槓柳亞科

槓柳亞科

槓柳亞科(Subfam. Periplocoideae K. Schum.),蘿藦科的三個亞科之一。槓柳亞科約50屬200種,分布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中國產6屬11種,主要分布於華南及西南各省區。

基本信息

命名來源

槓柳亞科Subfam.PeriplocoideaeK.Schum.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63卷||蘿藦科ASCLEPIADACEAE||槓柳亞科Subfam.PeriplocoideaeK.Schum.
1.槓柳亞科——Subfam.PeriplocoideaeK.Schum.
K.Schum.inEngl.u.Prantl,Nat.Pflanzenfam.4,2:209.1895.

植物形態

槓柳 Periploca sepium Bunge槓柳 Periploca sepium Bunge
槓柳亞科植物,具有乳汁的多年生草本灌木,多數為攀援灌木;根部有時具有肉質或木質的塊莖。葉對生,全緣,羽狀脈,具柄;無托葉。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具有苞片及小苞片;花兩性;花萼筒極短,裂片5,覆瓦狀或鑷合狀排列;合瓣花冠5裂,裂片鏇轉稀鑷合狀排列;副花冠為5枚離生裂片所組成,有時成為線形或絲狀的鱗片,稀退化成瘤狀突起或缺;雄蕊5枚,著生於花冠筒的近基部;花葯連生而內向緊貼在膨大的花柱頭上,花絲離生;花粉器通常匙形,直立,其上部為載粉器,內藏有四合花粉,載粉器下面有1載粉器柄,基部有1粘盤,粘於柱頭上,與花葯互生,稀有4個載粉器粘生成短柱狀,基部有1共同載粉器柄和粘盤;花盤缺;子房由2枚離生心皮所組成;胚珠多數。蓇葖2枚(或1個不發育);種子扁平,通常有薄邊,頂端具白色絹質的種毛;胚直立;子葉扁平。
本亞科植物起源較遲,在義大利的多斯加那和蘇聯的外高加索的第三紀地層中發現了槓柳屬PeriplocaLinn.的葉部印痕化石。
本亞科植物的分布,一般在亞熱帶和溫帶地區,分布最廣的屬為槓柳屬
本亞科還有桉葉藤CryptostegiagrandifloraR.Br.在廣東南部島嶼和福建有極少量栽培,本志未編入。
本亞科花粉為四合花粉,它是與蘿藦科的其他亞科植物區別的最主要特徵之一。花粉的形狀往往不規則,聯結的方式也不一致,即在同一種花粉中,也具有不同形式的四合花粉。最大直徑為30-120μ。四合花粉共具10-19個孔,每個花粉粒具2-5個孔不等。孔往往清楚而圓形。相接觸的面具成對的孔。外壁表面具有模糊的細網紋,有時具疣。屬於這一類型的有:白葉藤屬CryptolepisR.Br.;翅果藤屬MyriopteronGriff.槓柳屬PeriplocaLinn.;須藥藤屬StelmatocryptonBaill.:海島藤屬GymnantheraR.Br.等。
本亞科植物一般具有毒性,如槓柳屬PeriplocaLinn.、白葉藤屬CryptolepisR.Br.、馬蓮鞍屬StreptocaulonWightetArn.等,常用作蛇藥,它含有槓柳毒甙(periplocin)和白葉藤(cryptolepisin)等,醫藥上用作強心劑。一些屬的植物根,如須藥藤屬StelmatocryptonBaill.還含有芳香油,稱“生藤根油”,其成分為4-甲氧基水楊醛(4-methoxy-salicyaldehyde),用於配製香精,也可作定香劑。本亞科植物大多數為藥用植物,如槓柳屬、白葉藤屬、馬蓮鞍屬等,主要用於治風濕關節炎、筋骨痛、跌打損傷、乳癌、瘡疥和消水腫等。此外,還有優良纖維植物,如槓柳屬、白葉藤屬等植物的纖維堅韌,在農村常用來編制繩索和犁纜等。

分類研究

本亞科曾被德國R.Schlechter於1905年從蘿藦科中分出成單獨為一個科(SchlechterinSchumannetLauterbach,Nachtr.Fl.Deutch.Schutzgeb.Sudsee351.1905,etinNotizbl.Bot.Gart.u.Mus.Berlin-Dahlen9:23.1924;Hutch.Fam.Fl.Pl.1:381.1959,etGen.Fl.Pl.1:33.1964;J.Lanjouw,Intern.CodeBot.Nomencl.197.1961;F.A.Stafleu,op.cit.234.1972;H.K.AiryShaw,WillisDict.Fl.Pl.Fernsrev.7thed.851.1966.8thed.874.1973.).他根據其花絲離生,花粉為四合花粉,花粉器匙形,四合花粉藏於載粉器內,柱頭頂端膨大成五角棒狀等特徵,與蘿藦科的花絲合生成筒狀(稱合蕊冠),花粉粒粘合包在軟韌的薄膜內而成塊狀(稱花粉塊),並通過花粉塊柄而繫結於著粉腺上,花柱頭各式等不同,認為它們有分立的必要。槓柳科自創立至今將近七十年,開始時承認他分科觀點的人很少;惟隨著科學的發展,世界各國科學工作者對該科植物進行了詳細的研究,特別是花粉的研究,都證實其特徵穩定,與蘿藦科分立是合理的。所以現在世界上承認槓柳科的人也越來越多,觀點漸趨一致。1959年第九屆國際植物學會會議上對槓柳科進行了討論,會上一致通過槓柳科為獨立成一科,並且在該屆《國際植物命名法規》中在科保留名一欄里,將槓柳科列為保留名(J.Lanjouw,Intern.CodeBot.Nomencl.197.1961)。近期出版的第十一屆《國際植物命名法規》(1972年)也將槓柳科列為保留名。我們對該科也作了一些花粉和花的解剖,經研究結果,與國際間用花粉的研究來推論一些新科的位置,並證明一些科(如槓柳科)的建立是有理由的觀點相吻合。因此,我們認為槓柳科應獨立成科;但因《中國植物志》編排是採用1936年恩格勒的分類系統,故本志仍作亞科處理。

下屬物種

槓柳亞科約50屬200種,分布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中國產6屬11種,主要分布於華南及西南各省區。
本亞科模式屬為:PeriplocaLinn.
下級分類:
一、海島藤族(Trib.Gymnanthereae),副花冠與花絲著生於花冠筒內面中部以上,與花絲離生。本族中國產2屬。
1、白葉藤屬CryptolepisR.Br.
2、海島藤屬GymnantheraR.Br.
二、槓柳族(Trib.PeriploceaeG.Don),副花冠與花絲同時著生於花冠的基部;與花絲合生。本族中國產4屬。
3、翅果藤屬MyriopteronGriff.
4、槓柳屬PeriplocaLinn.
5、須藥藤屬StelmatocryptonH.Baill.
6、馬蓮鞍屬StreptocaulonWightetArn.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