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樁竊聽器

樹樁竊聽器

樹樁竊聽器是上世紀十種設計巧妙間諜工具之一。樹樁竊聽器竊聽的能力來源是太陽能。工作原理是在系統信道上把語音信號信道進行編碼、加密、交織,形成突發脈衝串經調製後發射。在移動手機接收端,信號經解調後去交織、信道解碼、語音解碼,然後在用戶的移動手機里恢復成語音信號。

簡介

樹樁竊聽器樹樁竊聽器

20世紀70年代初期,樹樁竊聽器依靠太陽能,在莫斯科附近的森林地帶不間斷從事竊聽。它截獲了往來於蘇聯在該地區的空軍基地的通訊信號,將信號傳送給一顆衛星,再由衛星將情報轉發給美國境內的情報分析中心。由於依靠太陽能驅動,樹樁竊聽器就不存在更換電池的必要性。儘管如此,克格勃依舊發現了這個樹樁竊聽器,所以,國際間諜博物館展示的只是一個複製品。

工作原理

樹樁竊聽器竊聽的原理是在系統信道上把語音信號信道進行編碼、加密、交織,形成突發脈衝串經調製後發射。在移動手機接收端,信號經解調後去交織、信道解碼、語音解碼,然後在用戶的移動手機里恢復成語音信號。GSM系統在傳輸過程中採用窄帶時分多址(TDMA)技術,它的每個載頻信道的頻寬是200KHz,每幀8個時隙,理論上允許一個射頻同時進行8組通話,每個時隙長度為0.577ms,幀時長4.615ms,就是把時間分割成周期性的幀,每一幀再分割成許多個時間間隙,之後根據特定的時間間隙分配原則,使移動手機用戶在每幀中按指定的時間間隙,向著基站傳送信號,基站分別在各自指定的時間間隙中,接收到不同的移動手機用戶的信號,同時基站也按規定的時間間隙,給不同的移動手機用戶發射信號,各移動用戶在指定的時間間隙中接受信號,這樣卻並不能保證,在同一信道上的用戶可以相互不受干擾,這就是個別移動用戶在使用行動電話的時候,偶爾會從話筒里會聽到別人的談話的原因,當就這個問題去諮詢運營商的時候,他們是不會說的,當然,關於對手機竊聽器是在哪個環節上實施竊聽的,他們就更不會說了。

能量來源

樹樁竊聽器依靠太陽能工作,太陽電池是一對光有回響並能將光能轉換成電力的器件。能產生光伏效應的材料有許多種,如:單晶矽,多晶矽,非晶矽,砷化鎵,硒銦銅等。它們的發電原理基本相同,現以晶體為例描述光發電過程。P型晶體矽經過摻雜磷可得N型矽,形成P-N結。

當光線照射太陽電池表面時,一部分光子被矽材料吸收;光子的能量傳遞給了矽原子,使電子發生了躍遷,成為自由電子在P-N結兩側集聚形成了電位差,當外部接通電路時,在該電壓的作用下,將會有電流流過外部電路產生一定的輸出功率。這個過程的的實質是:光子能量轉換成電能的過程。

使用範圍

在森林地帶不間斷從事竊聽。利用森林作為掩蓋,一個高密度樹木的區域。這些植物群落覆蓋著全球大面積並且對二氧化碳下降、動物群落、水文湍流調節和鞏固土壤起著重要作用,是構成地球生物圈當中的一個最重要方面。森林包括喬木林和竹林。森林是由樹木為主體所組成的地表生物群落。它具有豐富的物種,複雜的結構,多種多樣的功能。

20世紀十種神奇的間諜工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