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櫟

(1).《莊子·逍遙遊》:“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捲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者不顧。”又《人間世》:“ 匠石 之 齊 ,至於 曲轅 ,見櫟社樹……曰:‘散木也,以為舟則沉,以為棺槨則速腐,以為器則速毀,以為門戶則液樠,以為柱則蠹。是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後因以“樗櫟”喻才能低下。 唐 歐陽詹 《寓興》詩:“桃李有奇質,樗櫟無妙姿。” (2).用為自謙之辭。 宋 蘇軾 《和穆父新涼》:“常恐樗櫟身,坐纏冠蓋蔓。” 明 朱鼎 《玉鏡台記·聞雞起舞》:“下官樗櫟之才,豈足為元帥副。” 清 宣鼎 《夜雨秋燈錄·麻瘋女邱麗玉》:“自慙樗櫟,仰託蔦蘿,良所深願。

基本信息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