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脆弱

樓脆弱

“樓脆弱”的出現是絕對必然的,但也不能說它的出現純屬偶然。 這種必然,使得“樓脆弱”的出現成為必然。 當下,我們應以“樓脆弱”為鑑,開展房市資質、質量普查。

基本信息

簡介

樓脆弱樓脆弱

一位建築學家說過:“建築是有生命的。”這話很深奧,我不能全懂,但我想,建築既然有生命,難免就有性格,有性格就難免犯點小脾氣。比如,前些天廣西一座樓被判處“死刑”,被拆除大半卻屹立不倒,只得動用大型機械“拆樓王”,大樓雖然最終倒了,但因順勢砸毀“拆樓王”作為陪葬,也因此被冠以綽號“樓堅強”。

“樓脆弱”固然是脆弱了些,但稱其為豆腐渣,恐怕很多人都不能同意。現場照片顯示,此樓倒下之後,並不像人們想像中那樣粉身碎骨,而是基本保持了站立時的姿態,不僅陽台、窗戶形狀未改,就連很多窗戶上的玻璃都端然還在。倒而不塌,臥而不垮,這樓音容宛在,栩栩如生。

誕生

“樓脆弱”生於“蓮花河畔”,去年年底開盤的它從拔地而起到拔地而倒,只存在了大半年時間,相對於70年的使用年限,“樓脆弱”可謂英年早逝。它本來是要帶領業主們看風景的,可如今,它成了一道不堪入目的風景。這種轉變,令業主們難過,也應當讓開發商難堪。

如果我們大致回顧一下我國房地產“大牛市”的發展過程,就不難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隨著房價的一路飆升,伴隨的不僅有買房炒房者的熱情追捧,還有房地產商建房理念的花樣翻新。從普通窗到落地窗,從普通公寓到花園洋房,入戶花園、閣樓露台、全明戶型……房子在設計上越來越好,房子在價格上越來越高,而人們最關注的內容似乎也簡單到除了房型就是價格的地步。至於房子是不是漏水,建築質量是不是過關,這等購房者本應重點關注的大事卻漸漸成了可以忽略不計的東西。

意義

“樓脆弱”的出現是絕對必然的,但也不能說它的出現純屬偶然。應該說,是喧囂的樓市催生了某些唯利是圖的開發商,開發商的唯利是圖又催生了僥倖心理,而這種僥倖心理的出現是一種必然。這種必然,使得“樓脆弱”的出現成為必然。

“樓脆弱”倒下了,大致死於他殺。上海市正在對事故樓盤開發、施工、監理等各環節進行調查,相信不久即會有權威結論。我們也相信,廣大業主、遇難者家屬一定會收到妥善的處理結果。

“樓脆弱”雖然是個案,但它是一面鏡子,讓我們清晰看見,房屋質量問題是中國樓市發展必須直面的問題。我無意歧視那些小開發商,但在受資金實力影響,而又渴望賺大錢,通過某種方式拿下大項目的前提下,難免會有些小開發商偷工減料壓縮成本,然後套用非常手段通過驗收程式。在這種市場亂象之下,即使不是蓮花河畔景苑的這棟樓坍塌警世,“樓脆弱”早晚也會出現。唯能慶幸的是,現在出現總比再有地震來襲之時好。 當下,我們應以“樓脆弱”為鑑,開展房市資質、質量普查。未亡羊之前先補牢,是行政職責,更是人本使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