,不過這種方式也多數只在貿易結算時用到。
供應商:紐西蘭明令禁加激素
一名畜牧業資深人士昨日表示,由於政府明令禁止,所以紐西蘭的奶農完全不在飼料中添加激素以提高牛奶產量。
美國可套用生長激素
該人士表示,生長激素在歐盟、紐西蘭等地方都被禁止了,唯獨美國FDA批准套用。“當時FDA審閱了激素生產商檔案,未在當中發現問題。”這種激素名為rbGH,FDA科學家認為殘留在牛奶中的激素和人體自身擁有的激素含量比起來是微不足道的。“這種激素屬於蛋白質型,當被人食用後就基本沒用。”這名人士說。

事件進展

2010年8月11日,按照衛生部的安排,湖北省衛生廳組織專家組對聖元“早熟門”3名女嬰進行了一次集體會診。會診專家組宣布了相同的會診結果:“會診數據都沒有問題,是單純性的乳房發育,不一定是性早熟。”專家對僅4個月大的女嬰做出的診斷結果是,其雌激素值在成年女性的正常值範圍內。多位兒科專家在獲知上述會診結果時均一反常態地保持沉默。
湖北省有關方面2010年8月11日17時許發布了一則訊息。訊息稱,據同濟醫院協和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武漢市兒童醫院等武漢多家主流醫院的兒科專家反映,今年上半年,新發單純性乳房早發育典型病例較往年沒有顯著增加。訊息還稱,無論是單純性乳房早發育還是真性性早熟,專家尚未發現其與特定食物或環境有密切關係。
此外,就在農業部向湖北省食品安全部門提供了“奶及奶製品中的三種雌激素檢測方法”的同時,湖北省食品安全部門卻將奶粉樣品送往國家有關部門進行檢測。訊息人士稱,隨奶粉樣本一同前往北京的還有該省食品安全部門部分負責人。

2010年8月13日,衛生部專家組專家處稱,為了便於對比乳品中的雌激素水平,此次由衛生部送檢的乳品,不僅聖元一個品牌的乳品,甚至還有母乳。檢測結果最快過一兩天即可得出。

奶源疑惑

據聖元“優博”奶粉的官網刊登,當中宣傳“精選來自歐盟純淨牧場的優質奶源”。不過,聖元在美國發布的年報,卻發現已悄然改為進口自紐西蘭。聖元在風險提示中警告,對於海外採購的原料不一定能做到像自己工廠那種程度的質量控制。

事件反思

三鹿奶粉出現質量問題後,需要相關部門進行檢測並給以答案時,食品質量檢測負責人卻說出了這樣的一番話,“因為三聚氰胺是國家嚴禁的違禁添加劑,一般誰都不會用這東西在奶粉上,所以國家一般都不對三聚氰胺進行檢測”。這句話,不僅將自己的責任推卸了,還無異於替廠家向我們保證奶粉的質量沒有問題。可事實證明,三鹿奶粉里添加了三聚氰胺,也導致廣大嬰幼兒深受其害。

之前出現的“大頭娃娃”,“結石寶寶”,至今還令人們心存餘悸,而眼下發生的“女嬰性早熟”病例,不啻於雪上加霜,會使公眾對乳製品的消費信心變得更加脆弱。在這種特殊背景下,我們固然可以不去奢望各相關部門,能夠表現的更為主動,更加盡職,在生產製造的源頭上消除所有的食品安全隱患,但至少,質檢部門也應該能扮演好一個稱職的“馬後炮”角色,即便不能為社會個體提供無償質量檢測服務,也應該本著對公共消費安全負責的態度,要么,對遭到家長質疑的奶粉進行質量檢測,給公眾一個確切的說法,要么,督促奶粉生產企業自證清白,否則就停產停售,而不能坐視消費者“檢測無門”,利益受損。

相關評論

檢測門檢測門
揭穿聖元奶粉“激素門”真相,必須先過檢測這道門。負責食品安全的職能部門不能再對這起事件默不作聲,不需要去爭論這件事情在誰的管轄範圍之內,《食品安全法》針對這種情形早有制度安排,在各個職能部門之上尚有協調機構和牽頭部門,現在就是他們有所作為的時刻。嬰兒食用一種奶粉後體內激素水平上升,這種案例已經涉及數省,從食品安全的角度講,政府部門需要啟動應對程式,其中首要的問題就是檢測奶粉激素含量。“不在規定項目中”不能成為相關機構拒絕檢測的理由,何況,三聚氰胺的殷鑑不遠。獲得這樣一個數據,並不一定就會證明這個品牌有問題,或許這更是一個為品牌恢復聲譽的機會。否則,在無序和混沌之中,市場和社會都不會從中受益。
如果說相關部門或機構不受理個人業務,這個我們似乎可以理解。畢竟,在消費安全日益為公眾所重視,而問題食品又屢打不絕的當下,倘若不設定一個門檻,而是任由消費者你拿一個蘿蔔來化驗,我拎一棵白菜來檢測,人家也難以招架。但問題是,奶粉,尤其是規模化生產的嬰幼兒專用奶粉,一旦出現質量事故,那就絕不是什麼“個人問題”,其危害程度之烈、社會影響之廣都非同小可。對這樣一個有可能涉及到無數個家庭寶寶身體健康的重大事情,有關方面豈能將其視之為“個人申請”而一拒了之?
從某種意義上講,消費者不得不各自為陣,要自己為其所購買的奶粉做質量鑑定,這本身就意味著質檢部門的工作失職。試想,如果相關部門能夠各司其職,將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做細做到位,消費者又何至於會對奶粉質量存在這樣那樣的憂慮?既沒有做好事前防範工作,為消費者營造一個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又在事後對消費者的檢測申請抱以消極推委的態度,這種做派,無疑會令公眾對職能部門的工作效率及責任意識產生懷疑,從而進一步加重消費者對食品消費安全的擔憂。

檢測結果

衛生部2010年8月15日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通報“聖元乳粉疑致兒童性早熟”調查結果。通報指出,檢測結果符合國內外文獻報導的含量範圍。檢測結果表明,42份聖元乳粉中未檢出己烯雌酚醋酸甲孕酮等禁用的外源性性激素,內源性雌激素(17β-雌二醇和雌酮)和內源性孕激素(孕酮和17α-羥孕酮)的檢出值分別為0.2-2.3μg/kg和13-72μg /kg,其中患兒家中存留樣品雌激素和孕激素檢出值分別為0.5μg/kg和33μg/kg。檢測結果符合國內外文獻報導的含量範圍。
發布會信息顯示,聖元乳粉樣品來自湖北省患兒家中剩餘乳粉,以及湖北武漢和北京市場銷售的優博、優聰樣品,總計42份樣品。還抽取了國內外其他14家企業的20個品牌產品,共31份樣品。而42份樣品當中只有一份采自患兒家庭。既然採集了4個奶粉樣品,為何僅對其中一個進行了激素檢測?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表示:“我們確實只收到一份樣品,如果想進一步了解,建議問一下湖北省食品安全監管領導小組辦公室。”武漢市食安辦有關負責人未回復。

申請復檢

2010年8月17日,武漢三名疑似性早熟女嬰家長因困惑沒有解除,向武漢市食品安全辦公室(下稱“武漢市食安辦”)提起復檢申請,期間的一連串遭遇,讓其深感送檢仍無門。

其中兩位家長來到武漢市食安辦諮詢奶粉安全問題。一位家長稱,武漢市食安辦一位姓劉的處級幹部表示很為難,坦言無法出具類似“聖元奶粉安全可靠,不會導致嬰兒性早熟;若出現相關問題,由衛生部全權負責”這樣的提法的證明。
上述武漢市食安辦劉某向家長解釋為何送檢衛生部的只有一份樣品采自患兒家庭,“剩下的兩份還封存在我們這裡,你們可以自己拿走,自己找有資質的機構檢測,也可以由我們代為檢測”。
而到了17日傍晚,一位家長卻向本報記者透露,事態發生了逆轉。該家長透露,當其向武漢市食安辦提出,希望以個人名義送檢奶粉的時候,劉某一方面表示“個人可以送檢”,但另一方面又強調“送檢機構必須高於衛生部的級別和資質”。不僅如此,劉某還提醒家長,目前封存的奶粉樣品僅剩最後一份了,“你們要慎重”。
有家長表示,劉某提到,由家長甄選的檢測機構若需要獲取封存的奶粉樣品,可直接聯繫武漢市食安辦。
“上午時還有兩份樣品,到了下午就剩一份了。”嬰患家長百思不得其解,既然可以個人名義送檢,“為何仍繞不開食安辦呢?”
有關專家建議,家長可向當地消費者協會或者中消協提交書面申請,請求其作為代表,按照有關規定,委託有資質的相關機構進行檢驗。
據新華社報導,衛生部有關負責人近日表示,根據食品安全法的規定,食品行業協會等組織、消費者可以委託食品檢驗機構對食品進行檢驗,但應委託有資質的檢驗機構。如果消費者遇到“送檢無門”的情況,可以根據法律規定向衛生部門舉報疑有問題食品,衛生部門接到舉報後應組織進行檢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