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內碼國標碼區位碼

機內碼國標碼區位碼

漢字機內碼、國標碼和區位碼三者之間的關係為:區位碼(十進制)的兩個位元組分別轉換為十六進制後加20H得到對應的國標碼;機內碼是漢字交換碼(國標碼)兩個位元組的最高位分別加1,即漢字交換碼(國標碼)的兩個位元組分別加80H得到對應的機內碼;區位碼(十進制)的兩個位元組分別轉換為十六進制後加A0H得到對應的機內碼。

概要

計算機處理漢字信息的前提條件是對每個漢字進行編碼,這些編碼統稱為漢字編碼。漢字信息在系統內傳送的過程就是漢字編碼轉換的過程。
漢字交換碼:漢字信息處理系統之間或通信系統之間傳輸信息時,對每一個漢字所規定的統一編碼,我國已指定漢字交換碼的國家標準“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元集——基本集”,代號為GB 2312—80,又稱為“國標碼”。
國標碼:所有漢字編碼都應該遵循這一標準,漢字機內碼的編碼、漢字字型檔的設計、漢字輸入碼的轉換、輸出設備的漢字地址碼等,都以此標準為基礎。GB 2312—80就是國標碼。該碼規定:一個漢字用兩個位元組表示,每個位元組只有7位,與ASCII碼相似。

相關介紹

區位碼:將GB 2312—80的全部字元集組成一個94×94的方陣,每一行稱為一個“區”,編號為0l~94;每一列稱為一個“位”,編號為0l~94,這樣得到GB 2312—80的區點陣圖,用區點陣圖的位置來表示的漢字編碼,稱為區位碼。
機內碼:為了避免ASCII碼和國標碼同時使用時產生二義性問題,大部分漢字系統都採用將國標碼每個位元組高位置1作為漢字機內碼。這樣既解決了漢字機內碼與西文機內碼之間的二義性,又使漢字機內碼與國標碼具有極簡單的對應關係。
漢字機內碼、國標碼和區位碼三者之間的關係為:區位碼(十進制)的兩個位元組分別轉換為十六進制後加20H得到對應的國標碼;機內碼是漢字交換碼(國標碼)兩個位元組的最高位分別加1,即漢字交換碼(國標碼)的兩個位元組分別加80H得到對應的機內碼;區位碼(十進制)的兩個位元組分別轉換為十六進制後加A0H得到對應的機內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