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歪歪

樓歪歪

樓歪歪,指的是2009年7月中旬的一場大雨後,四川成都“校園春天”小區原來距離就很近的兩棟樓房居然微微傾斜,靠在了一起,人們形象的稱它為“樓歪歪”,最令樓內居民鬱悶的莫過於鑑定機構出具的一紙報告,“此樓安全。”而安全的理由之一,就是此樓的傾斜尚未達到危險的標準。

概述

樓歪歪樓歪歪

2009年7月中旬的一場大雨後,四川成都“校園春天”小區原來距離就很近的兩棟樓房居然微微傾斜,靠在了一起。
業主稱肇事者是隔壁小區“德馨苑”,因為開挖基坑,影響了“校園春天”小區樓房的穩定性。“德馨苑”項目施工方委託西南勘察院進行鑑定。鑑定報告認為,“各觀測點的傾斜值均遠遠小於規範規定”,“房屋出現的裂縫不影響主體結構承載力的正常發揮”,該報告受到業主質疑,就是此樓的傾斜尚未達到危險的標準。

樓歪事件

事件簡介

2009年7月中旬的一場大雨後,成都市校園春天小區6號樓和7號樓的一些住戶忽然發現,他們兩棟樓之間的距離比以往近了很多,兩棟斜靠在一起,樓越向上貼的越近;靠的最近的地方,相鄰的陽台窗戶已經無法打開。

在鄰近的8棟,業主家裡也陸續發現了細細的牆面裂縫。在這3棟居民樓的樓下,道路路面出現多條縱橫交錯的裂痕,最寬達1厘米以上。道路與兩邊綠化帶相交處,出現了最寬達14厘米的裂縫。路邊就是小區的圍牆,上面也有五六條裂縫,最寬的一條達到4厘米。

經測量,兩棟樓相鄰的牆壁已經呈20度夾角。校園春天的業主把樓房傾斜的原因歸結於在小區旁正在施工的“德馨苑”小區,業主們認為,德馨苑小區開挖地基後,樓房才發生了問題。而德馨苑小區開發商委託的鑑定機構給出的鑑定報告卻認為,樓房傾斜主要是沒有按照設計和規範設定排水溝,加上暴雨導致地面積水,引起地基土軟化,最後導致建築物基礎沉降。網友們給了這兩棟本不該親密接觸的大樓一個響亮的名字:樓歪歪。

歪歪再現

2009年12月9日江南時報:南京再曝“樓歪歪”  
繼浦口區山水雲房小區內一棟新建住宅樓被曝“樓歪歪”之後,南京再現“樓歪歪”。
12月8日,白下區宰牛巷11號-2住宅樓303室居民劉亞平向本報反映,這棟住著近10戶人家的樓房整體傾斜,目前還在沉降,"這主要是當年隔壁小區基坑開挖出現管涌、樁間流沙等險情造成的"。險情發生後,原有12戶人家已經搬走了兩三戶,他也不敢再住。
在宰牛巷11號-2住宅樓401室趙林煥家看到,客廳、臥室多個房間的牆面有裂縫,陽台兩側挑梁位置滲漏,粉刷層起皮開裂霉變,陽台多塊面磚開裂,能看到明顯的傾斜。
而一樓的102、103室兩戶人家之間共用的院牆粉刷層大塊剝落,豎向裂縫最大縫寬42毫米。103室的住戶說,他們家院子西圍牆曾經塌過,現在還能看到修補的痕跡,東圍牆和南圍牆粉刷層都開裂過。101室更誇張,外牆竟然能塞進一個手掌。
401室住戶趙林煥說,這棟樓建於上世紀80年代。2002年,南京東渡房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東渡公司")開始在該樓西北側興建"天空之都"商住樓,2003年3月開始挖地基,宰牛巷11號-2住宅樓就有居民家房子出現裂縫。當年8月,在基坑開挖過程中又出現了管涌及樁間多處流沙等險情,在這期間,靠"天空之都"最近的宰牛巷11號-2整棟樓12戶居民家中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裂縫。
2003年4月,南京市房屋安全鑑定處對宰牛巷11號-2住宅樓的房子進行了變形觀測及鑑定,鑑定結果顯示,當時傾斜的程度並沒有超出國家的標準範圍。
2006年,應居民要求,南京市房屋安全鑑定處再次對該樓進行安全鑑定,結果顯示,從2003年7月17日至2006年10月12日共1183天,房屋的最大傾斜變化量達29.0毫米,已超出《危險房屋鑑定標準》規定的7%。的標準。
第二年,檢測單位又對住宅樓進行沉降與垂直度觀測。結果顯示,從2006年10月12日至2007年11月17日,此樓傾斜量繼續加大,房屋仍主要向北傾斜,最大傾斜率高達12.13%。。後來11號-2住宅樓西側進行配電房及化糞池施工,樓房繼續傾斜達13.86%。。
即便如此,南京市房屋安全鑑定處給出的報告竟然認為,與2006年10月進行複查鑑定時相比,2007年底時,宰牛巷11號-2樓房主體結構沒有明顯的結構性損壞。
房屋受損,一直沒有加固措施
其實早在2006年,南京市房屋安全鑑定處就總結了宰牛巷11號-2住宅樓傾斜的原因:該住宅樓建造年代較早,建造標準低,施工質量粗糙。南京東渡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興建"天空之都"(原名"東渡城市廣場"),建設場地及周邊土層構成複雜,土質較差,壓縮性高,透水性強,基坑開挖較深,在基坑開挖過程中曾出現過管涌及樁間多處流沙等險情,造成宰牛巷11號-2住宅樓地下水土流失,房屋產生不均勻沉降與整體傾斜。
然而,正是基於南京市房屋安全鑑定處"主體結構沒有明顯的結構性損壞"的結論,東渡公司一直不願全部賠償。劉亞平告訴記者,他們曾就房屋的嚴重險情向洪武路街道辦反映,該辦楊姓負責人只作了"誰的責任誰負"的表態,再無下文。宰牛巷11號-2住宅樓就這樣一直沒有得到任何安全加固措施。
劉亞平還稱,有關三份房屋鑑定書都是東渡公司請南京市房屋安全鑑定處鑑定出具的,居民們對傾斜明顯加重後出籠的兩份鑑定持懷疑態度。12戶人家也多次向白下區政府申訴,請求政府部門為住戶的安全問題考慮,但有關方面一直在跟他們"打太極",沒有明確說法。房屋還在繼續傾斜,劉亞平擔心不知道哪一天就會倒掉。
三種方案,雙方難達成共識
針對居民對後兩份安全鑑定的質疑,東渡公司辦公室李姓職員表示,自宰牛巷11號-2住宅樓出現房屋沉降以來,他們公司已經派人前去察看了十幾次,早期也制定了三套賠償方案供居民選擇,但雙方在一些內容上存在分歧,比如當初他們制定的方案中有一個是按市場報價的形式,但居民的報價比他們的報價高出50%至70%。
李姓職員表示,就具體的解決方案,他們向居民們發了回函,一種是房屋收購,他們按照面積增加10%,單價增加10%來計算,但居民們認為價格有點低;第二種是原地翻建,第三種是修繕糾偏。目前,他們已經將上述幾個方案上報政府,待批示後再交居民們討論。
針對這種說法,劉亞平說,原地翻建的方案有11戶人家同意了,但有1家不同意,所以沒辦法實行;而修繕糾偏,東渡公司只是把房子扶正,對產生的其他質量問題卻沒有辦法解決,房子修繕糾偏後能否達到房屋應有的使用壽命也沒有保障。至於房屋收購,劉亞平說,新街口同區域同年代的二手房均價已達每平方米1.3萬元,東渡給出的收購價為1.1萬元,他們無法接受。
不僅如此,居民趙林煥展示了南京規劃局關於要求東渡公司停建配電房的文書。據了解,原來東渡公司建設的配電房超出了原來的規劃面積120%,在南京規劃局發出禁止施工的文書後,東渡公司仍然違章搭建施工,建成後都沒有相關部門來管一管,趙林煥和劉亞平對此表示不能理解。 宰牛巷11號-2住宅樓沉降後,除了開發商的表現,當地政府的反映遲鈍也讓居民感到寒心。

傾斜原因

成都樓歪歪成都樓歪歪

“校園春天”的樓房為何傾斜,業主們把懷疑的目光投向了旁邊正在施工的“德馨苑”小區。2009年3月,在緊挨著“校園春天”6、7、8棟的原四川省農科院試驗田裡,開始施工。新建項目是“德馨苑”小區,將建設三棟30多層的商住樓。“德馨苑”開挖的基坑平均深度為8米,鑽井機、挖土機等機械每次造成的震動,“校園春天”6、7、8棟的業主們在家裡能清晰地感受到,飲水機裡面的水也隨之晃動。
業主們認為,以前“校園春天”的樓房都是好好的,“德馨苑”挖了基坑之後,就出問題了,肯定與“德馨苑”的施工有關係。事發之後,“德馨苑”項目部用水泥和瀝青對“校園春天”小區路面和圍牆裂縫進行了修補,對圍牆下方的小區綠化帶進行了硬化處理,加強了對工地基坑和“校園春天”小區建築的變形觀測;同時開始對已經平均挖至8米深的基坑靠近“校園春天”的一側進行反壓回填,提高基坑的安全程度。

業主恐慌

兩棟樓的業主們恐慌萬分,因為害怕樓房會倒塌,有人甚至準備了遺書。經過分析,業主們認為是隔壁“德馨苑”小區開挖基坑,影響了“校園春天”小區樓房的穩定性。“德馨苑”在得知情況後,趕緊停止施工,商議解決。圍繞樓房傾斜原因的鑑定和經濟補償兩個焦點,“德馨苑”的開發商和“校園春天”的業主分歧明顯。由於缺乏現成的解決方案,對這起被網友稱為成都“樓歪歪”的事件,雙方只能一步步摸索出路。
2009年7月25日上午,“校園春天”的部分業主與“德馨苑”方面進行會談,雙方達成的臨時協定是,在沒有解決方案之前,“德馨苑”停止施工。“德馨苑”項目部還同意對“校園春天”的6、7、8棟進行安全鑑定,並推薦了三家鑑定單位。業主從中選擇了中國建筑西南勘察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西南勘察院”),由“德馨苑”的建設單位—四川省蜀府房屋建設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蜀府建設公司”)出面,委託西南勘察院進行鑑定。

鑑定合格

樓歪歪鑑定事件樓歪歪鑑定事件
2009年7月30日,西南勘察院出具了鑑定報告,認為這三棟樓房“各觀測點的傾斜值均遠遠小於規範規定”,“房屋出現的裂縫不影響主體結構承載力的正常發揮”。鑑定報告指出,樓房出現的問題主要是建築物周邊未按設計和規範來設定散水和排水溝,加上暴雨期間地表積水,引起地基土軟化,導致地面沉降和建築物基礎輕微沉降。
通俗地說,鑑定報告認為樓房傾斜問題,主要是“校園春天”小區自己沒有把排水工作做到位。對“德馨苑”的責任,鑑定報告也做出了分析:“德馨苑”基坑距離這3棟住宅樓較近,在基坑開挖期間,由於挖土側向卸荷,以及排除地下滲水,一定程度上引起鄰近土體的沉降,加寬了已有裂縫,以及加大了住宅樓的傾斜量。 所謂“側向卸荷”,在這個情景里的通俗解釋是,房屋基礎原本平衡的土壓力,由於一側開挖,造成房屋開挖側的土壓力減小,導致受力不平衡,房屋向開挖的那一側傾斜。
鑑定報告沒有明確“德馨苑”的責任大小,理由是未在基坑開挖前進行有關內容的測量,因此無法量化影響程度。鑑定報告建議,“德馨苑”的基坑應加速施工,以免產生更多的安全隱患。這份鑑定的負責人康景文解釋說,開挖基坑帶來了側向卸荷,所以現在不要停工,趕快把基坑建好,把樓蓋起來,這樣就可以讓“校園春天”的樓房基礎恢復土壓力的平衡,減小繼續傾斜的危險。

質疑鑑定

首份房屋安全鑑定報告遭到質疑,拿到鑑定報告後,“校園春天”的業主們很不滿意。如果同意這份鑑定報告,那就意味著同意“德馨苑”對樓房傾斜問題只承擔次要責任,並且弄不清次要到什麼程度。校園春天的業主代表表示,希望“德馨苑”解釋這份漏洞百出的鑑定報告。近百名“校園春天”的業主像炸開了鍋,負責人都不來,開什麼會啊,沒人做得了主,不是浪費時間嗎?業主們紛紛表示會議沒有必要再進行下去。
蜀府建設公司副總經理表示自己可以代表“德馨苑”項目部,請業主們冷靜。對此,業主們的反應是希望這位副總拿出公司的授權書。當地街道辦的一位工作人員和成都市建委安監站的一位工作人員相繼發言,表示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有人到場,希望小區業主們穩定情緒。隨後“校園春天”的業主代表范錫文宣讀了對房屋安全鑑定報告的九點質疑——“報告依據的執行標準和檔案是否過時”、“能否作為最終的鑑定結果”、“一個觀測點就能計算房屋的傾斜、沉降?”、“是否有為‘德馨苑’推卸責任之嫌”、“監測數據如何判斷出‘安全’”、“地面裂縫究竟何時出現”,九點質疑宣讀之後,“校園春天”的近百名業主起身離開了會議室。

維權之路

成都樓歪歪事件成都樓歪歪事件

上海樓脆脆”到成都“樓歪歪”,公眾見識了中國房產開發商們生產出的這些極端產品,更領略和體會了業主們維權的艱辛和苦澀——關於鑑定機構的選擇,他們很少能占到主動,而責任方推薦的鑑定機構,很難逃脫與責任方利益糾結的嫌疑;關於對責任方懲罰性賠償的獲取,法律上又存在無數盲區。在維權的艱難訴求中,業主們唯一依靠的似乎只有輿論,輿論並不是一塊永不融化的堅冰,在極端個案觸發的時候,媒體傾注熱情關注,但走馬觀花的新聞議題,恐怕不及深入又已匆匆路過。
無論是“樓脆脆”還是“樓歪歪”,它們終歸還有吸引媒體眼球的能量。對於那些更多遠離媒體視野的房屋質量問題,業主們恐怕只能自認倒霉。因為現今相關部門制定的房屋質量標準偏低,只要不影響整體使用,許多有瑕疵的房子會被認為是合格的。所以,儘管近幾年房屋投訴一直是消費者投訴的熱點問題,但勝訴的成功率極低。 誰都知道房子不是普通商品,對於安分守己的公眾來講,所有的積蓄都貢獻給了房子,每個月的房貸幾乎花完了所有的工資。如果它是一份稱心的商品,我們願意承受這份甜蜜的負擔,可一旦它出了問題呢?我們會不會有天塌的感覺?更可怕的是,出了問題受了損失,我們還只能像困獸一樣掙扎在一張網中,不知該如何衝出去有效維護自己的權益。

獎歪歪

獲獎信息

因住宅質量問題而屢遭投訴的南京江北“樓歪歪”住宅小區,竟然獲得了省級優秀住宅大獎。2009年11月21日,有“樓歪歪”之稱的山水雲房花園小區被評為“江蘇優秀住宅”,開發商喜滋滋地捧走了獎牌。

獲獎評論

“樓歪歪”背後是“獎歪歪”

相對於開發商的“喜滋滋”,我們還真的很難找到一個確切的詞語,來形容看到此新聞後的心情。荒唐?不公?腦殘?甚至罵娘又有什麼用呢?如此的黑色幽默就是那么堅強地刺激我們的神經、考驗我們的忍耐力。對此,不少讀者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讀者於先生:如此的“樓歪歪”竟然能夠獲獎,我們懷疑具有最終決定權的征評組委會在讓樓盤入圍之時,恐怕是收取了樓盤的某些灰色費用,才出爐了這個荒唐的“獎歪歪”!此風盛行,必然給廣大消費者帶來危害和損失。我國《認證認可條例》明文規定:認證機構禁止接受企業的任何贊助、資助。但是在現實中,因為不法商家唯利是圖,有關部門對各種大獎、認證的確認和管理疏於監督,才出現了“獎歪歪”現象。為此,我認為有關部門應該進行一次大清理、大整頓,對於官方頒發的各種大獎,必須實行嚴格的備案和審批,對於各種認證的確定和頒發,實行嚴格管理和控制。
市民馮先生:“樓歪歪”事件中,山水雲房花園小區因為地基下陷造成整棟住宅樓嚴重傾斜,業主們為了這件事奔走投訴多日。我們看到,房子質量差成這樣,已經到了無法容忍的程度,居然能夠獲得關於建築質量的獎項,這簡直就是開天大的玩笑。如此鬧劇般的事實讓我們思考,這究竟是一個什麼性質的笑話,有人得出的結論是,這是一個“嚴肅性笑話”。“樓歪歪”的意外驚喜,帶給人們的不是喜訊而是心酸。其實,如今這樣的笑話不在少數,評獎活動被一些機構作為斂財的手段,不斷推出花樣翻新的獎項,只要你感興趣,只要你不吝嗇錢包,頒獎機構又怎么可能小氣呢?只知道利用評獎機會賺錢,至於老百姓的安全問題置之腦後。這樣的評獎活動踐踏的是社會價值的底線,應該進行治理。
網友豆豆:“樓歪歪”也獲獎,何其荒唐、何其可笑!根據報導,南京市建委相關人士表示,評選的最終決定權落在住宅與房地產業促進中心的征評組委會手上,而住宅與房地產業促進中心相關人士則承認,參評入圍樓盤“將繳納一定的費用”。如此操作的評獎,也難怪最終會出現搞笑的“獎歪歪”。其實,近年來這樣的評比在房地產領域泛濫,北京著名的“牆脆脆”樓盤曾獲“質量金獎”,上海名噪一時的“樓脆脆”也曾受到全市通報表揚。從“樓歪歪”到“獎歪歪”,維繫他們關係的是一條黑色利益鏈,“獎歪歪”通過賣獎牌摟錢,“樓歪歪”則通過花錢買獎獲得了自我吹噓的資本,兩者狼狽為奸、各取所需,結成了忽悠消費者的同盟。
律師楊先生:早在2003年,建設部就曾經專門針對房地產領域各種商業性評比、表彰、排序、授獎等活動發出禁令,但是收效甚微,各類“獎歪歪”依然層出不窮。房子是人命關天的大事,“樓歪歪”必須根除,“獎歪歪”也到了非嚴加整治不可的地步了。對於這種荒唐獎項的出現,我們還是更願意希望這只是組委會工作的一次失誤,而並非評審會和房地產商導演的又一次潛規則。否則,長此以往,老百姓哪能有安全放心的房屋可住,政府的公信力又何在。

2009年-2010年房屋類網路新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