樺褶孔菌

樺褶孔菌

屬木腐菌。被侵害活立木、倒木,木樁等木質部形成白色腐朽。此種能產生甘露糖、鼠李糖可用作生物試劑,產生岩藻糖和草酸(oxalic acid)用於輕工印染、漂洗、製造藍墨水、塗料等。可藥用,是山西中藥“舒筋丸”原料之一。

基本信息

菌類簡介

樺褶孔菌樺褶孔菌
中文學名:樺褶孔菌拉丁學名:Lenzites betulina (L.) Fr.
中文別名:樺褶孔
分類地位:非褶菌目、多孔菌科、革褶菌屬

形態特徵

子實體小至中等大,一年生,革質或硬革質。無柄菌蓋半園形或近扇形,直徑 2.5~10cm,厚0.6~1.5cm,有細絨毛,新鮮時初期淺褐色,有密的環紋和環帶,後呈黃褐色、深褐色或棕褐色,甚至深肉桂色,老時變灰白色至灰褐色。菌肉白色或近白色,後變淺黃色至土黃色,厚0.5~1.5mm。菌褶初期近白色,後期土黃色,寬3~11mm,少分叉,乾後波狀彎曲,褶緣完整或近齒狀。孢子近球形至橢園形,平滑、無色,4~6μm×2~3.5μm。

生態習性

夏秋季在樺、椴、槭、楊、櫟等闊葉樹腐木上呈覆瓦狀生長。有時生於雲杉、冷杉等針葉樹腐木上。

分布地區

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山西、河北、河南、陝西、甘肅、青海、江蘇、江西、安徽、浙江、湖南、福建、廣東、廣西、海南、雲南、四川、貴州、台灣、西藏等。

經濟價值

1.子實體甲醇提取液對小白鼠肉瘤S-180抑制率為23.2%~38%,另報導為90%,對艾氏癌的抑制率為80%。所含麥角甾醇過氧化物,9(11)-脫氫麥角甾醇過氧化物具有免疫抑制活性,可對抗ConA和脂多糖引起的小白鼠脾臟淋巴細胞的增殖。2.子實體含麥角甾醇過氧化物,9(11)-脫氫麥角甾醇過氧化物及礦物質元素K、Na、Ca、Mg、P、Fe、Cu、Zn、Mn等。3.子實體中含有丙氨酸、亮氨酸等多種游離和結合胺基酸,且游離胺基酸和結合胺基酸組成基本相同。培養物中含纖維素分解酶,木質素降解酶,吡喃糖-2-氧化酶等多種酶。4.此種能產生甘露糖、鼠李糖可用作生物試劑,產生岩藻糖和草酸(oxalicacid)用於輕工印染、漂洗、製造藍墨水、塗料等。

性味功能

淡,溫。抗腫瘤,祛風散寒、舒筋活絡,是山西中藥“舒筋丸”原料之一,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絡不舒,四肢抽搐等病症。能追風、散寒、舒筋、活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