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決議

“橡皮”決議指1900年10月,第二國際在巴黎舉行的第五次代表大會上通過的由考茨基提出的決議。

基本信息


事件

第二國際巴黎大會討論的中心問題是“米勒蘭事件”。法國社會黨領導人亞歷山大·米勒蘭,是法國社會黨右翼首領,主張用加入資產階級政府的辦法和平過渡到社會主義。1899年6月,米勒蘭藉口挽救共和國和保護社會主義利益,加入了以共和黨領袖互爾第克·盧梭的資產階級內閣,任工商部長。他入閣後完全背棄社會主義,一方面利用立法手段限制工廠主延長時間,以不觸動資產階級利益的小恩小惠收買工人;另一方面與鎮壓公社的劊子手加利費將軍合作,鎮壓工人罷工鬥爭。米勒蘭的入閣叛賣行為被列寧斥為“實踐的伯恩施坦主義”。
第二國際巴黎大會在討論“米勒蘭入閣事件”時,形成了左中右三派。右派為米勒蘭辯護,認為米勒蘭入閣拯救了共和國,是社會主義革命的開始。左派則譴責米勒蘭的叛賣行為。在左、右兩派意見截然對立、無法調和的情況下,以考茨基為首的中派提出了《奪取社會權力和與資產階級政黨結成聯盟》的決議。該決議認為,米勒蘭是在困難條件下進行鬥爭所採取的暫時的特殊的手段,是鬥爭的策略問題而不是原則問題,不應提到代表大會上討論。由於左派占少數,大會以29票對9票通過了中派的決議。
決議以含混曖味的言詞代替了右派露骨的言詞,掩護了機會主義的叛賣本質。所以,義大利社會黨人費里嚴厲地批叛了米勒蘭和考茨基,並把考茨基鐵決議叫做“橡皮性的”決議。這就是“橡皮決議”的由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