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葉信

樹葉信

樹葉信,是一種溝通交流方式,起源於西雙版納,古時在中國古代在被稱為“百越”、“金齒”的地域內,傣族、景頗族在內的各個民族,13、14世紀前均無文字。因此,人們在交流方面採用了常見的樹葉作為紙張,將自己所要表達的內容寄托在樹葉上,從而向其他人傳達自己的思想。

起源

樹葉信樹葉信
西雙版納在中國古代是包含在被稱為“百越”、“金齒”的地域內,包括傣族在內的各個民族,13、14世紀前均無文字。由於沒有文字,各種信息傳遞十分困難,有些民族就創造了“樹葉信”,也能達到簡單信息的轉達目的。

克木人是居住在西雙版納中老邊境的熱帶雨林中的民族,他們每逢一些重大活動時都要差人遞送“樹葉信”通知親朋。而當接“信”後,對方無論路有多遠和家裡有什麼重要的事都要放下,按時赴約。

含義

芭蕉葉包樹皮和菸草,外加檳榔一串是婚事的請帖;芭蕉葉包樹皮、菸草加辣子是病危的通知;芭蕉葉包樹皮、菸草和雞毛,表示人已死,催去訣別;芭蕉葉包樹皮、菸草、雞毛、辣椒、火炭是戰爭警報。此外在“信”中或外面附有刻痕的竹片,則按刻痕數的要求,多少天內趕到。

對於“樹葉信”中各種植物的花、果、枝和根等均有它的含義,各民族或某些人群,他們都有非常清楚,就象當代的“密碼”一樣,外人難以破譯。

運用

基諾族男女青年約會

基諾族男女青年約會時也有藉助於“樹葉信”的,即在先約定的地方放樹葉,情侶會根據樹葉的種類和片數,知道約會的時間和地點。傣族青年男女在熱戀後如有一方變心時,憤怒的另一方有時也會用芭蕉葉包黑線或木炭以及辣椒,請人送給對方,表示一刀兩斷,黑線或木炭表示對方的心已黑,辣椒則指對方毒辣。

傣族的感情信

傣族青年男女在熱戀後如有一方變心時,憤怒的另一方有時也會用芭蕉葉包黑線或木炭以及辣椒,請人送給對方,表示一刀兩斷,黑線或木炭表示對方的心已黑,辣椒則指對方毒辣。

雲南德宏景頗族的表音信

雲南德宏景頗族的樹葉信,德宏景頗人巧妙地運用樹葉或物件的讀音,以及它具有的獨特屬性,雲南德宏景頗族用借音表意來傳遞信息和抒發感情。也可以說是用假借讀音與表意相結合的辦法來交流思想感情。如人們常見的蕨菜葉,德宏州景頗族的載瓦語叫“德拉姆”,該詞後一音節“拉姆”與“出走”一詞同音,借用引申為“父母不同意也要遠走高飛”。雲南德宏景頗族橄欖葉叫“甚雀”,這個詞與“追隨”同音,引申為“你走到哪裡,我也要追隨著你”。

錐栗果葉叫“則哈”,讀音與“永遠”同音,引申為“你要的東西,我送給你”。德宏景頗族有一種葉子,讀音與“永遠”同音,引申為肺腑之言請你相信。用一種名叫“木克”的葉子,是表示“永遠相愛,決不變心”。雲南德宏景頗族日常生活中的一根針,則表示要對方“深思熟慮”。

“益策”葉的“策”與“撈”同音,意表“追尋”。野薺葉叫“額芝”,“芝”與“老”同音,桂”同音,其意表示愛慕其意表示“永久”。因此,如果一封包著沙基、蘆子、浪諾、益策和石根哈幾種葉子的樹葉信,雲南德宏景頗族所要表達的意思是:“對你表示良好祝願,我真心愛你,不論你走到天涯海角,也要追隨你。我的話句句是真的,我與你白頭到老。”如果姑娘將“定約哈”的葉子交給小伙子,則表示有人在威脅姑娘。這是因為“定約”與“砍”讀音相同,引申為受到威脅,父母要懲治她。如得到一方“莫那”的葉子,那就等於說:“我不能和你在一起,不然別人會笑話我。”這就意味著被對方婉言謝絕了。

傈僳族的樹葉情書

傈僳族的“樹葉信”,即是用植物樹葉為載體,通過約定俗成的葉之色彩、數目來表情達意的原始“信函”。這種“信”,多為青年人用來作為談情說愛的“信使”,故人們又把它稱作樹葉情書。傈僳族為人頗重禮貌,凡收到“信函”,都是有信必復,哪怕你不同意或者反感,也必需回“信”婉轉答覆。這種回絕“信”,人們仍用樹葉為“函”,只不過使用色彩的表征來“表述”自己的態度,以示回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