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尾蝶

橙尾蝶

橙尾蝶,種屬蝶魚科,和紅尾蝶相似,背鰭軟條後方有一彎月形桔紅色橫帶,向下延伸至臀鰭軟條後方,尾鰭後半部也是桔紅色橫斑,屬小型蝶魚;可餵無脊椎動物餌料及藻類。橙尾蝶屬耐寒力較強的種類,成魚常群游,以底棲小動物為主食,極易飼養,最好以成對飼養,較常見的品種。

基本信息

簡介

橙尾蝶,魚類動物,屬蝶魚科,因其魚身為黑白相間斑紋似蝴蝶,又尾部一片呈橙色而得名橙尾蝶。橙尾蝶喜在珊瑚礁區域活動,以海藻和底棲小魚類為食。橙尾蝶在全球分布不廣,僅在西太平洋海域多見。

分布

(圖)橙尾蝶橙尾蝶為蝶魚科類動物

分布氣候帶為熱帶,北緯30度和南緯33度之間。

分布區域為:西太平洋海域,菲律賓台灣印度等地區;具體分布在太平洋珊瑚礁海域,分布範圍包括琉球群島(RyukyuIslands)至菲律賓以及豪勳爵島(LordHoweIsland),拉帕群島(RapaIslands)和土木土群島(TuamotoIslands)一帶海域。

在印度洋相似的品種為印度橙尾蝶(Chaetodonmadagascariensis),東南亞海域為黃尾蝶(Chaetodonxanthurus),紅海為紅尾蝶(Chaetodonpaucifasciatus)。

形態特徵

體形尺寸:最大體長12.5cm。

背鰭鰭棘(總數):12~14條;背鰭軟條(總數):21~23條;臀鰭鰭棘:3條;臀鰭軟條:16~17條。

頭部特徵

橙尾蝶橙尾蝶喜歡棲息於珊瑚礁區

成魚體高而呈卵圓形,頭部上方輪廓平直。吻尖,但不延長為管狀,前鼻孔具鼻瓣。前鰓蓋緣具細鋸齒,鰓蓋膜與峽部相連。兩頜齒細尖密列。

軀體特徵

體被中型鱗片,側線向上陡升至背第9~10棘下方而下降至背鰭基底末緣下方。背鰭單一。體白色,體側有4-7條箭形黑紋(箭頭指向頭部);尾柄黃色,尾鰭白色具黃色條帶並具白色緣;胸鰭白色透明,腹鰭白色。頭部具一窄於眼徑的鑲白緣之黑色眼帶,向下延伸至鰓蓋緣,且下眼帶顏色較淺;前額具-紫黑色斑。

易混特徵

橙尾蝶和印度橙尾蝶(Chaetodonmadagascariensis)非常相似,區別之處在於眼帶,橙尾蝶的眼帶是連續的,即連通雙眼;而印度橙尾蝶的眼帶是中間斷開的,不連通雙眼。

習性

棲息

橙尾蝶棲息於較深的瀉湖和面海珊瑚礁區水深10~120米之間的水域,多半單獨或成對生活。

食性

橙尾蝶是一種雜食性小型蝶魚,以藻類和小的深海底無脊椎動物為食,成魚常群游,以底棲小動物為主食。

繁殖

橙尾蝶的繁殖方式為散卵型,會與東南亞海域的橙尾網蝶(Chaetodonxanthurus)混種。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紅皮書中。

飼養條件

橙尾蝶的飼養橙尾蝶的飼養

最小水族箱尺寸:265升
設缸類型:純魚缸或珊瑚、活石和海藻生態缸
最小缸容量:130升水
缸水溫度:野外22~26℃,水族箱環境建議不高於28℃
缸水比重:1.020~1.025
缸水pH值:pH 8.1~8.4
照明環境:強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